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1.下面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注】三孔,即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答案】“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理解探究,交流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是交流,解决疑问。

第三阶段是总结学习内容,提升对儒文化的理解能力等。

故答案为:“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2.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题目。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喜获最佳动画短片奖!“家庭”与“爱”,一直是石之予动画所关注的主题。

这部时长仅8分钟的动画片《包宝宝》,将中国美食包子塑造为一个人格化的宝宝形象,细腻描写了一个中国母亲与孩子间的互动:年幼获得母爱的呵护与陪伴、青年期产生的对母爱的隔阂与疏远,最终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着幸福。

《包宝宝》以其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人。

短片除了展现中国的美食文化,还有很多非常贴近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元素,例如,加拿大唐人街菜市场的中文标牌、点心店墙上的财神挂历、厨房里的酱油辣椒酱、碗碟的花纹样式、公园里打太极的身影。

(1)结合动画海报和文字内容,谈谈动画短片的题名——“bao”的内涵。

(2)有人说,《包宝宝》所讲述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依据文本你如何看待这种中国式亲情?(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这部动画短片“bao”的含义:一是指中国的食物包子;二是汉字“宝”的发音,意指宝贝,宝宝,被父母珍爱的孩子;三是指包住、掌控的意思;四是指包容与理解。

(2)中国式亲情体现了中国大家庭中一代代人的和睦与团圆。

中国母亲与孩子之间,关于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解析】【分析】(1)结合海报《包宝宝》的画面内容及寓意具体分析。

漫画的主体是一个包子,漫画中有“bao”拼音字符,其中“o”是一个抽象的包子形状,照应漫画标题中的“包”,首先它代表了中国食物;同时该拼音又与汉字“宝”谐音,把中国美食包子塑造为一个人格化的宝宝形象;包子上面有一个揭开的笼屉,笼屉代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保护,联系创作者作品中表现的“家庭”与“爱”的主题,“包”既指“包住”,又有“包容”之意。

(2)《包宝宝》是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表现的是“家庭”与“爱”的主题,所讲述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这部短片以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人,符合中国家庭的经营理念,家庭关系稳定和谐,幸福团圆是每个家庭的期望所在;亲情是家庭中最稳固的根基,父母关爱子女,包容子女,子女也应理解父母,这才是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国式亲情不是溺爱,而是关爱,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不是一方无条件的付出与牺牲,而是双方沟通交流的和谐共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放手时也要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以“幸福团圆”为主旋律。

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注意字数限制,不超过80字。

故答案为:⑴这部动画短片“bao”的含义:一是指中国的食物包子;二是汉字“宝”的发音,意指宝贝,宝宝,被父母珍爱的孩子;三是指包住、掌控的意思;四是指包容与理解。

⑵中国式亲情体现了中国大家庭中一代代人的和睦与团圆。

中国母亲与孩子之间,关于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注意审题,明确要求,要看清海报画面组成要素,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结合文字内容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3.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1)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男孩立正姿势回答:“做广告”。

(2)对当前广告中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

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可以看出,漫画里有两个人物。

结合“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做广告”分析,一个正在训斥对方,另一个字巧言辩解。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文字或解说,还要注意漫画夸张的细节,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需要联系与漫画相类似的人或事。

从“说谎”与“广告”的联系中可以看出,此漫画事对当前虚假广告的讽刺。

故答案为:(1) 画面由人物的对话组成,一个女人用手指着一个男孩训斥道:“你天天说谎,将来能干什么?”男孩立正姿势回答:“做广告”。

(2) 对当前广告中存在的虚假现象给予鲜明的讽刺。

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关注,对广告中不实、过分夸大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消除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归纳漫画蕴含的道理。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有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画文字转换题的关键。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4.阅读“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序号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浙江大学)1《在伯明翰监狱里写的一封信》马丁·路德·金《平凡的世界》(1)从榜单中,你发现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有什么特点?试作概括。

(2)你对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答案】(1)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2)①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②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对“中美大学阅读榜单对比图”进行分析,从阅读榜单前15名的图书进行分析可知,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大学生的阅读(即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不能满足将来的需要。

因而要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同时要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有更多更加深入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故答案为:⑴相较于美国学生偏重于选择经典哲学著作,中国的大学生们偏向选择实用与休闲作品。

⑵①拓宽阅读面,特别是要开拓国际视野,符合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挑战;②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培养特质鲜明的人才。

【点评】⑴该题考查图文转换。

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

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⑵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5.下图是丰子恺题为《欣赏》的漫画,请按要求作答。

(1)描述画面内容。

(不超过100字)(2)用一个反问句揭示漫画寓意。

(不超过17字)【答案】(1)一个短衣粗布的老农,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地驮着一个木制花盆。

花盆里,鲜花怒放,叶绿欲滴,两只蝴蝶在花朵上盘旋流连。

老农身后,跟着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鲜花。

(2)难道老农不是更值得欣赏吗?(或欣赏花的同时怎能忘了种花人?或哪种灿烂的背后没有艰辛的付出?)【解析】【分析】⑴图片标题为《欣赏》,要素有一个短衣粗布的老农,怒放的鲜花,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等。

⑵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题,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鲜花,欣赏鲜花的时候,忽视了种花人的艰辛付出。

故答案为:⑴一个短衣粗布的老农,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地驮着一个木制花盆。

花盆里,鲜花怒放,叶绿欲滴,两只蝴蝶在花朵上盘旋流连。

老农身后,跟着一对西装革履、端庄大气的夫妇,他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鲜花。

⑵难道老农不是更值得欣赏吗?(或欣赏花的同时怎能忘了种花人?或哪种灿烂的背后没有艰辛的付出?)【点评】⑴从标题入手,观察人和物的活动,理清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发展变化,正确表述事件发展。

不得遗漏信息。

⑵漫画的寓意大致是不要忽视种花人的辛勤劳动,只要能够用反问句表述清楚即可。

不得超过字数。

6.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答案】(1)漫画反映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2)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靠等待是永远等不到的,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