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园导游词【篇一:颐和园导游词】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楚悠声音游记——颐和园1 概况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大概有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皇太后、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还有就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2 铜牛这颐和园的前身哪,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清漪园。
据说乾隆皇帝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当年为了庆祝母亲的60大寿而特意修建了这座以“福”、“寿”为主题的园子。
可惜呢,1860年英法联军一大把火把清漪园给烧了个精光。
时间到了1885年,这次啊,慈禧太后是为了自己的60大寿,下旨重建被烧毁的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叫作颐和园。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了。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顺着昆明湖的东堤往南边儿走,走没多远,就见到了颐和园里最具人气的铜牛。
这铜牛就像是一把检测昆明湖水位的标尺。
根据科学的考证,紫禁城的地基与昆明湖东堤相比大概低了10米,这就是说,颐和园铜牛的水平线,高于皇宫围墙。
在乾隆年间,昆明湖附近每到雨季,常常大雨成灾,为了皇宫安全,根据昆明湖与铜牛的水位差,及时加高皇宫围墙,万一昆明湖决口,皇宫仍可安然无恙。
3 廓如亭在铜牛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很大的亭子,名叫廓如亭,又俗称八方亭。
因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为没有东墙,由此地放眼东南无际的绿色田野,视线极其开阔,“廓如亭”因此而得名。
我告诉小苏,颐和园里有40多座亭子,这座亭子是全园里最大的,也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最大的。
它由内外三圈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整个亭子的面积有130多平方米。
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的桥头,而十七孔桥是园内20多座桥中最大的,长达150米,横跨昆明湖,贯通东堤与南湖岛;桥西的南湖岛面积有一公顷,上面建有龙王庙、月坡楼、鉴远堂,假山上还建有涵虚堂。
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屹立在桥东头的亭子如果没有宏大的体量,就不能与长虹般的大桥相称,也无法与桥西的建筑群遥相呼应。
有了它,就使得十七孔桥有起有结,东西气势贯通,起到了构图上的平衡作用。
4 十七孔桥刚刚提到了十七孔桥,这十七孔桥就连接着廓如亭与南湖岛。
十七孔桥建成17个孔,得归结到古代皇帝的喜好上。
无论是从东往西数,还是从西往东数,正中的大孔刚好都是奇数“九”。
而古代帝王又被称为“九五之尊”,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崇尚数字“九”,故而,十七孔桥才会与“九”结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十七孔桥融合了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优点,吸取了南北两种桥梁艺术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桥梁珍品。
5 南湖岛走过十七孔桥就是南湖岛了。
昆明湖习惯上按位置分为南湖与西湖两部分,这个岛因为坐落在东南部而被称为南湖岛。
它与西堤外湖中的治镜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南湖岛也叫“蓬莱岛”,象征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四面环水,环岛用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石雕栏围护,视野广阔,美景是一览无余,可以说是昆明湖中最好的观景游览场所。
岛上的建筑很多,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踏上南湖岛,迎面就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坊,过了牌坊就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右侧就是龙王庙了。
龙王庙坐北朝南,院落不大,但是庙前小广场南、西、东三面却都立着牌坊,这可是在所有龙王庙中规格是最高的了。
封建社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凡在水边都建有龙王庙。
南湖岛上的这座龙王庙始于明代,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
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南湖岛龙王庙的香火一直不断。
6 文昌阁从南湖岛返回到东堤之上,然后一路往北,前面是文昌阁。
文昌阁是一座关城式建筑。
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文昌阁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文昌阁的二楼供有文昌帝君铜像和他的坐骑“铜特”。
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所以古代深受仕途者的信奉。
7 耶律楚材祠文昌院坐落在气势磅礴的文昌阁东墙外,这里原本是光绪皇帝的御膳房,民国后就渐渐荒芜了。
据说文昌院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展品最丰富、设备最先进的园林博物馆。
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向西的院落,那里是耶律楚材祠,它是颐和园内历史最久的一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
公元1244年,元朝一代贤相、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举国致哀。
朝廷为纪念这位对元朝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特意在京都西郊瓮山一带为耶律楚材专设祠堂,以示隆重。
元朝灭亡以后,对蒙古族统治者怀有深刻仇恨的中原百姓将耶律楚材的墓地和祠堂彻底毁坏。
直到1750年,乾隆在修建清漪园时,发现这里是耶律楚材墓的旧址。
乾隆出于对耶律楚材在历史上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决定在原处恢复墓地与祠堂,并将祠堂圈入御园。
我们现在可以在里面参观到的包括了耶律楚材祠堂、神道碑、翁仲石像与元左丞相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及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事迹展。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8 知春亭文昌阁的旁边就是知春亭,这里是颐和园的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最理想的摄影点。
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据说是来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
又因为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昆明湖解冻之时,这里桃花绽红,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当初乾隆皇帝修建颐和园的时候,要求整体构思符合“四时占全,福寿满园,天星洛凡,水陆龙安”的旨意。
昆明湖的外形像一只硕大的寿桃;万寿山是一只巨大的蝙蝠,取“蝠”与“福”的谐音,“云辉玉宇”牌楼和排云殿就像是蝙蝠的头,东西长廊则是展开的双翼,于是乎就形成了福山寿海的壮观场面。
而南湖岛看上去,就像一只千年寿龟,十七孔桥是龟的脖子,廓如亭就是它高高昂起的头,岛西小码头是龟尾。
9 西堤六桥在知春亭里,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西边绿柳成荫的长堤,那个啊就是西堤。
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杭州西湖的苏堤十分赞赏。
回北京后就马上下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面再挖掘一个湖,形成两湖夹一堤的地形。
并在堤上仿照他喜爱的苏堤六桥的意境,也修建六座桥梁,形成了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
六座桥的名字由北往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
其中最美的要数玉带桥。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栋古楼,名为“景明楼”,这个名字来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在那里,可以很好的欣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10 玉澜堂沿着湖边,继续北行就进入了帝后生活区。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玉澜堂。
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的寝宫。
玉澜堂东间是他的书房,后边是他的卧房。
据说玉澜堂在光绪做寝宫之前,乾隆皇帝他们也在这个地方小住过。
不过乾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隆一般还是回圆明园住,他只是在这儿读书、处理政务,有时候也在这儿上朝。
当年在玉澜堂里,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翁同和这些当年的维新改良派,可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就被关在这里,过上了囚徒般的日子。
玉澜堂的东配殿叫霞芬室,皇帝没被囚禁以前需要到仁寿殿上朝,每回都是提前到这儿穿戴整齐等着。
当百官到齐时,皇帝从这儿上去最方便,迎着朝霞去上朝,霞芬室之名由此而得。
11 宜芸馆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这儿本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
馆名来自一种叫做“芸”的香草,古人一般在书房中用来它来驱虫防蛀,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卫生球”。
“宜芸”二字合起来就是易于藏书的意思。
以前是乾隆帝的书房,到了光绪年间,这里才成了光绪的皇后——隆裕的卧室。
12 永寿斋出宜芸馆往西有一处院子,名叫永寿斋。
这里是大太监李莲英的住处。
仔细观察了一下永寿斋的正房,发现这里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还要宽敞。
按清朝的制度,太监的地位很低,应该是没有资格住正房的,由此可见李莲英非同一般的地位了。
13 乐寿堂李莲英时刻要照顾慈禧的起居饮食,所以呢,他的住所就在慈禧寝宫的旁边。
从永寿斋出来,就是慈禧寝宫——乐寿堂了。
乐寿堂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通过名字也可以看出,这儿也挺适合养老的。
中国古代是没有电的。
据说乐寿堂就是中国首个安装电灯的地方,而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
殿内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着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
厅中设有宝座、御案、掌扇、玻璃屏风,青花大瓷盘等。
凭着这些陈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慈禧当年生活的情景。
【篇二:北京颐和园导游词】北京颐和园导游词4.3 郑秀珍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颐和园玩。
我是导游:郑秀珍,大家有事来找我。
请大家注意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请不要乱冷垃圾,谢谢合作!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颐和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里有山有水。
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进了大门,看到的是彩画长廊,这长廊简直就是一幅故事传说的长卷,令人驻足留连。
大家请看,长廊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长廊很长很长,有七百多米呢!每一间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缤纷的画,这些画画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几千幅画呢!大家抬头看一看。
很美吧。
好了,大家游完长廊,我们就去谐趣园。
谐趣园最具有南方水乡特色,园里柳荫夹道,回廊曲折。
那飘满水面的荷叶连成一片,密密麻麻。
在这茂盛的叶片中,点缀着像星星一样的荷花。
大家看,有的荷花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还有的已全部绽放。
从谐趣园过来,就来到了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看,一座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那就是佛香阁。
我们到山顶去看看吧。
从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
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静。
待会儿,就去昆明湖看一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我刚才说的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河两岸还有许多柳树。
湖水波光粼粼,蜿蜒飘逸的十七孔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
大家可以做船去玩一玩,看一看风景。
一小时后,到大门口集合。
今天,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游赏。
祝大家玩得愉快!【篇三:颐和园导游词】颐和园文化遗产解说词东宫门各位游客您好:欢迎您来颐和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员xx,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