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轻诺必寡信“轻”:随便、轻易。
“寡”:少。
凡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
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①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
②.一个人总是轻易承诺,往往别人看到的是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无转其信,虽危不动。
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2、无转其信,虽危不动。
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
贞信昭著,才能得人鼎力相助。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4、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而以忠信为宝贵
5、人背信则名不达一个人(如果)违反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得不到传扬
6、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三杯过后就说出肯定的承诺,五岳在他的承诺面前都显得
分量不足.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
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
”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字子舆。
被尊称为曾子。
(2)之:曾子之(的)妻,之:到,
(3)泣:小声哭。
(4)彘(zhì):猪。
(5)适:往,到……去。
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6)止:阻止。
(7)特:不过,只是。
(8)婴儿:小孩子。
(9)戏:(通假字)通嬉,嬉戏,玩耍,这里指开玩笑
(10)今:现在。
(11)女:通“汝”意为你,对对方的尊称。
(12)烹(pēng):煮。
(13)顾:回来
(14)是:这
(15)反:通“返”,返回
(16)还:回来
(17)第一个子:你
第二个子:曾子
(18)遂:于是,就[3]
商鞅立木
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③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④公子虔,黥⑤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⑥。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①令:指商鞅为秦孝公变更法度制定的命令。
②十金:二十两为一金,也即一镒。
十金即为200两。
③卫鞅:卫国人,姓公孙,名鞅。
后因得封商地十五邑,所以又名商鞅。
他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强,是著名的政治家。
④傅:师傅,指辅佐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这里是指师傅,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子。
⑤黥:墨刑,在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
⑥趋令:归附、服从命令。
⑦君嗣:继承人。
⑧期年:满一年。
⑨明日:第二天。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做到的人就给他十金。
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动了那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个方法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
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