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2013年秋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作为学校和信息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典型载体之一,随着社会需要应运而生,并在深化教育改革获得长足发展,愈益生动显示其活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涉及的面广,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因此,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了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希望通过这一个小组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具体工作:这一学期我们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1、电脑绘画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
一方面。
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
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美术教学前景。
这学期主要教学画图软件和金山画王。
2、制作电子报刊辅导学生学会使用WORD软件,并运用WORD软件,由自命一个自己专注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照电子出版物的有关标准,以适当形式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
主要教学WORD。
3、中英文打字根据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按省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应当学会使用键盘打字。
而中文输入时的教学提倡采用拼音输入。
学习中英文打字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语文教学的整合,并针对小学生特点将使这项活动更有意义,为它的健康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4、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 ffice系列产品之一。
PowerPoint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主要用于演示文稿的创建,即幻灯片的制作,可有效帮助演讲、教学,产品演示等,它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用于介绍公司的产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用户不仅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利用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
本学期以以学习和掌握制作Powerpoint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为目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
主要教学制作幻灯片的过程。
5、Flash制作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二维矢量动画软件。
通常包括M acromedia Flash,用于设计和编辑Flash文档,以及Macromedia Flash Playe r,用于播放Flash文档。
Flash 是一种创作工具,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使用它来创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和其它允许用户交互的内容。
Flash 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程序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任何内容。
通常,使用 Flash 创作的各个内容单元称为应用程序,即使它们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动画。
您也可以通过添加图片、声音、视频和特殊效果,构建包含丰富媒体的 Flash 应用程序。
Flash制作能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实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学生在制作Flash动画创建、制作、生成动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制作由简单动画——特效动画——复杂动画——交互式动画的全过程,并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十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2014年春计算机技术教育到今天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教育时代、计算机素养时代和信息素养时代。
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备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热衷于技术层面上的研究,却忽视了针对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法的思考。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些操作,达到了传统计算机课的目标,但却不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
基于此,我计划从两方面入手:一、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引导。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实践是首要的,一定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加强技能培养。
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和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正确引导:1、“眼”观。
带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
如进行键盘操作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准看键盘,只能用手指去感觉。
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养成这些不良习惯之后,一方面录入速度上不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眼睛卫生,极易造成眼睛疲劳。
进行文字录入时,眼睛应注视稿件,而不是屏幕。
2、“耳”观。
学生一进机房,就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二用,其后果不是浪费资源,就是不专心练习。
教师应加以制止。
3、“手”观。
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开手的参与了。
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明白道理之后,就会自觉地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错误和不良的击键动作。
二、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扎实的理论可指导实践。
如何将“苦学”、“难学”转变为“乐学”、“会学”、“善学”呢?教师应遵循“少而精”、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重视认知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素养。
我将采用如下四种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
对于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结论,其印象是最深的。
教师不应大包大揽,一步一步去教学生。
2、直观演示法。
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摒弃模仿。
模仿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或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边操作边学习。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3、小组竞赛法。
课前布置任务,由若干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协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设置竞赛题目,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小组参与,一个小组提问,点其他小组来回答,开展学知识竞赛活动。
这样做既寓教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又能有利于交流协作、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发难”法。
学生在课外按照要求进行自习,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带到课堂上,向同学、教师发“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来完成。
对于问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很有好处。
第十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2014年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选拔三至五年级的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对电脑学习较感兴趣的学生。
并且通过以前的学习,掌握了些最基本的操作,学会了简单绘画、文字录入、会一些最简单的文字编辑等。
一、活动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2.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有关硬件知识,认识键盘,掌握操作键盘的正确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全拼录入的方法,学会电脑绘画、制作电子报刊,学会制作幻灯片,学会制作一张简单网页,包含文字、图形、声音等对象。
二、活动内容:重点开展以下内容:1.windows、word应用,电脑绘画教学。
培养孩子们想象力、绘画力。
2.进行QQ、邮箱申请与使用。
培养孩子综合素养。
3.幻灯片制作。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每周四、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四、保障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阅读电脑方面的书刊,结全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方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学生上机时,教师及时辅导、示范。
3.想方设法,配置各类教学所用的课件和软件,使学生学得有趣,寓教于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并结好学习互帮对子。
第十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2015年春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2、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在学生中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分子,为今后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参加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二、活动内容:1、“纸牌”、“七巧板”等游戏练习使用鼠标的熟练程度。
2、通过英文指法游戏软件的练习来提高英文的输入速度。
3、通过“画图”软件的使用来练习电脑绘画。
4、通过Word的使用,练习汉字输入、编辑排版及电脑小报的制作。
5、通过PowerPoint 的使用,练习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
6、通过网络知识的学习,练习上网查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技能。
三、活动地点:电脑室四、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