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山脚煤矿2018年瓦斯治理方案二〇一八年三月五日镇雄县山脚煤矿2018年瓦斯治理方案会审表镇雄县山脚煤矿2018年瓦斯治理方案审批表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矿区有2km简易公路与镇(雄)威(信)公路相通,距雨河镇6km,往东20km经威信县城可达省叙永县,往南56km经镇雄县,镇雄县城至市公路里程300km,至市公路里程598km,至省赫章县公路里程55km,至省威宁县火车站135km,至彝良县火车站230km。
镇雄县距(江)昆(明)铁路盐津站70km,交通较方便。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山脚煤矿属改扩建矿井,其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24.8年。
三、开采煤层及开采围1.含煤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为矿区主要含煤段,分布矿区西部及北西部,一般厚25-69m,平均厚55m。
由上至下编号有C5a、C5b、C6a、C6b和C6c共5层煤,6.80m,含煤系数为12.36%;其中含可采煤层2层(C5b、C6a),可采煤层平均总厚4.53m,可采含煤系数为8.24%。
2.煤层区主采煤层共2层。
分别为C5b、C6a。
(1) C5b煤层C5b煤层:位于龙潭组最顶部。
上距长兴组泥灰岩12-17m;煤厚1.48-1.85m,平均厚度1.64m;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局部含一层厚0.03-0.04m夹矸,结构简单。
全区可采,为稳定煤层。
(2)C6a煤层C6a煤层: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地层顶部,上距C5b煤层垂直间距为1-8m;煤厚2.51-3.54m,平均厚度2.89m;顶底板均为深灰色泥岩。
局部含一层厚0.03-0.04m夹矸,结构简单。
全区可采,为稳定煤层。
3、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C5b煤层:煤层顶板、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类岩石自然抗压强度13.38~26.87 MPa,饱和抗压强度12.25~26.35 MPa,为较软弱—半坚硬岩组;泥岩类岩石自然抗压强度4.88~14.22MPa,饱和抗压强度6.41~11.94 MPa,为软弱岩组,泥岩易吸水膨胀,发生底鼓现象,稳固性差。
C6a煤层:煤层顶底板为泥岩,自然抗压强度3.06~16.78MPa,饱和抗压强度3.18~13.54MPa,为软弱—较软弱岩石,泥岩易吸水膨胀,发生底鼓现象,稳固性差。
4、开采围根据镇雄县山脚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脚煤矿采矿许可证,山脚煤矿矿区围由13个拐点圈定,矿区走向长约1.7km,倾斜宽约1.28-2.78km,开采深度为+1500m-+450m,矿区面积约3.35km2,生产规模为30万t/a,四、通风系统现状矿井现有两台型号为FBCDZ№13/2×30地面用防爆抽出式串联轴流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配套电机2×30kW,风量15.2~33.7m3/s,风压463~1750Pa。
掘进工作面安装使用FBD№6.0/2×11型局部通风机和FBD№6.3/2×22型局部通风机,风筒选用φ500mm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其供风能力满足掘进巷道掘进需要。
五、监控系统现状矿井监测监控系统长时间停产导致无法使用,现已与技术服务公司签订安装维护协议,随着建设的开展将一并安装到位投入使用。
第二章井田瓦斯地质概况一、矿井瓦斯、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历年瓦斯等级鉴定结论,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8.87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1.02m3/min,属瓦斯矿井。
根据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II类,属自燃煤层,C6a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III类,属不易自燃煤层,C5b煤层、C6a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二、地质构造矿区允许开采围位于石坎向斜西翼,倾角35°~48°,矿区东侧发育有F1断层,且位于煤层露头边缘,对矿井的开采无影响。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第三章瓦斯治理方案及措施一、成立瓦斯治理领导机构及职责1.成立机构组长:毛福选(矿长)副组长:光国(总工程师)成员:义建(安全副矿长)坤凤(生产副矿长)廖艳平(机电副矿长)华伯 (通防技术员)廖黄飞 (地测技术员) 举藩(机电技术员)毛朝沛(采煤技术员)先强 (掘进技术员) 2.领导机构具体职责、要求(1)组长对矿井防治瓦斯事故全面负责,定期检查,平衡矿井防治瓦斯工作,解决所需人、财、物等问题,保证矿井防治瓦斯工作正常进行。
(2)矿总工程师对防治瓦斯事故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检查矿井防治瓦斯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指导矿井开展防治瓦斯工作。
(3)按照岗位责任制,各分管副矿长、技术员对分管围的瓦斯管理工作负责,负责落实所分管业务围的瓦斯防治工作。
(4)相关科室和施工队负责人:对分管单位业务围的防治瓦斯工作负管理责任。
(5)相关单位技术员:对分管单位业务围的防治瓦斯工作负技术责任。
(6)瓦斯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瓦斯防治专题会议,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包括矿分管领导、科室和施工队负责人),实行参会人员签到制度。
领导小组要认真执行“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会议列出的“一通三防”隐患必须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闭合管理。
(7)每月底前召开瓦斯治理综合分析例会,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基本要求和“风量足、断面够、系统顺、设施牢、不失爆”原则,总结当月防治瓦斯工作,根据矿井下月生产安排,逐头逐面分析瓦斯灾害情况,安排下月灾害预报和防治瓦斯工程计划,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8)每天的矿调度会议均要把防瓦斯工作放在首位,领导小组应组织参会相关人员必须逐头逐面进行分析,对采掘工作面出现地质构造变化,煤层变薄、变厚、应力集中区要及时分析瓦斯变化情况。
(9)矿井进行反风演习、通风系统调整时,瓦斯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二、通风系统治理方案及措施(一)采掘布掘1.开拓布置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综合开拓,目前矿井有三对井硐,即:+1408m主斜井标高,+1409m回风平硐,新掘+1418m回风斜井,矿井现开采水平为+1220m,目前+1418m回风斜井正在施工之中,机械化改造升级首采区开拓布置暂利用原有生产通风系统。
2、井巷施工根据《镇雄县山脚煤矿2018年度生产计划》,2018年度矿井计划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扩建建设井巷工程3693m,其中新掘井巷工程量1286m,维护改造原有巷道工程量2407m。
全年计划组织两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和两个改扩维修点,目前新回风斜井正在施工中,其供风于地面安设局扇风机供给,井下仅布置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新回风斜井、回风上山)和两个改扩维修点(轨道暗斜井、11501采面回风巷)。
(二)通风系统1.通风系统合理可靠(1)主扇通风(1)矿井目前安装使用FBCDZNo13/2×30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2台,额定风量18.3~28.3m3/s,风压:H=150~1800Pa,其中1台运行,1台备用。
后期+1418m回风斜井按照设计要求安装FBCDZNo18-6/2×90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2台,额定风量30~65m3/s,风压:H=300~3300Pa,其中1台运行,另1台备用。
(2)矿井现有6台FBD№5.6/2×11型矿用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360~230m3/min,额定风压风压:620~4230Pa,,4台FBD№6.0/2×22型矿用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470~300m3/min,额定风压:770~4300Pa。
(2)局扇通风建设期间岩巷掘进工作面配备FBD№6.0/2×22型矿用隔爆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采用Φ500mm抗静电阻燃柔性风筒供风,可以满足要求。
局部通风机主要参数详见表1。
表1 局部通风机主要参数改扩维修点配备FBD№5.0/2×11型矿用隔爆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采用Φ500mm抗静电阻燃柔性风筒供风,可以满足要求。
局部通风机主要参数详见表2。
表2 局部通风机主要参数局部通风机主要参数型号功率(kW)风量(m3/min)全风压(Pa)全压效率(%)噪声(dB)FBD№5.0/2×11 11×2 360~230 620~4230 ≤75 ≤25 (3)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为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4)通风系统根据矿井的开拓部署及通风方式,矿井目前采用“一进一回”通风,新鲜风流由+1408m主斜井进入,经井底车场、暗主斜井(皮带斜井)、区段运输巷进入各掘进工作面及改扩维修点;掘进工作面和改扩维修点污风经回风巷、总回风上山,+1409m回风平硐、引风硐,然后由主要通风机排出地面;后期随着+1418m新回风斜井与+1350m南运输巷贯通后,矿井通风系统随之改变,形成“两进一回”通风,即+1408m主斜井和+1409m辅助平硐(现回风平硐)进风,+1418m回风斜井回风。
掘进工作面及改扩维修点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2.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存的措施(1)通风异常是造成瓦斯积存的主要原因,建立一个安全可靠、完整的、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机房有专人值班管理主扇风机。
(2)矿井配备了2台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矿井总风量计算符合本矿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风量分配,按时每旬进行测风,在阻力计算中进行了风速验算和校核。
(4)建立完善的通风设施和通风系统的检查制度。
配备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仪表必须由国家授权的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5)加强局部通风及局部风机管理。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配备有同等能力的备用局部通风机,并能自动切换。
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供电,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故障时,备用局部通风机能自动启动,保持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
②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均大于10m;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杜绝循环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③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每天应进行一次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与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每15天要进行瓦斯、风电闭锁试验一次。
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④局部通风机安装和拆除应由生产部门提出申请,通风、机电等部门审查并共同实施。
⑤严禁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
(6)风筒管理①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直径不得低于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