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 考题分布 考情分析 货币的本质 2017·全国卷Ⅲ·12T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作用。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计算类和曲线类选择题考查趋于减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消费”部分。 在备考中应注意:(1)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查其利弊。(2)以图表等形式考查对价格波动的认识。(3)结合具体事例考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结合具体的消费行为考查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2016·全国乙卷·15T 2012·新课标全国卷·12T
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2017·全国卷Ⅱ·13T 2016·全国甲卷·13T 2015·全国卷Ⅰ·15T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017·全国卷Ⅲ·13T 2016·全国甲卷·12T 2015·全国卷Ⅱ·15T 2014·全国卷Ⅱ·12T 2013·全国卷Ⅰ·12T
价格变动对经 济生活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12T 2016·全国乙卷·12T 2016·全国乙卷·14T 2015·全国卷Ⅰ·12T 2013·全国卷Ⅱ·15T
消费及其类型 2016·全国丙卷·13T 2014·全国卷Ⅰ·13T 生产与消费 2016·全国丙卷·38(2)T 2014·全国卷Ⅱ·38(1)T 第一步:基础强化 1.(2017·全国卷Ⅱ·13)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
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阿凡题1085701(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时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B、C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由人民币贬值,则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以,本题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2.(2017·全国卷Ⅰ·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
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阿凡题1085702( ) 解析: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案为C。 答案:C 3.(2016·全国乙卷·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答案为A。 答案:A 4.(2016·全国甲卷·13)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故②符合题意;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意味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①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为国家外汇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加入货币篮子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加入货币篮子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5.(2016·全国乙卷·12)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通过材料对互补品的描述可以看出,汉堡与饮料、打印机与墨盒是互补品,①③符合题意;汽油与天然气、玉米与小麦是替代品,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2016·全国甲卷·12)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解析:“洛阳纸贵”是因为人们争相购买,需求增加,改变了供求关系,从而使其价格上涨,故B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洛阳纸张的供给变化,故排除C、D, A表示的是 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 答案:B 7.(2015·全国卷Ⅰ·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 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是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排除③;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我国的对外出口,①正确;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美元占很大一部分,因此,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②正确;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答案:A 8.(2014·全国卷Ⅰ·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奢侈品消费增长加速,未必是不理性的表现,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收入差距问题,②与题意无关;分析图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该国20年来,人均用于日用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稳中有降,但用于消费的支出不断增长,③符合题 意;人均用于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意味着该国居民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④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3·全国卷Ⅰ·15) 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 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保健全会刺激消费,①不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不符(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高储蓄反映投资方式单一,③符合题意;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储蓄余额增加,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关键词法判断货币的职能 标价、定价、价格→价值尺度;购买、买卖、现场交易→流通手段;保存、退出流通领域→贮藏手段;赊、债、定金、地租、利息、税、工资→支付手段;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世界货币。 2.明确四种图示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需求弹性曲线 需求变动曲线 3.关键词法辨别消费心理 跟风、流行趋势、新潮、名人效应→从众心理;个性、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求异心理;炫耀、向上看齐→攀比心理;实惠、物美价廉、比较鉴别→求实心理。 4.理解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注意两点:一是强调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包括家庭投资支出;二是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消费水平提高,但不是食品支出数量减少。 5.看“落脚点”,巧分两种作用 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一般表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如果落脚点是生活改善,一般表明生产决定消费。 6.正确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侧重强调的是生产,即生产是主动者,消费是被动者,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收入的增长、消费数量的扩大,提高了商品质量和降低了消费价格,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侧重强调的是消费,即消费是主动者,生产是被动者,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生产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7.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