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液聚合工艺学_4_乳液聚合工业实施

乳液聚合工艺学_4_乳液聚合工业实施


(3)乳化剂 脂肪酸皂:歧化松香酸皂(1:1) 歧化松香酸皂需要经过氢化处理除去不饱和 物质,且低温仍具有良好的乳化效能,不 会产生冻胶。
(4)电解质 一般用量为0.3~0.5份,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时 可不加电解质,因其反应后分解为KHSO4, 为电解质。 氧化还原引发剂则需要加入电解质,常用的 有:Na3PO4、K3PO4、KCl、NaCl、Na2SO4 等。
物料进口
(4)反应终点的控制 根据转化率和门尼粘度来加终止剂。 终止剂应加到聚合釜后面连接的小型终止釜 中,常是几个串联,每个釜都有终止剂的 进料口,根据反应需要调整加料的位置。
单体回收过程
胶乳中含有大约40%的未反应单体,需要回收循 环使用。 (1)回收装置与操作条件 丁二烯的回收:40℃,0.02MPa(表压),卧式 压力闪蒸槽;胶乳经闪蒸槽后进入真空卧式闪 蒸槽。 苯乙烯的回收:水蒸气直接加热的蒸馏塔(气提 塔),胶乳塔顶进料,水蒸气塔底进料,苯乙 烯从塔顶出来,塔底流出的胶乳含苯乙烯小于 0.1%。
(8)填充油 常用液态烃,如芳烃或烷烃,有增塑剂的作 用。 配成乳状液之后加入脱除单体后的胶乳中。
(9)引发剂 低温法用氧化还原型引发剂。 氧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或水溶性过氧化盐,如过 氧化氢、过硫酸钾、异丙苯过氧化氢等,在水 中的溶解度较低。 还原剂在工业上称为活化剂,与氧化剂反应生成 自由基,如硫酸亚铁,常与EDTA配合来控制 亚铁离子的释放速率。同时使用雕白粉来还原 高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
丁苯橡胶乳液聚合所用的电解质常为KCl, 其作用是: (1)降低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2)降低体系的粘度,改善流动性,有利于 传质和传热; (3)起抗冻剂的作用,防止乳液在冷却壁面 上结冰。
(5)分子量调节剂 丁苯乳液聚合常用正十一烷基硫醇或叔十二 烷基硫醇作为链转移剂。 分子量调节剂溶于苯乙烯中,以上其他物质 如电解质、乳化剂、保险粉等一起溶于分 散介质水中。
(2)生产配方
组分 单体 稳定剂 乳化剂 增塑剂 引发剂 PH调节剂 介质 醋酸乙烯酯 聚乙烯醇(1788) OP-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过硫酸钾 碳酸氢钠 蒸馏水
用量,重量份 100 5.4 1.1 10.9 0.2 0.3 100
注:OP-10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生产工艺流程 软水计量槽
单 体

预乳化工艺
就是将单体预先进行乳化再加入聚合体系 中的工艺。 预乳化工艺是连续或半连续乳液聚合常用 的单体前处理工艺。 优点: 使乳液体系更加稳定; 不存在生成新乳胶粒的问题; 有利于共聚体系组成均一。
种子乳液聚合
即先制备种子,然后再将制得的种子作为 核加入到聚合体系中,常用于制备核壳功 能乳液。 特点: 可有效控制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
增 塑 剂
调 节 剂
引 发 剂
回流冷凝器
计量槽 聚合釜 隔膜泵
溶解釜 过滤器 过滤器 乳液贮罐
半连续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3)工艺流程简述





(1)经计量的水、聚乙烯醇投入溶解釜中并送入蒸汽升 温至80℃搅拌4~6h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 (2)把单体、增塑剂、pH调节剂(10%碳酸氢钠溶液) 和引发剂(10%的过硫酸钾溶液)分别投入计量槽中待 用; (3)溶解釜中的聚乙烯醇溶液经过滤后用隔膜泵送至聚 合釜中,由人孔处加入规定量的OP-10,开动搅拌使其 溶解; (4)从计量槽4向聚合釜送入15份的醋酸乙烯酯,并从 计量槽7向聚合釜送入40%的过硫酸钾溶液,在搅拌下乳 化30min; (5)向聚合物通入水蒸汽使体系升温至60~65℃,此时 聚合反应开始,由于反应放热可使体系升温至80~83 ℃ , 这期间回流冷凝器出现回流;
单体回收需要注意的问题

泡沫:为了防止泡沫进入气体回收系统,在采用卧式 闪蒸槽时必须装设泡沫捕集器,必要时加消泡剂。 凝聚物:为了防止凝聚物堵塞脱除苯乙烯的筛板,可 通过改进塔及塔板的结构、改进塔内表面的处理方法、 改变通入蒸汽的温度与数量以及改善胶乳的稳定性等。 爆聚物:爆聚物是由于丁二烯交联的聚苯乙烯。防止 生成爆聚物的方法是停止生产系统,使用药剂破坏活 性种子,消除已生成的爆聚物,或者将种子生长的抑 制剂(亚硝酸钠、碘、硝酸等)连续不断地加到单体 回收系统或反应系统中。
半连续乳液聚合的优点
可通过加料快慢控制聚合反应速率和放热 速率; 分子量较间歇法偏小,且分布较宽; 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高。
连续乳液聚合
各种物料连续不停地加入到反应器中。 与间歇乳液聚合相比具有的特点: 乳胶粒尺寸分布宽; 共聚时聚合物组成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支化 度增大; 聚合体系热量和质量稳定;
(6)待回流减少时,开始向聚合釜通过计量槽4滴加醋酸乙烯 酯,同时通过计量槽7滴加过硫酸钾溶液。通过滴加速度控 制聚合反应温度在78~80 ℃之间,大约8h滴完。单体加完后, 加入全部剩余的过硫酸钾溶液; (7)加完单体和引发剂后通蒸汽升温至90~95 ℃,保温反应 30min; (8)向聚合釜夹套通冷水使体系冷却至50 ℃,通过计量槽分 别加入规定量的PH调节剂碳酸氢钠溶液和增塑剂邻苯二甲 酸二丁酯,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后出料,过滤后进入乳液贮槽。
半连续乳液聚合
特点: (1)部分组分先投料; (2)剩余部分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加料,达到 所要求的转化率停止反应。
该法在工业已广泛使用。
半连续乳液聚合的加料方式
按照单体的聚合过程所处的状态分: 饥饿态(加料速率小于反应速率) 充溢态(加料速率大于反应速率) 半饥饿态(先全部一次加入一种或某几种 单体,然后再连续加入另一种或另几种单 体,且滴加速率小于反应消耗速率)
间歇乳液聚合 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就是把乳液聚合的各种组成加入反应器中,然 后升温至反应温度,经历阶段1~3之后,达到所 需的转化率停止反应,经降温、过滤得到产品。
主要特点:物料是一次加入反应器
间歇乳液聚合优点
乳胶粒直径分布窄,有利于改善乳液流变 性和成膜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 灵活,适用于批量少品种多的产品生产。
聚氯乙烯糊树脂生产
聚氯乙烯糊(EPVC)主要用于制造人造革、 壁纸、玩具、汽车内饰等产品。 聚氯乙烯糊生产方法有:间歇乳液聚合法;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微 悬浮聚合法及连续乳液聚合法等。 常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配方
组分
用量,重量份 配方1 配方2 100 0.07 0.02 150 1 2
单体 引发剂
氯乙烯 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100 0.2 150 1 2 调pH=10~10.5
介质 种子乳液
去离子水 第一代种子 第二代种子
pH调节剂
氢氧化钠
第一代种子:就是用不加种子的乳液聚合法所 制成的乳液。 第二代种子:在第一代种子的基础上继续聚合 所制得的乳液。 用这两种种子制得的乳胶粒直径呈双峰分布, 直径在0.1~2µm之间。可降低增塑剂吸收量, µ 改善树脂的加工性能。
聚氯乙烯糊树脂乳胶粒粒径
生产工艺
软 水
氢 氧 化 钠
引 发 剂
乳 化 剂
氯 乙 烯 种子釜 聚合釜
去后处理 工序
工艺流程简述
包括三个步骤: (1)物料准备与配制 (2)种子的制备 (3)种子乳液聚合
(1)物料准备与配制
十二烷基硫酸钠用软水在50℃下配制并泵 送至计量槽待用; 过硫酸钾用软水在不超过30 ℃下配制并泵 送至计量槽待用; 氢氧化钠用软水常温下配制并泵送至计量 槽待用; 软水及单体泵送至计量槽待用。
干燥: 当前丁苯橡胶工业生产用两种设备进行干 燥: 热风箱式干燥机; 挤压膨胀干燥机。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
(1)动力学及工艺特点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不符合Smith-Eward理论,因 单体为水溶性。

稳定乳胶粒采用保护胶为主,乳化剂为辅,聚合反应 速率为保护胶浓度的0.6级反应。

由于最终产品为乳液而不是传统的橡胶产品,因此工 艺与丁苯橡胶不同,不需要进行后处理工艺。
乳液聚合工业实施方法
主要内容
各种乳液聚合工艺 乳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各种乳液聚合工艺
生产工艺包括: 间歇工艺、半连续工艺、连续工艺、预乳 化工艺、补加乳化剂工艺、种子乳液聚合 工艺等。主要是由于加料方式不同而有所 区别。
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质量不同、生产效 率不同、成本不乳液聚合工艺 乳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聚合物乳液品种
丁苯胶乳 聚醋酸乙烯乳 液 丁腈胶乳 氯丁胶乳 聚苯乙烯及共 聚物胶乳
聚氯乙烯糊树脂 VAE(或EVA) 乳液 (甲基)丙烯酸 酯共聚物乳液
乳液聚合工业生产实例
丁苯橡胶的生产 有溶液丁苯橡胶和乳液丁苯橡胶。 溶液丁苯橡胶 丁二烯和苯乙烯在引发剂丁基锂、溶剂环 己烷以及无规剂四氢呋喃存在下进行溶液 聚合制得的。
转化率%
0
20
40
60
80
90
100
苯乙烯含量%
22.2
22.3
22.5
22.8
23.9
25.3
28.0
(2)聚合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5~7℃; 操作压力(表压)0.25MPa; 反应时间 8~10h; 转化率60%±2%
物料出口
(3)聚合装置 底部进料,上部出料
垂直管式氨蒸发器 1-变速箱;2-电动机; 3-搅拌器;4-夹套; 5-冷却列管;6-人孔
(6)终止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有效的终止剂,但在单 体回收过程中仍有聚合现象,所以再添加 多硫化钠和亚硝酸钠及多乙烯胺。 多硫化钠可与氧化剂反应;亚硝酸钠可防止 产生菜花状爆聚物。 终止剂用去离子水配制,于反应器后的设备 加入。
(7)防老剂 一般用量为单体量的1.5%; 常用胺类如苯基-β-萘胺、芳基化对苯二胺 等,用于深色制品。一般不溶于水。 防老剂配制成乳液加入已脱除单体的胶乳中, 使之与橡胶混合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