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CEL的操作说明

EXCEL的操作说明

EXCEL的操作《第一讲知识点》1、负数:符号+数字、(数字)2、分数:0+空格+分子/分母3、年份:2011-02-03或者2011/02/034、当前日期:ctrl+分号5、当前时间:ctrl+shift+分号6、设置序列:“工具”下的“选项”,选“自定义序列”,然后就可以在右边的空白处自行设置新的序列。

设置时,输入一项之后,就要敲回车键,接着输入下一个,然后再回车。

7、输入一大串数字时,如身份证号码时,先输入一个英文状态下的“’”,然后再输入数字,最后敲回车即可。

8、填充:选定一块区域,在第一单元格内输入内容,然后按ctrl+回车键,整个区域就均被刚才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的内容所填充。

《第二讲数据的有效性》1、作用:限定单元格中数据的取值范围,超出范围就自动给出提示。

2、选定单元格数据的有效性(1)“设置”选项卡:设置有效范围(A序列;B整数)(2)“输入信息”选项卡:在输入前给输入者以提示,告诉输入者输入的大致内容,如标题为“性别”,输入信息为男或女。

(3)“出错警告”选项卡:输入无效数据后显示错误信息(4) 删除数据有效性:选定单元格→“数据”→“有效性”→单击左下角的“全部删除”《第三讲表格编辑》1、自动套用格式(1)作用:将计算机中已有的格式应用到当前表格(2) 方法:选定当前的表格→格式→自动套用格式→选择要应用的表格样式→单击“选项”选择应用的范围(包括数字、边框、行列宽等)→确定。

2、美化表格选定单元格/格式/单元格/选择不同的选项卡(1)“数字”选项卡:设置数字,例如常规、数字、货币、会计专用、日期、百分比、文本等。

(2)“对齐”选项卡:设置水平对齐、垂直对齐、方向、竖排文字、合并单元格、自动换行(把单元格内所有内容显示出来)等。

(3)“字体”选项卡: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效果等。

(4)“边框”选项卡:选择线条颜色、线型等。

(5)“图案”选项卡:选择颜色、图案等。

三、行、列的调整1、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的行(列)数→“插入”/行(列)→确定注意:插入的新行在选中的行的上边,插入的新列在选中的列的左边。

2、删除行、列选中要删除的行或列→“编辑”→“删除”3、设置行高、列宽方法一:选定行或列,格式,行或列,设置数值方法二:光标置于行号或列号分界处,拖动即可3、最合适的行高、列宽方法一:选定行(列)→格式行(列)→最合适的行高(列宽)。

方法二:光标置于行号(列号)分界处4、隐藏行、列(1)选择要隐藏的行(列)格式行(列)隐藏(2)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设置密码/确定四、条件格式1、作用:设立不同的条件范围,符合条件的数据以不同格式进行显示2、方法:选定单元格→格式→条件格式→选择条件→输入范围→单击格式→进行格式设置→确定→单击“添加”→重复前面相同的操作/确定注:最多只能设置三种条件格式,将数据以四种格式显示。

《第四讲公式》一、公式1、公式的定义:以等号开头,由数据、运算符号构成的用于计算结果的等式。

2、输入:选定一个单元格作为结果单元格,以等式开头,依次输入数据、运算符,敲回车键即可。

注意:(1)输入公式时,一般在英文状态下输入(2)数据可以是具体数值,也可以是单元格地址(3)结果单元格:用于存放公示显示结果的单元格(4)引用单元格:公式中出现的被引用的单元格二、运算符号(1)算术运算符:%,+,—,*,/,^(2)比较运算符:=,< >,<=,>=,>,<(3)文本运算符:&例如,在一个表格中,分别有颜色、材质、衣服种类这三个描述性征时,如何把这三者放在一起?输入:=“白色”&“的”& “棉布”&“裤子”,然后回车就可以在该单元格中看到:“白色的棉布裤子”(4)引用运算符①联合运算符:使用逗号“,”,将多个(非连续的)单元格联合为一个整体。

②区域运算符:使用冒号“:”,将连续性的矩形区域中所用的单元格进行引用三、单元格的引用1、相对引用(1)相对地址:如A1,B2(2)特点:当复制公式时,单元格的地址会随结果单元格的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2、绝对引用(1)绝对地址:如$A$1,$C$4(2)特点:当复制公式时,单元格的地址不会随着结果单元格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五讲函数》一、函数的定义——由excel提供的可供直接调用的一种特征公式。

1、函数的组成:函数名(参数)(1)函数名:可以使用小数输入,确定后自动成为大写(2)小括号:必不可少的(3)参数:计算和处理的必要条件、类型或内容。

因函数不同,有时有参数,有时没有参数,如today()。

2、使用方法方法一:选定单元格,直接在编辑栏中输入方法二:选定结果单元格/插入/函数方法三:选定结果单元格/单击fx二、常规函数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max(最大值),min(最小值),count(计数)3、条件运算函数1、countif (条件计算)使用格式为:=countif(引用的数据范围,“条件”)如=countif(A1:A2:A3:A4:A5,”>=60”)2、sumif (条件求和)使用格式为:=sumif(条件区域,“条件”,“运算范围”)如=sumif(性别,“男”,“语文科目”)4、日期函数1、today :显示当前日期2、datedif:计算指定起始日和结束日之间的天数间隔使用格式:=datedif(起始日期,结束日期,“指定日期的计算方式)(1)y: 计算日期内的整年数(2)m:计算日期内的整月数(3)d:计算日期内的整天数5、排名次函数1、rank:返回一个数值在一组数值中的排位2、使用格式:=rank(单元格地址,数据范围,升序/降序)其中,0表示按降序排列,1表示按升序排列,降序排列时0可以省略。

6、条件函数1、if:根据条件判断,显示不同结果2、使用格式:=if(条件表达式,条件成立,条件不成立)3、例题:(1)总分大于300时显示合格,总分小于或等于300时显示差。

格式为:=if(引用的总分单元格地址>300,”优秀”,”差”)(2)总分大于350,显示优,总分小于300,显示差,其他显示良。

格式为:=if(引用的总分单元格地址>350,”优秀”,if(引用的总分单元格地址<300,”差“,“良”))《第六讲数据处理(一)》一、数据库简介1、数据库定义:按一定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数据集合。

2、术语(1)记录:数据库除第一行外的每一行称之为记录。

(2)字段:数据库中的每一列(3)字段名:数据库中的每一行3、建立数据库:编辑单元格,建立工作表的过程。

注意:(1)一张工作表中应避免建立多个数据库。

如果一定要建立多个,数据库之间至少保留一个空行或空列。

(2)一个数据库的数据之间不要存在空行或空列。

4、记录单的操作选定数据库中任一单元格数据记录单(1)添加记录:单击“新建”按钮,输入数据(2)查找记录:单击“条件” 输入查找条件/单击“表单”单击下一条或上一条按钮产看符合条件的记录。

(3)修改记录(4)删除记录二、筛选1、定义:设定一定条件,显示符合条件的记录,隐藏不符合条件的记录。

2、分类(1)自动筛选:只能一次对一个条件进行筛选(2)高级筛选:可以同时对多个条件进行筛选3、使用方法(1)方法:选中数据库中任意单元格/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单击字段名后的下拉按钮设置①特定值的筛选②前十个③自定义:可以自定义筛选条件④全部(2)取消自动筛选选中数据清单内的任意单元格/ 数据/ 筛选/ 自动筛选4、高级筛选(1)方法: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条件区域(条件区域与元数据区域之间至少有一个空行或空列),如下表所示,然后菜单栏中“数据”中的“筛选”中的下拉菜单“高级筛选”选项,再分别选择“列表区域”,“条件区域”,确定(2)取消高级筛选:数据/筛选/单击筛选例题源数据姓名性别语文数字英语张三女887576李四男856886王五女867080赵六男948975条件区域语文性别>86男三、排序1、作用:使记录按照某种条件进行排列显示2、分类:单行排列、多行排列3、单行排列:使用工具栏上的“升序“或”降序“4、多行排列:数据/排列/选择关键字(最多使用三个关键字作为依据)《第七讲数据处理(二)》一、合并运算1、作用:将其他数据合并到当前工作表中2、合并引用设置:源数据具有相同的排列顺序和位置时,才可使用合并运算(1)选择结果单元格的位置(2)单击合并计算目标区域左上角的单元格(3)数据/合并计算①函数——选合并计算方式②引用位置——分别选定合并数据(不含标题即表名称)/添加3、 建立至数据库的链接如果源数据被修改时,自动更新合并计算,就选取,否则就不选取。

注意:若源数据不按顺序排列,但使用相同的标志,则选中:“标题位置“中的”首行“和”最左列“。

二、分类汇总1、作用:按某个字段对所有记录进行分类,相同记录的某些字段进行汇总的计算2、使用(1)分类:选中一列(分类字段)升序或降序排列(2)汇总:单击任一单元格/数据/分类汇总/选择分类字段 选择汇总方式/选择汇总项/确定3、删除:单击任一单元格/数据/分类汇总/全部取消三、数据透视表1、定义:能够将数据库以多层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便于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对数据进行观察2、组成:页字段、行字段、列字段、数据字段、数据项3、创建(1)选定“数据库”/”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不包括标题栏)(2)将”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修改写“数据透视图(数据透视表)”/单击“下一步”(3)选择源数据的区域/完成(4)根据需要设置:页字段、行字段、列字段、数据字段(使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工具栏”,方法是用鼠标拖动到Excel图中X\Y\Z轴。

)4、 使用数据透视表(1) 筛选:分别根据页字段、行字段、列字段(2) 排列:右单击“排列字段”,选择“字段设置”,单击“高级”,设置自动排序选项(递增或递减),确定。

(3) 刷新: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来源于数据表格,不能直接修改。

当源数据被修改后,数据透视表光标定位在要刷新的数据透视表内数据/更新数据或右单击任一单元格/更新数据或工具栏中“!”5、 删除数据透视选定整个数据透视表/编辑/清除/全部四、图表1、创建图表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区域和系列产生的位置 选择图表选项/ 选择图表位置/确定2、修改图表(1)更改图表类型选定图表/图表/图表类型/选择/新类型/确定(2)更改系列位置①选定图表/ 单击图表工具栏上的“按行”或“按列”按钮②选定图表/图表/数据源/ 选择(3)更改图表选项选定图表/图表/图表选项/重新设置选项/确定(4)更改图表位置选取图表/拖动或选定/图表/位置3、添加、删除数列(1)添加:选定要添加的单元格编辑复制选定图表编辑粘贴(ctrl+C,ctrl+V)(2)删除①只删除图表中的数据:单击图表中的数据/delete②数据和图表一起删除:选定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 delete五、打印1、控制面板/打印机/添加打印机2、页面设置:文件/ 页面设置(1) 页边距选项卡(2) 页边选项卡(3) 页眉/页脚选项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