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第7章 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第7章 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
第7章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
授 课 人: 所在部门:
7.1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7.2 我国智能制造加工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7.1 智能制造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 制造活动各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 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 7.1.1制造全系统、全过程应用建模与仿真技术
• 7.1.2重视使用机器人和柔性化生产
• 7.1.3物联网和务联网在制造业中作用日益突出
• 7.1.4普遍关注供应链动态管理、整合与优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1.5增材制造技术与工作发展迅速
7.1.1 制造全系统、全过程应用建模与仿真技术

建模与仿真技术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手段。基于建模的工
纵观当今社会,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业未
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传
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
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
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
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接下
的集成、共享、协同与优化的云制造。
7.1.4普遍关注供应链动态管理、整合与优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变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更多地应
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达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倾向于使
用可视化的手段来显示数据,采用移动化的手段来访问数据;供应链管
理更加重视人机系统的协调性,实现人性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企业通
来,我们谈谈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
问题。
程、基于建模的制造、基于建模的维护作为单一数据源的数字化企业系
统建模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服务完整的产
品全生命周期业务,从虚拟的工程设计到现实的制造工厂直至产品的上
市流通,建模与仿真技术始终服务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制造
系统的智能化及高校眼珠与云顶提供了使能技术。
7.1.2 重视使用机器人和柔性化生产
用分层加工或叠加成行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各三维实体。提突出
的特点使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数据库中生成任何形
状的物体,从而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三维打
印与云制造技术的融合将是实现个性化、社会化制造的有效制造模式与
手段。
7.2 我国智能制造加工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过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信息集中化管理、系统动态化管理实现整个供
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缩短了满足客户订单的时间,提高了价值链协
同效率,提升了生产效率,是的全球范围的供应链管理更具效率。
7.1.5增材制造技术与工作发展迅速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综合材料、制造、信息技术的多学
科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的沉积、粘合材料,采

通过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整合职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
设施。通过物联网、服务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构
成制造务联网,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
方位的透彻的感知、互联、决策、控制、执行和服务化,使得从入场物
流配送到生产、销售、出厂物流和服务,实现泛在的人、机、物、信息

柔性与自动生产线和机器人的使用可以积极应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
成本上涨。同时,利用机器人高精度操作,提高产品品质和作业安全,
是市场竞争的取胜之道。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制造装备在生产
过程中应用日趋广泛,在汽车、电子设备、奶制品和饮料等行业已大量
使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
7.1.3物联网和务联网在制造业中作用日益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