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块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0#块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预应力管道安装
无证从事电焊作业
触电
规章制度
16
电焊机漏电
触电
施工方案
17
内模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18
吊物绑扎不合要求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9
顶板钢筋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20
吊物绑扎不合要求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21
临边防护不到位
高处坠落
施工方案
22
无证从事电焊作业
触电
规章制度
23
电焊机漏电
29.严禁个人乱拉、乱接照明灯或其它电器,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物体打击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方面进行处理。伤员发生休克,应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如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并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
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工区现场值班领导—工区经理视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操作规程
7
吊物绑扎不合要求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8
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
9
底板、腹板钢筋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10
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
11
吊物绑扎不合要求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2
施工平台防护不到位
高处坠落
施工方案
13
无证从事电焊作业
触电
规章制度
14
电焊机漏电
触电
施工方案
15
19.起吊物件时,起重臂回转区域内和杆件下方,严禁站人。
20.遵守有关起重吊装的“十不吊”中的有关规定。
21.重点部位如气瓶存放处等配置相应消防器材,一般部位处设常规消防器材。
22.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两瓶距离不得少于5m,且压力表、气管必须完好无破损,乙炔气瓶不得倒放使用且必须安装防回火装置。
2、伤员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二)触电应急处置措施
2、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停机、断电,迅速撤离所有作业人员,确保安全。进行机械设备的抢修维护;待机械故障排除后再进行操作。
3、有遇险人员时的处置措施
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想方设法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
8.安全带应挂在作业人员上方的牢靠处,高挂低用,流动作业时,应随摘随挂。
9.施工区域的风力为六级(包括六级)以上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10.吊装前应认真检查机械索具、夹具、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以保证其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11.施工中所有机操人员和配合工种,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
12.塔吊附墙连接必须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经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13.吊装作业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站在吊装作业范围内,施工人员应相互监督,做到三不伤害。
14.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严禁使用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体。
15.起吊重物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再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吊索与物件的夹角宜采用45°~60°,且不得小于30°,吊索与物件棱角之间应加垫块。
26.下雨时配电箱、电缆线接头、电焊机等必须有防雨措施。雨季专职电工应加强现场临时用电的检查工作,做好检查记录。
27.雨天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穿戴好绝缘防护手套,雨天严禁进行焊接作业。电源线破损应及时进行包扎,绝缘胶布包扎时严格按照临时用电规范实施。
28.严禁吊机临近高压线作业,如须临近作业时必须报架子队长同意,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监控下进行,如吊装作业安全距离不足应立即停止作业,研究其他可行方案。
4、现场应急领导小组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
(四)施工区域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发生后,事故第一发现者迅速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保护事故现场,如在场外发生交通事故,还需通知交警。
1、当发生险情时,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危险区域施工人员撤离,迅速报告应急救援队队长,救援队队长迅速上报应急办公室。
2、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值班室报警。
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应急救援队队长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
工区值班人员 :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
工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
交底人签名:年月日
16.起重吊装作业前,参加吊装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交底。
17.起吊物件时,必须有固定的信号指挥。信号员应事先检查场地周围有无障碍。信号员、吊车司机、施工人员要密切配合、指挥得当、操作准确。信号员的哨音手势和旗语应宏亮、正确、清楚,如遇妨碍司机视线处,应增加传递信号人员。
18.起吊块件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吊钩下或受力索具附近停留,特别不能停留在受力索具内侧,不可中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悬吊、停滞。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交底主题
连续梁0#块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地点
日期
交底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见签到表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钢管桩、连接系安装→支架上部结构安装→底模、侧模安装→底板、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安装→顶板钢筋安装→预埋件(孔)安装→测量复核→砼浇注、养护→预应力施工。
23.易燃材料(如油、氧气瓶、乙炔气瓶、油漆等)的存放点应远离火源。
24.禁止非电工人员安装、拆除、维修用电设备或更改用电线路;电工每天对施工现场所有用电线路、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好。
25.更换老化线路或使用绝缘胶带包扎,电器设施要经常检查,配电柜及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要接零接地,配电柜要符合一机一闸的要求。
触电
施工方案
24
预埋件(孔)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25
吊物绑扎不合要求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26
施工平台防护不到位
高处坠落
施工方案
27
测量复核
/
/
/
28
砼浇注、养护
司机违章
车辆伤害
施工方案
29
预应力施工
机具和组件缺陷
物体打击
施工方案
30
操作人员失误
物体打击
施工方案
三、控制措施
1.现场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巡视现场施工安全。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迅速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并派人保护现场。
3、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4、做好受伤害人员的安抚、善后工作。
(五)起重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1、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切断电源,停机检查,待排除故障后再行开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停止机械的操作,天气好转后,恢复机械操作。
4.高处作业前,应戴好安全带,穿好防滑软底鞋,扎紧袖口,衣着灵便。
5.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作业点走行和站立处的脚手板,临空处的栏杆或安全网,上下梯子,确认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进行作业。
6.高处作业使用的料具,应用绳索捆扎牢靠,小型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吊运,严禁抛掷,并摆放在牢靠处,以防坠落伤人。
7.严禁在还没有固定牢靠的脚手架上和不稳定的结构上行走和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
序号
作业工序(危险源)
危险因素
易发生事故类型
防控措施
备注
1
测量放样
/
/
/
2
钢管桩、连接系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3
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
4
支架上部结构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5
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
6
底、侧模安装
起重司机违章
起重伤害
2、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事故电器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