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重修题库

寄生虫重修题库

【临床本科第七版寄生虫课本为参考书】总论部分填空题不同生物的共同生活现象分为共栖、共生、寄生。

按照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类型分为直接型、间接型。

寄生虫的宿主类型包括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对宿主的毒害作用表现为夺取营养、机械损伤、毒素和免疫病理损害三个方面。

.常见的寄生虫侵入人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等。

名词解释1.异位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寄生的现象。

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2.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是这些幼虫可以在宿主体内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的现象。

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5.宿主(host):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

7.世代交替:寄生虫在完成一代生活史过程中兼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现象。

8.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0.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

11.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能侵入人或动物宿主体内的阶段。

12.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四、问答题1. 寄生虫有哪些生活史类型,并举例说明答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和间接型生活史。

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直接发育为感染阶段感染人。

肠道寄生虫(如似蚓蛔线虫和钩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虫(如血吸虫、旋毛形线虫等)多属此类型生活史2. 举例说明寄生虫对宿主可造成哪些损害?3. 共生现象有哪三种?举例说明。

4. 医学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问答题参考答案2.寄生虫对宿主造成的损害大多数寄生虫都会对宿主造成损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虫种、数量、毒力、在人体内的游移过程、寄生部位和生理活动。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造成对宿主的综合作用。

(1)夺取营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可造成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大量似蚓蛔线虫寄生夺取营养,引起营养不良。

(2)机械性损害:主要是阻塞腔道、压迫组织和破坏细胞,以及虫体游移和吸附作用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如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压迫肝组织,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破坏红细胞等。

(3)毒素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表膜上的蛋白水解酶,可破坏肠粘膜,形成肠溃疡。

(4)免疫病理: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代谢产物、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以及线虫的蜕皮液、绦虫的囊液等都具有抗原性,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造成免疫病理损害,如蠕虫感染引起的荨麻疹,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免疫溶血等。

3.…………………………略。

4.寄生虫的主要侵入途径有:(1)经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虫都是经口感染,如动物肉中的旋毛形线虫囊包和淡水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都是经口感染。

(2)直接经皮肤感染如钩虫丝状蚴和血吸虫尾蚴都经皮肤感染。

(3)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如蚊唾液腺中的疟原虫子孢子,在蚊虫叮咬人时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4)接触感染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如疥螨和阴道毛滴虫。

(5)经胎盘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感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填空题未成熟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内通常可见拟染色体、糖原泡核、内外质等结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

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的是肝脓肿、弥漫性腹膜炎。

肠阿米巴病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烧瓶样溃疡。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包括包囊、滋养体两个阶段。

杜氏利什曼原虫填空题1.黑热病的病原寄生虫是杜氏利什曼原虫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中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3.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阶段是无鞭毛体。

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呈圆形,经吉氏染色,可观察到细胞质、细胞核和动基体。

5.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即白蛉和人。

6.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可寄生于人体的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

7.黑热病病原学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穿刺涂片法。

8.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皮肤型黑热病和淋巴结型黑热病。

9.根据传染源的来源不同,黑热病流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

1.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过程需要节肢动物白蛉和人或哺乳动物两个宿主。

在白蛉体内的发育当雌性白蛉叮刺病人或感染哺乳动物时,血液或皮肤内含无鞭毛体的单核巨噬细胞被吸入其消化道。

经3~4天后发育成熟为梭形前鞭毛体,同时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并集中在白蛉的口腔和喙。

在人体内的发育当感染前鞭毛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或哺乳动物时,虫体随白蛉的唾液注入宿主体内,一部分前鞭毛体被破坏,一部分进入巨噬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

虫体在此形成无鞭毛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虫体大量增加,导致巨噬细胞破裂,释放出的无鞭毛体又可进入附近的巨噬细胞。

并可随巨噬细胞到达全身,特别是在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富含巨噬细胞的组织、器官。

杜氏利什曼原虫造成人体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

2.简述黑热病患者贫血的机制。

(1)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血液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

(2)骨髓有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3)免疫溶血疟原虫1.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四种。

2.可引起疟疾复发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3.薛氏点通常见于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期,薛氏点常见于被间日恶型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茂氏点通常见于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4.检查疟原虫,一般采用厚血膜片来提高阳性检出率,薄血膜片作虫种鉴定及形态识别。

5、在外周血中,通常能查到恶性疟原虫的时期为环状体、配子体。

7、血片用吉氏染色前,必须用甲醇将薄血膜固定。

但要注意不能固定厚血膜8、在诊断疟疾血涂片阴性前,至少要检查200个高倍视野。

9.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输血感染。

10.引起疟疾复发的虫体时期是红细胞外期。

11、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名词解释1.疟疾发作2.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3.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4.疟原虫红细胞外期问答题:2.简述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

3疟疾贫血的原因有哪些?4.为什么疟疾会出现周期性寒热发作?华支睾吸虫6.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纹沼螺.7.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8.华支睾吸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经口感染9.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囊蚴.10.华支睾吸虫的寄生部位是肝胆管.日本血吸虫47、日本血吸虫主要致病阶段是虫卵。

48.日本血吸虫成虫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杀伤童虫。

50.毛蚴孵化法可用于确诊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是尾蚴经皮肤感染。

54.消灭血吸虫病应采取的措施是EA.治疗病人和病畜B.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C.加强个人防护D.消灭钉螺E.以上都是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同种寄生虫再次感染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16. 班氏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浅部淋巴系统和深部淋巴系统,,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浅部淋巴系统;两种丝虫产出的幼虫进入血液系统。

17. 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18. 丝虫病常用病原检查方法是外周血中查出微丝蚴可确诊。

20. 丝虫病的慢性阻塞期病变主要有象皮肿、乳糜尿和鞘膜积液,多见于班氏丝虫感染。

39. 马来丝虫的寄生部位主要在浅部淋巴系统。

40. 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36. 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晚上采外周血查微丝蚴。

38. 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感染的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染色厚血涂片法查微丝蚴。

35. 丝虫病常见晚期体征有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

1. 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生活史的异同点是什么?相同点:①感染阶段是丝状蚴;②两种丝虫均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③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具夜现周期性;④终宿主是人,中间宿主为蚊。

不同点:①班氏丝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浅部或深部淋巴系统,马来丝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浅部淋巴系统;②班氏丝虫无保虫宿主,马来丝虫成虫除寄生人体外,还寄生于猴、猫等哺乳动物;③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2.班氏丝虫微丝蚴与马来丝虫微丝蚴形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参考教材】钩虫1.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

2. 以丝状蚴为感染阶段的线虫有钩虫和丝虫。

3. 钩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

5. 钩虫引起人体慢性失血原因是什么?①虫体自身吸血;②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③虫体更换吸附部位,原伤口继续渗血;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流失。

蛔虫1. 蛔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成虫,感染阶段是感染期虫卵。

2.蛔虫病常见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肠梗阻。

3. 蛔虫对人的严重危害在于成虫引起并发症。

1、蛔虫病的防治原则是什么?①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污染环境;②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③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常用药物甲苯咪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