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西河110KV变电站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1)本工程是根据《成都市龙泉西河110KV变电站线路路径规划作图2008.8.13(7-15-1)》、《十陵和平片区控制性祥细规划局部调整(第0.1版)2009.9.9(7-15-1)》(2)经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批准的本工程电力隧道红线位置及规模(2011-0214-D0015-7)2011.3.2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5—200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7)《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范》CECS246:2008(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150014-2006(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2)《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1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2 编制原则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以施工设计图纸作为依据,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1.3 编制范围西河110KV变电站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2西河110KV变电站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西河110KV变电站成青T接绕城路以内电力隧道起点接规划110KV电力架空,终点T接现状110KV成青线。
线路主线长2615.556m 拟建电力隧道规模为2.5m*3.1m(宽*高:净空)。
根据规划要求,电力隧道规划中线为:距离规划成南高速南侧线线35米,电力隧道放置在成南高速南侧绿化带内。
2.2地质简况场地地貎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势较平,一般自然坡度约为0.3%左右,最大自然坡度约为2.0%。
工程区域地貎单一,地形平坦,地层稳定,但有10多个池塘影响工程地质条件。
成都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和0.15g,设计特征周期0.35秒,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该场地为建筑抗震可利用地段。
覆土条件:本图中的隧道覆土要求详见具体设计,应根据不同覆土选用不同的电力隧道结构型式。
2.3排水方沟及附属设计结构情况2.3.1设计结构形式电力隧道有一种形式,是B×H=2500×3100型式,对应里程为2+310~2+615.550,长度305.550m;电力隧道为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为:侧墙内壁筋30mm,侧墙外壁筋40mm。
变形缝的最大间距为20m,施工时按照20m每道设置,具体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电力隧道结构尺寸如图所示:3502500350350 3100 350电力隧道结构图2.3.2电力隧道开挖深度电力隧道平均开挖深度为7m,覆土厚度为4~6m,地面下2米有地下水。
2.3.3 电力隧道顶板隧道顶板每隔60米设置两个承重地锚,在人孔处两边侧墙上、支隧道路和排管口对面侧墙上须设置一个地锚,人孔和支隧道地锚距隧道底板30cm高,排管口地锚高度与排管中心一致。
2.3.5电力隧道主要工程数量电力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2所示电力隧道每米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22.4电力隧道平面地理位置电力隧道平面位置坐标为成都独立坐标系,电力隧道平面地理位置与线路中线的位置关系见施工图。
3劳动力配置、机具设备、材料需求计划3.1劳动力配置电力隧道所处位置是一汽大众三期,为尽快完成电力隧道的施工,保证电力隧道正常施工,人员配置见表2-3所示:电力隧道施工人员及班组配置情况表2-33.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机械设备见表2-4所示:施工机械配置数量表表2-44施工进度和施工工期安排为保证电力隧道按期完成,电力隧道计划工期90天。
电力隧道施工网络横道图见附表1。
5电力隧道施工方案一汽大众三期电力隧道施工方案包括隧道开挖支护、主体结构的施工、钢筋制安、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及回填施工。
5.1 施工前准备5.1.1技术准备1.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经上级审核批准后,向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办理签字手续。
3.施工前应按照图纸标明的现况管线位置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坑探或物探,并办理变更洽商签认手续。
4.电力隧道施工前,必须由产权单位、设计院、市政质检站、业主及监理单位共同监督下进行验槽,经签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定出排水方沟中线、高程和宽度,确定电力隧道变形缝的位置,并对控制桩进行加密和保护。
6.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检验、试验。
5.1.2材料准备5.1.2.1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当选用矿渣水泥时,应掺用适宜品种的外加剂;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钢筋(1)钢筋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
(2)钢筋不得有严重的锈蚀、麻坑、劈裂、夹砂、夹层等缺陷。
(3)钢筋应按类型、直径、钢号、批号等条件分别堆放,并应避免油污、锈蚀。
(4)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3.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砂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4.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得大于40mm。
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应大于 1.5%。
石子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要求,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
5.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6.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
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7. 电力隧道结构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由工区拌和站集中拌和。
拌和站配备大型拌和机两台,配套设施齐全,罐车5辆保证混凝土运输。
8.爬梯:爬梯类型可以选用普通铸铁或塑钢两种,按照设计要求,电力隧道爬梯采用钢筋混凝土踏步。
5.1.3机具设备1.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机动翻斗车、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电锯、电刨、电焊机等。
2.机具:插人式混凝土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刮杠、溜槽、铁锹、木抹子、铁抹子等。
5.1.4现场管线踏勘新建电力隧道地下管道不明确。
(1)责任分工①征迁部负责安排管线调查任务,并负责联系相关产权单位及设计联系,根据现场管线调查情况形成市政管线调查记录备案表。
②现场调查主要由分区负责,调查以设计提供的管线平面布置图为基础,对应现场位置进行确认,查明管线的里程、埋深、与隧道的位置关系、构造型式、材质等,并把调查结构上报征迁部。
(2)管线调查的方式①对于管线位置明确,并有检查井、盖的管线,采用人工进入检查井核对管线情况,征迁部走访产权单位确认的方式。
②对于地表查勘困难、埋置较浅的管线,采用专用管线探测仪探测,并人工纵向、横向挖探沟查明管线情况。
③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地下不明管线造成破坏,在施工区段内,每20米横向挖探沟,探沟上口宽1m,下口宽0.5m,深度2m。
通过横向探沟找到管线后,顺着管线方向将横向探沟加密,找到管线纵向的终点或转弯点。
管线查明后将数据上报征迁部备案。
5.1.5 作业条件1.现场“三通一平”满足施工需要。
2.基坑地下水已经降至基底以下0.5m。
降水井利用隧道主体降水井降水,20m/口,在隧道范围内布置28口降水井。
5.2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5.2.1施工工艺流程沟槽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侧墙、顶板内模安装→侧墙、顶板钢筋绑扎→侧墙、顶板外模安装→侧墙、顶板混凝土浇筑5.2.2施工方法5.2.2.1沟槽开挖1、按照设计要求,沟槽开挖采用大放坡的方式,坡度1:1.15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槽以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
3.按设计图纸要求和测量定位的中心线,依据沟槽开挖尺寸,撒好灰线。
4.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管线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应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与测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及放陡坡。
5.开挖过程中,开挖分层开挖,每层厚度不超过2m,基坑开挖遵循“分段分层、由上而下、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
电力隧道平均开挖深度6.89m,分两层开挖。
每层土开挖长度控制在20-30m,同一层土先挖中间,后挖两侧。
边坡防护采用大放坡的方式,坡度1:16.机械挖槽,应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和破坏,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20㎝左右一层不挖,用人工清底(机挖人清)。
7.人工清挖槽时,应认真控制高程和宽度,并保护槽底土壤结构不受破坏。
8.沟槽开挖必须符合以下规定:①沟槽的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及方案的要求。
桩顶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至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②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③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④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⑤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9.沟槽开挖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5.2.2.2验槽验槽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检测,验槽过程由产权单位、设计院、市政质检站、业主及监理单位共同监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