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常用护理诊断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 1、完全性卒中 :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 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 6h)达到高峰。
? 2、进展性卒中 :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1—数天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样加重。
?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发病后神经 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 24小时以上,但可于 3周内恢复 。
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 )
? 此处梗塞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 Wallenberg 综合征。
? 临床表现为突然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舌咽,迷 走神经疑核受损),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 受损),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 束核受损), 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 维受损),对侧半身痛觉温度觉障碍(脊髓丘 脑束受损)。
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 )
? 出现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
?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时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 识障碍,常迅速死亡。
? 脑桥基底部梗塞 可出现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 ),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双侧 面瘫、球麻痹,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 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 意愿。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
?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
?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 病理分期 :
? 1、超早期(1~ 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 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型 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 2、急性期(6~ 24小时),病变部位脑组织苍 白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呈明显缺血改变 ;
病理
病理分期 ? 3、坏死期(24 ~ 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
? 如脑底动脉环完整,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间 吻合良好,可以完全代偿其供血,临床也可无 任可症状,如出现症状,可仅表现为 TIA。偶 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临床表现(大脑中动脉 )
?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 :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 失语。当梗塞面积大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 增高、昏迷,甚至可导致死亡。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脑血栓形成
? 1、定义 ? 2、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 3、临床表现 ? 4、辅助检查 ? 5、诊断及鉴别诊断 ? 6、治疗 ? 7、护理 ? 8、预后
脑血栓形成
? 是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 通常指 脑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 等血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 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 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 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5分钟 ------脑梗死 ? 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原丧失
严重缺血——各种神经原均有选择性死亡 严重持久缺血 ——各种神经原、角质细胞、
内皮细胞均坏死
病理生理
? 脑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 ? 缺血半暗带 时间窗 再灌注损伤 ? 再灌注损伤机制: 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
“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 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 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 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 高血压,与之互为因果。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 等可加速脑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展。
?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动脉瘤、红细胞增 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椎一基底 动脉交界处,动脉分叉处多见。
病理
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淋巴及巨噬细胞 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 4、软化期(3日~ 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 ? 5、恢复期(3 ~ 4周后)液化坏死组织被格子 细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疤痕,大 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持续数月甚至 2年。
病理生理
? 阻断血流30秒------脑代谢改 1分钟 ------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临床表现(大脑后动脉 )
? 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有黄斑回避)及一过性 视力障碍如黑蒙等。优势半球受累除有 皮质感 觉障碍外,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 等症状;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 体象障碍 。
? 深穿支阻塞累及丘脑和上部脑干,出现丘脑综 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如感觉异常、 感觉过度、丘脑痛 ;锥体外系症状如 手足徐动、 舞蹈、震颤 等;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小脑 性共济失调
? 4、缓慢进展性卒中: 2周以后症状仍逐渐进展。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 1 依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完全性、进展性卒 中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 2 依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 为:大面积脑梗死 、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 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颈内动脉 )
? 典型症状: 患侧视觉障碍和病变对侧瘫痪及感 觉减退, 如有眼动脉受累则可出现患侧单眼视 力减退或失明;若视神经束和视放射受累可出 现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
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 1、动脉硬化以中、老年人多见,中青年以动 脉炎多见。
? 2、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 3、多于静态发病。 ? 4、约25%患者病前有 TIA史。 ? 5、多数病例症状经数小时至 1-2天达高峰。。 ? 6、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除大脑大
面积梗塞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
? 皮质支闭塞: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 肢为重,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侧忽视 症等体象障碍。
? 深穿支闭塞: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 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
临床表现(大脑前动脉 )
? 近端阻塞时因前交通支侧支循环良好可无症状。 ? 前交通支以后阻塞 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
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排 尿不易控制。 ? 深穿支闭塞时 ,内囊前肢和尾状核缺血,出现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 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 精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