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案例

广播电视新闻案例

例一:《人民日报》:我国翻译出版界辛勤努力马恩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部出齐收入2000多篇著作,4000多封书信,400多件文献资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都出齐例二:《警钟,在千里铁道线上长鸣》(出汽笛声,由弱至强,约三四秒。

)(压低混播。

)记者:‚各位听众,我们是浙江电台记者海娟和俞良训,现在位于杭州闸口的杭州铁路分局机务段做现场采访。

今天是3月24日——它对铁路职工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因司机失职,在上海匡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旅客列车正面相撞事故,损失惨重。

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杭州铁路分局三万名干部职工从2月24日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让历史铭记这一天’安全系列教育活动,今天是这一活动的最后一天。

当时针指向14点19分,也就是三年前列车在匡巷撞车时间,杭州铁路分局近千公里的铁路干、支线上同时拉响了高亢而沉重的救援汽笛,时间长达一分钟。

‛(混播止。

出汽笛声,约二三秒止。

)记者:‚汽笛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记者看到,在场的不论是分局领导还是司机、检修工,都神情肃穆。

在检修车间,记者找到了当年的事故责任者之一、被判刑三年、已于去年3月得到假释的原机车副司机刘国隆,请他谈点感受。

‛(出刘国隆讲话录音。

)(记者先讲述。

再到工人师傅的讲话音响和局长的讲话音响。

)记者:‚是的,这是长鸣不息的警钟。

现在,杭州铁路分局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比过去更加强了。

我们想,这警钟,对各行各业来说,也应该是长鸣不息的。

‛(出汽笛声。

渐隐。

)例三:《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导语:今天,以一街两制闻名全国的深圳沙头角镇中英街,第一次在街两旁国旗高悬,给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增添了新的景观。

请看报道。

解说词:今天,中英街港方一侧的店铺家家都不约而同地挂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深圳一侧的国旗交相辉映,给这条饱经沧桑的小街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采访武警中队指导员梁求新、游客。

)当问起街道另一侧的香港同胞今年为什么挂国旗时,他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采访香港同胞。

)中英街当中的这块界碑和这株大榕树是百年历史的见证,一位江西来的游客向他的孩子讲述着中英街及这些界碑的由来。

(同期声)深视记者的报道。

——1996年10月1日深圳电视台新闻例四:1996年12月14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早餐前后‛栏目(出警笛声混)听众朋友,就在半个小时前,天刚蒙蒙亮,一阵警笛声划破了哈尔滨城郊清晨的宁静。

一辆大型吉普车冲出哈尔滨市内,直奔阎家岗机场。

一次紧急跨国救援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警笛声隐)被求援的是一个叫杨明月的加拿大华裔女婴。

出生只有九个月的她,因患世界罕见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欠缺综合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期。

挽救她的唯一希望是找到相吻合的骨髓做移植手术。

不幸的是,就连她亲生父母的骨髓也救不了她。

国际红十字会现存的300万非亲骨髓样品中,也没有一例适合小明月。

专家指出,与小明月骨髓相吻合的人,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最好依照小明月的遗传素质主要来自母亲的特点,去小明月的母亲的出生地——中国哈尔滨寻找。

12月5号,小明月的父亲——旅居加拿大的多伦多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杨吉林紧急飞往故乡哈尔滨,向父老乡亲们求救。

(录音)杨:怎么才能知道人的骨髓是哪一种型呢?就是通过血液来检查。

这个检测要在细胞采集以后也就是我们采血以后36小时之内,一定要进行分析。

如果不进行分析的话,得出精确检验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录音完)12月13日,一个空中接力式的跨国救援方案形成了:在哈尔滨今天凌晨3点采血,8点40分由杨吉林带血样飞往北京,12点10分从北京取道香港,飞往美国洛杉矶国际血样分析中心。

这是确保按时分析血样的最佳路线。

为了确保求援行动成功,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哈医大校部、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哈尔滨远东商厦设立了3个采血现场,出动80多名医护人员采集血样。

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设计了运送采血群众的专用路线,12辆公共汽车、24名司乘人员组成了‚献爱心服务‛特别行动车组。

哈尔滨市的新闻媒介提前向社会公布了今天凌晨的采血地点和运送线路。

今天凌晨1点30分,记者冒着零下21℃的严寒,分别登上开往采血现场的公共汽车,沿途采访。

(录音)(车门开启声,群众上车声)记者:你好。

群众:你好。

记者:你是从哪儿来的?群众:我家住在热电厂。

记者:你几点在这里等车的?群众:我到的早一些,这些人我第一个到的,1点40就到了。

我跑步出来的,跑了15分钟跑到这儿的。

记者:你对这件事还是蛮有热情的!群众:这一点心意微不足道啦,咱们要是把这件事办好,也代表我们中国人的一片心了。

记者:你家是哪儿的?群众:家是内蒙扎兰屯的,我是来哈尔滨打工的。

我觉得这个小孩子非常可怜的。

我去献血,能为(治好)她的病多(带来)一份希望吧。

记者:你是从哪儿来的?群众:我是从林业大学来。

社会的一份子嘛,大家应该付出一点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录音完)……例五:《抢救‚角鲨号‛潜艇》各位听众:杰克〃奈尔通过WAAU短波发射台向各们播音。

波长2190千周,2190千周。

现在,我们乘坐一条小船向各位播音。

这条小船,在离‚角鲨号‛抢救现场大约50码的地方抛锚。

这个地方,在朴茨茅斯海军船坞以北16英里。

我们已经看到,并且在继续目睹着我们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令人感动的场面。

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就在我们眼前发生。

大约一个小时以前,重达10吨的巨大潜水钟深入海底,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

我们焦急万分,急切地期待它重新回到海面上来。

各位听众,就在几分钟以前,它冲破海面的波涛,露出了水面。

现在,这个巨大的、看起来像只梨子的潜水钟正随着求援船‚猎鹰号‛附近的波涛起伏着。

‚猎鹰号‛上的人正在用长竹竿把潜水钟拉到靠近船尾的水面去。

现在,潜水钟业已就位,有两个人登上了潜水钟,他们开始设法拧开舱盖上的螺栓。

就是这螺栓,使潜水钟无论在海面上,还是在250英尺的海底,都滴水不进。

有个人站起来了。

求援船上有个人也把身体紧张地探了出去,他们大概要打开舱门了……不错……他们把舱门打开了!他们把手探到舱里……舱里露出一个人的头部……他们像是把一个人拉出来……对,这个人凭着自己的气力爬出舱口了,他在潜水钟的顶部走过,现在,这个人登上了‚猎鹰号‛!各位听众,现在,又有一个人从潜水钟里出来了!有人把他架到‚猎鹰号‛上,尽管他看起来身体很好,完全可以自己上船。

又上来一个……又上来一个……各位听众,他们的身体好得出奇,尽管在海底……又出来一个,现在,他们又把手伸进去了——拉出第几个人来了?噢,刚才我太高兴了,没有数,我想可能是第六个人。

这个人出来了……第七个人也出来了!各位听众,一共有七个人从那个又大、又白,像个大梨子的潜水钟里出来了……我们亲眼看到了。

并且正在向各位报告,遇难潜艇中的第一批七个人现在已经脱离险境!这条潜艇,如今沉没在250英尺的海底。

潜水钟很快又要沉下去了,以便把更多的人抢救出来。

但是,从把潜水钟沉下去,到它浮上来,大约要一个多小时。

因此,我们打算暂停播音。

到这潜水钟再次浮起的时候,我们将再次播音,向各位报告救援现场的情况。

请不要关掉收音机,以便随时收听最新消息。

各位听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杰克〃奈尔通过WAAU短波发射台向各位播音。

波长:2190千周。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9年5月23日播出,记者:杰克〃奈尔)例六:《沙尘暴的警告》主持人: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焦点评说》。

今年的5月29日到30日,我省著名的旅游城市敦煌市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沙尘暴袭击,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敦煌旅游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是我国自1993年5月5日金昌沙尘暴以来遭受的又一次特大沙尘暴袭击。

解说:这场沙尘暴是从5月29日傍晚19时35分开始刮起的。

沙尘暴到来之际,《焦点评说》节目组记者正在敦煌市采访。

从记者发现沙尘暴前兆到沙尘暴到来的短短两分钟时间里,黑风暴就遮住了夕阳的余晖的晴朗的天空。

等我们拿起摄像机时,整个敦煌市已经天昏地暗,能见度小于10米,汽车和骑自行车人无法行走。

采访(行人、学生、司机、游客、宾馆服务员):记者:你们是上自习回来吗?行人(学生):是。

记者:以前你们见过比这更厉害的沙尘暴天气吗?行人(学生):没有。

汽车司机:风沙来了,我就过来接人了。

记者:风沙来了你就知道是沙暴天气吗?汽车司机:不知道,光看见西面的一片云。

记者:把人接过来你开车大概有多快速度?司机:也就是五码左右,慢慢的。

记者:五码左右?司机:对,慢慢地。

旅游者:感觉一个是迷眼睛,一个是呼吸困难,呛人。

记者:以前见过这种沙暴天气吗?宾馆服务员:反正一般就是可能五、六年有一次,一般都是黄风,不会黑的。

记者:今天跟往年相比哪次更严重?服务员:今天当然严重,(往年)一般就是持续半个小时时间。

记者:今天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

服务员:今天已经一个小时了。

游客:作为一个旅游者,这是很壮观的一种景象,但作为一个人,觉得沙暴对人的侵害是非常大的。

我估计饭店和各家各户肯定要针对沙暴做几天的善后工作;也说明我们国家的绿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你看我的头发,在街上十几分钟就成这个样子了,看见了吗?解说: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这次沙尘暴最大风力10级,平均风力8级,沙尘暴天气持续7小时40 分钟,大风天气持续11小时,沙尘暴过后出现了降水降温天气。

沙尘暴还使邻近的甘肃肃北县、安西县、玉门市、金塔县等地不同程度受灾。

从5月30日到6月2日,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浮尘天气,民航和公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

解说:棉花种植是敦煌市近10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千多元,跨上了小康县市的台阶,其中的1700元来自棉花,沙尘暴使正在生长旺季的棉田受灾最为严重。

全市棉花受灾9成以上的近17800亩,受灾5至7成的有17900多亩。

还有1000多亩小麦、一批塑料大棚、农电线路、树木、渠道受到严重损坏。

沙尘暴还使800多只羊畜丢失,黄渠乡的5 名小学生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被风沙卷入正在流水的渠道中淹死,灾害造成的损失达2273万元。

采访(受灾农户):记者:老大爷,像昨天这么大的沙暴天气以前您见过吗?农民:没有见过。

记者:从来没见过?农民:从来没见过。

记者:像昨天这种天气给你们家造成(损失),像买塑料薄膜这些,经济上的损失有多大呢?农民:可能有3000(块)上下。

记者:就这两亩大棚的损失就有3000块左右?农民:3000左右。

采访:赵家堡乡副乡长谢崇斌:在这个地方的棉花没有受到什么危害,主要是防风林带起了相当重要的保护作用。

现在就我们乡的情况看,防风林带范围内的棉花都没有受到什么自然灾害的冲击,没有什么危害。

主要是一些边远的、没有防风带的区域,受到了严重的可以说到了绝收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