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科学实践活动方案【篇一:科技实践活动方案】郝家庄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水的净化水是生命之源,人人皆知,面对跨世纪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生活中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淡薄,水资源保护的出路究竟路在何方?这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学校拟利用学生身边的、显而易见的现实教材开展一次科技实践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此次活动带动全体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调查活动,参与实践、调查了解我们是如何破坏和糟蹋饮用水源保护区,积极培养和教育学生,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对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认识清楚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一、活动对象: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二、活动时间: 3月——12月三、方案主体:1、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将以“水是生命之源”为主题,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动脑、积极行动、并让他们的实际行动传递到水源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心中,带动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学校组织由少先队、团支部牵头,发出倡议、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活动方案,指导开展实践活动。

并要求学生自己搜寻自己最关注的问题,有目的的去调查了解,观察、记录,小组综合整理资料,并能采取措施解决。

2、资源利用:①场所:水库、水库周边村居、学校实验室。

②资料:各种健康用水、村委保护水源的资料,学校图书室相关书籍,远教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

③器材:学校实验室活动有关的相关所需仪器。

④人员:村委负责人、老一辈革命人士。

3、活动过程:(一)收集、储备知识阶段:(1)学校组织以年级为单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搜集有关水资源保护的信息,班上开展水源保护主题班会,主板黑板报等为载体。

深化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养成教育。

(2)开展节约用水教育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利用主题板报、绘画等途径传达自己的心灵。

(3)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家里的一切有利工具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体尽量不被污染的实践调查,并学会撰写调查小报告。

(4)各班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同学们撰写的活动前期调查小报告进行交流汇总。

将大多数同学关注的集中性问题进行再调查、再解决。

(5)认真组织学习《魅力水塘》校本课程,了解相关真实信息。

(二)活动体验阶段1、水源环境保护势在必行我们要过好日子,我们要有好收成,都离不开一个好环境。

这里说的环境,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们建造的。

自然形成的,包括空气、水、植物、动物、土壤等等。

人们建造的,包括房屋、道路、农田、渔塘、水库等等。

我们都生长在农村。

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环境整体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农村环境,非常重要。

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不少地方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

有的地方的水越来越污浊,人畜不能饮用,甚至浇庄稼都不行;有的地方,空气受到污染,质量不高;有的地方,乱砍滥伐林木,水土流失严重;还有的地方,不能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也给环境和农产品带来污染。

这种状况不改变,人的健康将受影响,庄稼长不好,家禽家畜也养不成??这怎么得了?全民动手保护好环境,刻不容缓。

大家一起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这是一件对我们自己多么有益的事。

2、水源保护存在的环境问题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各种生物之间出现不正常状态,就是生态破坏。

自然界发生的好多生态破坏,都是人为造成的。

乱砍滥伐、毁草种地造田、各种污染等都会造成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的结果,就是出现大大小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泥石流、虫害等等。

3、保护水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村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

农村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管理不善,缺乏处理措施,都会造成水池、水坝水源污染,水质下降,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流行病传播。

水塘地区的人畜饮水,主要来自几个水库和底下水,如果库区水源和底下水源受到污染的话,那要危及多少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要保护好水源,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

如不得在井台上洗澡、洗衣服、喂饮牲畜,严禁向井内扔东西,井口要加高加盖,设置公共提水桶,定期掏挖淤泥,加强消毒等。

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禁渔等措施保护水体。

(2)在水源工程的影响范围内,不得使用厂矿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不得使用剧毒农药,也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不应从事破坏深土层活动。

(3)控制污染水环境的厂矿企业的发展,已经建成的,要限期进行污水废水处理技术改造,必要时实行关停运转;新建的厂矿企业要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以便对废气、废水及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指标才能排放。

4、针对以上对重要水源破坏的实际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邀请村居委会领导到学校做有关知识讲座。

(2)各班利用主题班会、主题板报等多种载体宣传水资源保护工作及现状。

(3)学校结合有利资源,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学会操作,用器皿实验仪器取水样、回到学校用显微镜等仪器、积极观察水源微生物主要成分,再结合资料认识他们对人体的危害等,并了解如何有效治理、保护人体健康。

(4)引导学生积极撰写观察日记,尽量把自己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领悟到的记录下来形成科技小论文、并交流、印发宣传资料向群众做宣传、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5)以我是“水源保护宣传员”为主题,开展村居水源调查活动。

(6)活动期间完善好各方面应急预案,学校由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专门带学生进行实践调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三)活动感悟阶段(1)收看中国当代水源利用与保护的旋转宣传影片,写下观后感,并由少先队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做宣教。

(2)通过图书室最大限度的开放、资料借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水资源的重要、加深对“生命之源”含义的理解、引起高度重视。

(3)在科学与生物教师教导下、细心做好实验、了解现实生活水源的真实现状,主要的破坏因素、污染源成分等。

并能通过激发想象与创造性,自己能提出解决方法,培养创造力。

(4)学会思考如何采取行动,向有关水库水源管理部门提出禁渔方案;向环保部门提出排污治理;向学校和村委会提出水源周边卫生整治等建议。

力争取得一定效果。

(5)活动结束后合作完成一期科技实践调查活动总结展示。

(6)通过带领学生在村居了解、资料学习、实地考察等、走访等调查活动的开展,需要知道和综合出以下资料,学会了解以下三大水源基本资料:结合现实状况学习如何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有效治理水源。

(7)采集水库周边农作物样本,到实验室观察其根、茎、叶、等生长状况,了解水库对其生长是否造成有利或不利影响,并做好观察记录,思考从什么方向来突破、解决问题。

(四)总结汇报阶段:活动结束时,各班成立“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调查成果展示活动小组。

(1)展现学生完成调查、解决问题各方面的成果图片、资料。

(2)展示宣传学生的宣传广告语。

(3)指导科技小论文的撰写与评比。

(4)组织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将学生们完成的调查结果、宣传发动活动、向家长、流沙岩水库周边的群众、村委会领导做汇报宣传。

(5)力争“以小带大”切实解决问题。

4、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学校结合地方教材《魅力水塘》为契机,通过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师生乐于接受的科技实践活动。

活动结束后,将学生亲自参与调查完成的科技小论文、调查小报告、实验观察结论、科技小创造、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标语的设计等成果展示出来,并邀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以及村委领导参与进来进行参观、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效性、合理化建议通过正常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力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5、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学校牵头组织少先队与团支部,对活动终结后的效果进行广泛评价,检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与收获。

①成果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②邀请团市委、环保部门、家长代表、村委领导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③将学生活动成果进行网上宣传发布。

④学校将学生优秀实践活动成果编辑、列入校本二级课程资源。

6、活动对青少年学生的作用:通过科技实践活动,能有效增强师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激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设计、动脑动手能力。

1.学生有了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了解科技活动的含义、学会正确的活动方式方法。

2.丰富学校对科技创新活动流程的内容,促进今后可及时推动活动的良好发展。

3.对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社情积淀丰富的知识。

4.丰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思想、引导学生参与更多健康有益的科技实践活动环节的了解认识、如资料搜集、走访调查、实地调研、实验验证、分析汇总等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识等得到充分锻炼。

【篇二:科技实践活动方案】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披塘小学三至六年级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引领全体学生走近科学,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从学校实际、立足课堂、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生动、活泼、实用的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激发他们“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开展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的生存与植物息息相关。

本活动结合我校综合实践的研究思路,从学生身边的植物入手,使学生在认识和观察身边的环境的过程中,熟悉一些经常见到的植物,并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

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喜爱,和植物交朋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

三、活动目标:1、先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环境的良好习惯。

2、学生亲手为校园内的植物设计不同风格的名片,加深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巩固已有的一些关于植物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

3、扩大视野,丰富课外植物知识,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4、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见到的植物,主动地进行观察和了解,培养学生观察生存环境的习惯,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

5、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动计划:1、活动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2、参加人员:三——六年级学生3、活动内容:了解身边的植物;制作植物小名片;认识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4、活动方式:教师讲解,带领观察,动手制作,走进自然,讨论交流。

五、活动实施:三年级:认识身边的植物1、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了解其名称及一些相关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