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2)影响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
3)常用电泳方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使用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 时进行电泳做对照,根据两者的电泳区带位置,利 用相关计算公式算出相对分子量
SDS 带负电荷多的 ,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 间的电荷的差别,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 大小。
影响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
决定
决定
运动方向 运动速率
电荷性质

电荷量

分子形状

分子大小

缓冲溶液--洗脱剂
(1)作用: 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 pH稳定。
(2)配制: 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溶解于水中。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的缓冲液的原因? 目的是利用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 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尽量紧密;无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
4. 色谱柱成功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知识总结
血 蛋白质分子的差异性

蛋 凝胶色谱法 白 凝胶电泳法 的
原理
分离过程

缓冲溶液
组成
作用


分 离
蛋白质的
样品处理
提取分离
粗分离
纯化
纯度鉴定
练习巩固
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关于蛋 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大于相对
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思考: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理想的材 料是什么?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这实验理想的材料又是什么?原因是?
答:鸡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含有DNA,便 于进行DNA的提取,哺乳类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结构简单,血红蛋白含量丰富便 于提取血红蛋白。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B、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小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行程等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D、 二者根本无法比较
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 的进行过程可表示为图中哪一个 B
3.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凝胶的种类较多,但其作用
总结:大分子经过路程短,流动快; 小分子经过路程长,流动慢。
4、具体过程
混合物 洗 大分子流动快 上 柱 脱 小分子流动慢
收集 大分子
收集 小分子
洗脱:
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2.凝胶电泳法: 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原理: 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正电荷或负电荷)、电量、 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 向和运动速度不同。
3. 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加__速__红__细__胞__的__破__裂___________。
3.分离血红蛋白
分离过程
红细胞 混合液
脂类物质
高速离心 10min
滤纸 过滤
烧杯
离心 管
有机溶剂 血红蛋白
4.透析血红蛋白
透析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血红蛋白中的小分子杂质
1mL
1mL 20mmol/L磷酸缓冲液
3、原理: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 胶内部的通道,路程( 较长),移动速度 ( 较慢 ),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 ( 凝胶外部)移动,路程( 较短 ),移 动速度( 较快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 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
成的,其中每个亚基中都含有一个能与O2和 CO2结合的亚__铁___血___红___素___________基团。
1.洗 涤 红 细 胞
阅读思考: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洗涤的方法是什么? 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3g柠檬酸钠
吸出血浆 5倍体积生理盐水
血液 100mL
低速短时 间离心
血浆 红细胞
红细胞
重复洗涤3次,直至上清液没有黄色
注意:洗脱过程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否则重新填装。
1.调液面
2.加样
3.再调液面
4.洗脱
5.收集
缓冲液 凝胶
1.调液面 2.加样 3.再调液面
4.洗脱 、 5.收集
注意事项
1. 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次数不能过少;低速、短时离心。
2. 凝胶的预处理: 沸水释放血红蛋白
释放血红蛋白过程中,在洗涤好的红细胞加入了
哪些物质,有什么用?
目的分析: 1. 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使__红__细__胞__大__量__吸__水__胀__裂_______。
2. 加入甲苯的作用是___溶__解__红__细__胞__的__细__胞__膜_________。
血液组成成分
阅读思考: 1. 血液由_血__浆___和___血__细__胞_两部分组成。 2. 血细胞中_红__细__胞___细胞数量最多,细胞的含量
最高的化合物是___血__红__蛋__白____。 3. 该化合物是由 __2_条__α_-_肽__链____和__2_条__β__-_肽__链__构
一、基础知识:
(一)蛋白质分离原理
(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1)凝胶色谱法:又称分配色谱法 2)电泳法
(三)缓冲液的作用
二、实验操作--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血液组成成分
1、样品 处理
(1)洗 涤 红 细 胞 (2)释放血红蛋白
2、粗分离
(3)分离血红蛋白 (4)透析血红蛋白
3、纯化
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
4、纯度鉴定
纯化--凝胶色谱法 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教材图5-19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注意: (1)凝胶颗粒+蒸馏水→充分溶胀;凝胶装填时 尽量紧密;装填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 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2)装完后,立即用缓冲液洗涤,使凝胶装填紧密
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纯度
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依据--
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1.分子的形状、大小 2.电荷性质和多少 3.溶解度 4.吸附性质
5.对其他分子亲和力
1.凝胶色谱法
(1)凝胶 一些微小多孔的球体 (内含许多贯穿的通道,具多孔的凝胶就叫分子 筛)
(2)概念: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