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常见症状
建议—— 两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任何退热药。 儿童体温达到℃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适当用药,最好选
用含布洛芬的混悬液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不宜用阿司匹林 。
对乙酰氨基酚儿童用量应先基于体重,其次为年龄。 发热时宜注意控制饮食——
多喝水、果汁,补充能量、蛋白质和电解质; 对高热者当用冰袋和凉毛巾冷敷,或用的乙醇擦拭四肢、 头颈部以帮助退热。 发热期间宜多休息,在夏季注意调节室温,保证充分的睡眠
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病人常有发热、恶心、呕吐、 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皮肤黄绿色,伴瘙痒,尿色深 ,大便呈白陶土样。实验室检查血清增加为主。
咳嗽与咳痰
•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由于延髓 的咳嗽中枢受刺激而引起,长期、 剧烈、频繁的咳嗽则是病态现象。
• 咳嗽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咳痰。 咳痰—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 出称为咳痰。
药,不宜空腹服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
血小板减少症者、有出血倾向者、上消化道出血或 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
.特殊人群用药的提示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不宜用于妊娠
及哺乳期妇女。 .特殊提示
此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 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 肝、肾、胃肠道的损伤。 不宜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咳嗽的伴随症状 发热 胸痛 呼吸困难 咯血 杵状指
镇咳药的用药监护
.镇咳药物 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痰液较多,单 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 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白日咳嗽为主——苯丙哌林;
温下降期
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 间测得的体温数值 分别记录在体温单 上,将各体温数值 点连接起来形成体 温曲线,该曲线的 不同形态(形状) 称为,热型。
• 稽留热型
弛张热型
间歇热型
回归热型
不规则热型
治疗
.物理降温 冷敷 冰敷 乙醇擦浴
.药物降温
发热的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阿司匹林 布洛芬(芬必得) 贝诺酯
发热的药物治疗
.处方药 安乃近滴鼻紧急退热; 高热惊厥物理降温,加用地西泮!
用药与健康提示
.治标不治本 解热镇痛药用于退热纯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
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健康提示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有利有弊 用药提示——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
.不良反应的提示 多数解热镇痛药(肠溶制剂除外)宜在餐后服
课后一练
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天的主要原因是( )
.可能发生皮疹 .以免引发肝损伤 .以免引发肾损伤 .以免引发胃肠道刺激 .退热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情
.安乃近
.布洛芬
.贝诺酯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镇痛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增加出
血危险的是
.适应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烧的处方药是
黄疸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 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 黄的症状和体征。 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μ 隐形黄疸:~μ 黄疸:超过μ
胆 红 素 的 正 常 代 谢
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瘀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病因
①先天性
②后天获得性
临床表现
一般为轻度,呈浅柠檬黄,不伴皮肤瘙
• 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不适感觉称之为症 状()。
• 经体格检查客观发现到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 • 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症状,同一症状可出现在不同
的疾病中。
发热
•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当致热源作用于 体温调解中枢以及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致使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 正常人一天内体温波动小于℃,可变异,上午体温
.咳嗽的时间 晨起或就寝——慢支、支扩、肺脓肿 夜间——左心功能不全 突发性——吸入刺激性气体
.咳嗽的音色 嘶哑——喉炎、喉癌等 金属音调——肿瘤压迫气道 犬吠声——喉头狭窄、气管受压 声音极低——声带麻痹、极度衰弱
.痰的性质与量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 粉红泡沫痰——肺水肿 血痰——支扩、肺结核、肺癌 脓臭痰——肺脓肿、支扩 草绿色痰——绿脓杆菌感染 烂桃样痰——肺吸虫病 棕褐色痰——阿米巴肺脓肿
较低,下午略高,妇女排卵后体温升高,月经期体
温较低。
• 人的正常体温是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的
•
腋温:℃
•
口温:℃
•
肛温:℃
病因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等,其 中以上感最常见。
非感染性发热:血液病、恶性肿瘤、外科大手 术之后等。
发病机制
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
非致热源
临床表现
• 分度(以口高热:>℃ • 临床经过 •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
痒。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各种致肝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 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 临床表现:皮肤呈浅黄至深黄。有肝功能减退症状 :如疲乏、纳差、厌油、恶心等,重者有出血倾向 、神经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均增加。
.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因
①肝内:泥沙性结石、癌栓、寄生虫病等; ②肝外: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 临床表现
病因
• 咳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延髓的咳嗽中枢 受刺激而引起。
•
咳痰是一种病理现象。当呼吸道发生炎症
时,分泌物增多,与吸入的尘埃及某些组织破坏
物等混合成痰,随咳嗽动作排出。
•
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咳嗽的性质 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
等。 湿咳: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等。
.一般作为退烧首选药,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
的是
发绀
概念 又称为紫绀,是指血液中还
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 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于口唇、甲床等处观察。
病因
主要由心、肺疾病所引起如呼吸 道阻塞、肺实质疾病、心力衰竭
等。
临床表现
.血液中还氧血红蛋白增多 中心性发绀 周围性发绀 混合性发绀
.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 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特发性阵发性高铁血红蛋白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