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谈话:我们同学在小时候经常搭积木,现在老师用3块积木搭了一个形状,请同学们用图中三个同学的角度来观察。
我们以观察者的角度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2.课下动手搭积木,根据所给出的形状,思考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最少用几块。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我学会了吗(第2 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
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9+ + ― 10― 20―
2|、谈话引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课件)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
四、课堂小结 :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和运算
1、―=(米) ―=(米)
2、――
3、―(+)
a―b―c=a―(b+c)
教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简便运算(第 2 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
4.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小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c=a +(b + c)
连减律: a-b-c=a-﹙b+c﹚ a-﹙b+c﹚= a-b-c
教后反思:
课题:我学会了吗 (第 1 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1.回顾整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最后的“0”为什么要带上,这节课我们来巩固一下小数减法的有关计算。
二、合作探究,回顾整理
1.看一看,猜一猜 (大屏幕投影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拍的照片会一样吗?
(1)想一想,连一连 (大屏幕投影拍到的3张的照片)
师:看,这是他们拍到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小组间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一想,三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会是哪位小朋友拍到的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2)议一议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分辨照片是哪个方向拍摄的呢?
引导生小结:可以用摆一摆借助实物观察的方法。2.摆一摆,看一看。
师在实物投影前用5块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一个图形,让4名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3.画一画,想一想。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完成(1)题,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能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培养思维灵活性,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体现算法的个性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个性化设计: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搭一搭。
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画出从上面看到图形的样子。另一人按要求搭拼。
5.小结: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多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动脑思考,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按要求摆一摆 (师出示第1题平面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迁移算理
个性化设计: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4.填空,自主练习4。
练习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说清楚分别是在什么方向看到的。
5.自主练习5,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看谁的方法多。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时也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四、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1.谈话:请同学们谈谈你、老师或你的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 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课件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第 1 课时)主备人:8888使用人: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
板书:出生体长米)满月时的体长呢(
板书:满月体长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
月时多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学生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2、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探索新知
1.你会计算 吗?
2.
3.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4.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5.列竖式计算
3.拓展延伸
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思考:(1)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2)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你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难点: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一)、引入板题,ຫໍສະໝຸດ 标导学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巩固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2、出示复习指导
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自学,怎样自学呢?请自学指导来帮助我们。
教学重、难点:运用运算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多媒体
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课件出示79+145+21 25+97+3 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a+b=b+a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