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简单几何图形本专题共设计了七个课时(变动范围为两个课时),内容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和垂线、平行线;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

主要针对三年级级以上学生开设,也可适当选择一二课时的内容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解说,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对一二课时的内容了解较多,可视情况适当删减其中的内容,而对于简单几何图形,这几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及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另外,中间贯穿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希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一课时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和角:1、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及异同点(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

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三线表示:A aB 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线段:(1)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rrayAB或线段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注:线段AB 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射线: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射线OP注:(1)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2)同一条射线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射线OP或射线OC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MN或直线NM;(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b;注:直线MN或直线NM表示同一条直线。

初显身手:2、找出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所标的字母表示。

A B C。

解: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射线:射线AB(或射线AC),射线CB(射线CA),射线BA,射线BC直线: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小试牛刀:B 1.如图,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3 答:走第3条路相对近些。

2、从A地到B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2 应该怎么修,说说你的理由。

A 1 答:连接图中A,B两地的线段为最短的路。

3、由上述两小题的思考,你认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样是最短的?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2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认识角(1)引:游戏:十秒钟内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画,讨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一点称为公共端点。

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比一比(2)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3)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跟长度无关)(4)比较角的大小(三角板演示):先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5)角的分类及基本含义:直角、钝角、锐角、平角、周角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画法线段:先确定两点,然后用直线连接两点射线:先确定一点,再过这点的一侧画一条直线角: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在量角器所画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练习:利用两副不同的三角板,画一个135度的角,比一比谁的画法最多;利用量角器,画出30、45、60、90度的角,并与三角板的做比较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及垂线、平行线一、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2、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分组操作,抽象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材料:直尺、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纸、长方形正方形框。

(1)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2)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正方形对折,把长方形正方形框拆开来比等方法说明对边相等。

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四个角都是直角。

(3)(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你们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你们是怎样发现的?特征: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能力迁移:请你用数线段的方法数一数:1、图(1)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答:10个2、图(2)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答:30个(四)、应用拓展,巩固新知:(五)1、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六)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七)3、拼摆图形。

(八)(1)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样拼的,有哪些拼法。

(九)(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十)提问:如果用16个小正方形能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吗?能想到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二、垂线、平行线(一)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师述长方形的特征:演示: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仔细观察长方形,你还有什么新发现?长方形对边平行。

(二)、引出概念:垂线:指与一条直线(或线段)在一个平面内相交,且相交成的角是直角的线。

1、认识垂线(1)、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的度数(2)、反馈时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就是垂足。

如图:AD垂线 CC ⊥D 或 D ⊥ CC叫做D的垂线D叫做C的垂线(3)、说一说:举例:在生活中哪些是平行或垂直的例子室内:文具桌凳墙门窗室外:体育用品铁轨……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n)条直线(1)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读作直线a平行与直线c。

观察地区地图:师问:1)这两条路平行吗?2)对啊,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一条云莲路,云莲路同时与成山路和昌里路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关键是要找到第三条直线)3)云莲路与成山路平行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明(2)、(生活中的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线,请同学们找一找。

如:练习本上的横线……(3)、用三角尺量一量,下图中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练习纸说出下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相交(为什么)1)两条直线无限延伸后会相交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也可以证明,用三角尺的直角为一条直线作垂线,发现另一条直线与所画直线不垂直。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验证: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小结: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不相交就平行。

(5)、把原长方形变形:问:这个四边形的对边还保持平行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6)、出示:1)找一找长方体中的平行线、垂线2)长方体上面直线a⊥直线c前面:直线b⊥直线c判断: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吗?那么想一想,补充一个条件,把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说完整。

(7)创造自信,享受成功。

A、垂线、平行线意义判断: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因为a⊥b,c⊥b,所以a//c……………………………………………(×)3、如图所示,a//b…………………………………(√)B、小棒摆一摆c、折纸(用纸折出平行线和垂直线)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D、智慧冲浪:(发“达标题”)(1)课后的做一做(2)找出下面图中互相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步骤:1。

重合2。

紧靠3。

平移4。

画线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两个性质:(1)过一点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平行线的画法:先用三角板直角的那一边画一条直线,再用直尺靠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固定不动。

接着用三角板靠着直尺往上移动,移到一定的距离停住固定不动,最后沿着三角板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第三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一、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A、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各边长度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容易算的图形进行周长计算(目的在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假设:学生可能会先做正方形,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1)请一名同学来回答5×4=20米(2)问:4、20各表示什么?(3)问: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条件?(4)问:谁能来概括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马上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师: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写成C=a×4(板书)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算的图形进行周长计算。

(目的在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估计长方形的计算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四条边长连加长+宽+长+宽6+4+6+4=20第二种: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长×2+宽×2 6×2+4×2=20第三种:更巧妙、更简便长+宽6+4=10(长+宽)×2 10×2=20(4)小结: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长、宽)(5)优化: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会认为第三种好,因为第三种比较简便。

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果用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写成:C=(a+b)×2(大家想想,根据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你能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写出来吗?试一试)综合运用、提高巩固1.判断.(用手势表示“√”、“×”)(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3、求下面各图形的周长(请每个同学选择其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周长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