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报告: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创新与实践

调研报告: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创新与实践

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创新与实践
干部联村既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践行宗旨观念,也是掌握村情民意、锻炼干部基层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XX镇党委在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全科干部,推进全心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中,以深化“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为契机,把“开展区域化联村、争当十员好干部”作为活动创新的载体,针对基层干部联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切实让全镇干部在联村工作中做到“思维有灵气、决策有底气、工作有生气”。

一、“区域化”联村工作机制出台的现实背景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农村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群众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强化,镇街干部联村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联村干部在农村社会的威信与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基层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不断削弱,在当前群众
工作缺乏有力抓手与约束性手段的尴尬境地下,联村干部在农村社会威信与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调研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干部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以前的联村干部,很受村民尊重。

只要凭着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就能在农村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威信。

现在大环境、大形势变了,联村干部的地位跟过去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联村干部拿什么塑造自己在农村社会的威信与地位?这对联村干部日常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过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服务”。

正如XX工作片赵主任所言:“现在跟老百姓打交道,做好农村基层工作,要攀交情、搏感情,要在平时作感情投资。


(二)传统的“一村一干部”联村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农村社会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服务需求
在传统的“一村一干部”联村模式下,很容易出现联村干部能力素质水平与基层群众要求相脱节的现象。

正如XX镇党委副书记所言:“老百姓对你的工作职能分得没有那么清楚,在他眼里,你就是代表政府的,什么政策都应该知道。

”做土管工作的干部到了村里,村民问的不一定都是土地政策,社保的、计生的、邻里纠纷的等各
种问题都有可能,并且要求联村干部能够当场给予解答。

尤其是一些刚走上联村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很容易被农民问成“哑巴干部”,从而陷入“答不出难为情,就怕下村;可越怕下村,越不了解情况,就越答不出”的尴尬境地。

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在基层群众对联村干部提出全方位能力素质要求时,我们的联村干部们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因联村干部个人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带来的工作困扰?
(三)镇街行政资源配置不足、编制紧张,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当前,XX各级政府行政资源的配置仍以户籍人口为准。

由此导致镇街行政资源配置不足与基层治理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以XX镇为例,本地户籍人口5万,外来流动人口达9万之多。

与此相对应,XX镇当前包括班子成员在内,满打满算可使用的干部只有84名,却要管理服务14万镇域实有人口,任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时常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

另外,镇街作为政府末梢,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上级部门工作的最后承担者。

近年来,镇街承接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单单安全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