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S6)是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 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对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宁宙发 展法则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责难, 并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 知识是不可能的,‚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己。‛ 庄子的责难有积极意义。但他得 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古希腊,哲学( philosophy) 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 前苏格拉底,一般都把哲学叫做 sophia ,即智慧。 从事哲学的人被叫做智者。苏格拉底不喜欢像普罗 泰戈拉这些人一样自称为智者,所以就在 sophia 这 个词前面加上了一个 philem (爱,追求)。这样, 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即爱智慧。1874年日本哲学 家西周把philosophy译作哲学。中国晚清学者黄遵宪 ( 1848 - 1905 )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以后,中国 学术界逐渐接受并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 学说。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 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质。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 【庄子 • 齐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庄子 • 齐物论】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高尔吉亚
三命题
无物存在(本体论)
即使存在也不可知(认识论) 即使可知也不可言传(语言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223页)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哲学家曾经谈到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 成哲学的全部意义。”(《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325页。)费尔巴 哈指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 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 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 卷,第621页。)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相 对 主 义
庄子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 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哲学的基本特点
研究对象 问题 形式 目的 研究方法 成果形式 评价标准 任务
追求 思辨、逻 系统化、 逻辑性、 哲学 辑语言分 理论化学 深刻性、 智慧 析 说 创造性 追求 实验归纳、 系统化、 客观性、 科学 数学演绎 理论化发 可检验、 知识 现 可预测
哲 学 科 学
世界一般 一般 规律 问题 自然界基 具体 本规律 问题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tiao)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 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庄子 • 秋水】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是在结合科学的唯物 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基础上提出的辩证唯物 主义: 一方面认为,客观实在的现实世界(自然界) 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或意识是派生的, 是第二性的; 另一方面认为,现实世界是由包括精神和物质 这对基本矛盾在内的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统一 体,既对立又统一。正是这个统一体的内在矛 盾,使现实世界普遍联系起来,并且驱使现实 世界不断变化、永恒发展。
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 质 和 意 识 的 关 系 问 题 是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第一,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世界的两大基本现象。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是解决其他 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意 识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意志、意识、观 念等)作为惟一的真实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 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下,《全书》卷三页二十七
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能够反映存在, 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 或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割 裂 主 客 体
分析命题: 主 客 观 所有的唯物 观 唯 唯 主义者和绝大多 心 心 数唯心主义者都 主 主 义 义 是可知论者。
割 裂 主 客 体
相 对 主 义
其 他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是在结合科学的唯物 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基础上提出的辩证唯物 主义: 一方面认为,客观实在的现实世界(自然界) 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或意识是派生的, 是第二性的; 另一方面认为,现实世界是由包括精神和物质 这对基本矛盾在内的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统一 体,既对立又统一。正是这个统一体的内在矛 盾,使现实世界普遍联系起来,并且驱使现实 世界不断变化、永恒发展。
哲学基本问题以理论浓缩的方式再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远古的萌芽形式 古代的朴素形式
灵魂与肉体、外部世界的 关系问题
世界的本原是“原始物 质”,还是“理念”的问 题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中世纪经院哲学形式
近代的完全形式
现代形式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及其活动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有人坚持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二元论的理论前提——物质与意识; 机械物质观——物质不能自动,意识能自动; (客观唯心主义) 对“意识”的错误认识——意识“确认”物质 的存在≠ 意识“产生”或“决定”物质;(主 观唯心主义) 对“实践”概念的忽视——“实践”是沟通物质 与意识的桥梁;(不可知论,客观、主观唯心 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叔本华:世界是我的意志和表象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毕达哥拉斯:“数”是世界的本 原
客观唯心主义在古希腊的著 名代表是柏拉图,他认为客观上 存在着一种称为“理念”的精神本 体,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 影子,人们要靠回忆来把握这个 最本质、最真实的“理念”。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绝对精神‛, 他认为物质世界是被动的,是绝对精神通过自己的运动发展到 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并最终要在更高的阶段上返回到绝对精 神本身。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朴 素 唯 物 主 义
贝克莱(Berkeley,1685年—1753年)
在贝克莱看来,一切物质的客观存在,即 人所认识的东西,都是人的感觉经验。 “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 它 …… 它是实在的。 …… 我肯定说,樱桃不外 是感性的印象成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 合。” “天上的雷露风雨,地下的花木鸟兽,总 而言之,构成宇宙的万物离开精神就不能存 在 …… 万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认识,可见, 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被我所感知,或者不存在于 我的心中或其他被创造出来的精灵的心中,那 么,或者它们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于某种永 恒精灵的心中……” 贝克莱实际上把人的感觉经验与人的感觉 经验的对象混为一谈。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可知论
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物 质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唯心主义
意 识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