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考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题

区域经济学课堂练习一、不定项选择题1,杨小凯在其《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指出,经济组织概念包括:[ ABCD ]A,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 B,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C,生产迂回程度 D,企业内部组织E,俱乐部2,罗默认为知识的作用是:[ACD]A,知识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B,专业知识产生水平效应C,专业知识产生垂直效应 D,知识积累是经济主要来源E,知识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3,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假设有:[ ABC ]A,同质性假设 B,偏好相同C,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不变 D,生产要素使用相同E,自然条件相同和相似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包括:[BC]A,市场拥挤效应B,本地市场放大效应C,价格指数效D,涓滴效应E,回波效应6,关于聚集力与分散力的关系是:[ BC ]A,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B,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小于分散力C,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D,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小于分散力E,聚集力与分散力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7,区位主体受到影响的作用力有:[ ACD ]A,市场引力B,市场推力C,竞争斥力 D,降价引力E,合力8,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联系是:[ ABDE ]A,假设资本产出比固定不变B,经济增长有内在不稳定性C,试图找到需求增长率与生产能力增长率相同的各种条件D,从需求方面解释经济增长率 E,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9,新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有:[ABCD]A,保罗·罗默B,格罗斯曼C,卢卡斯D,曼昆E,舒尔茨10,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是:[ABCD]A,后者将技术进步外生化 B,前者将技术内生化C,后者认为资本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 D,前者认为知识与人力资本报酬递增E,资本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与知识资本11,实施出口替代战略的各个国家或地区有三种类型:[ A BC]A,日、韩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型 B,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型C,以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泰国为代表的混合型D,二战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为代表的政府干预E,19世纪中叶德国制造业保护型12,斯密说过:“不是市场上有了许多酒店,我们社会才有饮酒的风尚,而是社会上由其他原因产生了饮酒的风尚,才使市场上有许多酒店。

”可以理解为:[ ABCE]A,需求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B,需求层次随人均收入提高而提高C,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一定顺序投入 D,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动因是供给导向E,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次因素是需求导向4,工业结构高度化规律表现在:[ BCDE ]A,农业向工业转变B,产业重工业化C,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转变1 / 10D,由高加工度向技术集约型转变E,由技术密集型向信息化转变5,非均衡理论的代表有:[ CDE ]A,罗森斯坦—罗丹B,纳克斯C,赫希曼D,缪尔达尔E,佩鲁13,基于经济活动强度差异的二元结构代表有:[ ABCDE ]A,佩鲁B,布代维尔C,缪尔达尔D,赫希曼E,弗里德曼14,对劳动转移的刘易斯二元模型的评价是:[ABCD]A,没有重视农业劳动剩余的作用 B,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是固定的C,把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视作外生D,忽视了技术进步作用E,假设劳动力供给有限15,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 ABCDE ]A,出口B,劳动生产率C,营业税D,社会制度E,投资16,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 ABCE ]A,人口的自然特征B,劳动者的工作偏好C,户籍制度D,出口E,城市的吸引力17,城市住房特征的区位特征是:[ ABC ]A,可达性B,地方公共服务的拥有C,环境质量D,耐用性E,层次性18,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有:[ABCD]A,自然垄断性B,外部性C,竞争性 D,非竞争性E,非外部性19,乡村土地的自然属性有:[CDE]A,依赖于土地所有权的政治、社会经济权利 B,对很多人有储蓄保障作用C,不动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耐久性20,乡村非正规金融包括:[ BCDE]A,政策性金融B,私人借贷C,贷款经纪 D,储金会E,地下钱庄21,乡村贫困的主要特征是:[ ABCE ]A,土地有限B,现代科技采用缓慢C,家庭负担重D,基本的生活资料被剥夺E,缺乏资产22,主张自下而上的城乡联系理论的代表有:[ABDE]A,利普顿B,科布纳基C,佩鲁D,隆迪勒里E,费孝通23,城市边缘经济特征为:[ABD]A,地域空间结构具有动态与过渡性 B,劳动力流动性C,环境质量差D,复合性经济发展E,市场机制完善24,外围区实行有条件补偿的前提是:[ABD]A,满足工业化所需的最小市场规模条件 B,具有一定工业品消费能力C,与核心区距离较近D,外围区有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E,政府进行补贴25,聚集力很强的税费竞争特点是:[ABD]A,可流动要素完全自由流动条件下的税收竞争意味着,初始规模相等的两个地区,随着市场开放度的增加,最终存在税率上的差异B,规模较大且较富裕的地区,选择税率受到的约束较大C,规模较小且较落后的地区,选择税率受到的约束较大D,税率的高低与区域的资本劳动比正相关E,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二、名词解释1、贸易成本[p22,25]:也称交易成本,它反映的是商品贸易或交易产生的一切成本,包括由交通运输技术决定的运输成本以及其他一切影响市场分割和市场统一程度从而影响贸易进行的成本。

它是一个反应区域属性的平均值,不因贸易实际是否发生而存在。

2 / 102、产业转移[p136]:产业转移更多的是指跳跃式的扩散现象,某种经济活动从一个发达地区转向另一个不发达地区时常常跨越一定的空间维度。

3、回顾效应[p166]:罗斯托的回顾效应,即后相联系,是指主导部门处于告诉增长时期,对原料要求和机器生产所产生的对新投入的需求,这是在具有新质分工(如新科技)的主导部门之外的传统部门引入新质分工的过程。

4、影响度[p219]:当对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之最终需要变动一单位时,所有产业部门必须增产之数量的总和(亦即该特定产业对所有产业的影响(Dispersion)程度),称为向后关联效果,将之标准化后称为影响度。

5、资本创造[p109]::指资本的价值高于资本的成本的部分的增值过程。

6、冰山运输成本[p186]:假定最终有一单位商品运抵本区域以外的目的地,则最初需要从本区域运出t(t>1)单位的商品,其中的(t-1)单位商品即所谓的“冰山运输成本”,即商品在始发地到目的地途中的损耗。

//即一单位运往外地的产品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到达目的地,其余部分都消耗在途中,消耗掉的就是运输成本。

7、局部自由贸易自由化[p235]:及一国在最终产品市场上通过贸易壁垒避免来自外国企业的竞争,并在中间投入品市场上提高市场市场开放程度,则可以降低该国的工业生产成本,提高对工业生产的吸引力,这种局部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

8、城市化[p260]: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9、多M诺效应[p245]: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M诺骨牌效应”或“多M诺效应”。

10、分权定理:公共服务职责应尽可能下放到能够使成本与利益内部化的最小地理辖区内。

指某项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和成本(税收)分摊都限于一个辖区内部,其他辖区并不能从中受益,也不为之分摊成本。

11、全球放大效应[p187]:当贸易成本几乎为零时,任何微小点的区位优势都将对企业有巨大的福利吸引力,从而可以引发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区位调整,也就是区位效应极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贸易一体化的推进,每个国家面临的背离这种互惠的自由贸易的诱惑力越来越大。

这被鲍德温称(2000)为“全球化放大效应”。

12、税费竞争[p398]:区域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利用纳税者的税收来进行生产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区际公共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区际的税收竞争。

13、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三、判断改错题1、科斯对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的成因作了分析,并对经济组织进行了定义。

[错]p4,把“并对”改为“没有”。

2、自组织能力包括生产活动的组织结构与交易活动的组织结构。

[正确]p73、新区域经济学将与区域经济增长息息相关的环境、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处理为外生变量。

[错误]p9,将“外生”改为“内生”。

4、在没有包含聚集力的经济中,人口转移将增加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差异。

错,改“增加”为“减弱”。

P71.5、临界值点就是突破点,是聚集结构得以维持的最小市场开放度。

错,改“就是”为3 / 10 “小于”。

P7014,假定市场规模对称,而北方的市场开放度大于南部,则均衡时,北部的资本份额将大于南部。

错,改前或后面的“大”为“小”13,资本流动时,与需求关联和成本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被切断。

正确,p7415,人力资本流动的维持点,要大于劳动力流动的维持点。

错,改“大于”为“小于”。

10,资本创造理论的假设之一是资本可以流动。

错,在“资本”前加上“不”。

P133.16,资本创造理论认为,在贸易完全自由下,区际人均收入的差异会消失。

错,改“会”为“也不会”。

6,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时,经济系统进入平衡发展状态,表现为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错,将“平衡”改为“极化”,“多”改为“单”。

P10,7,城市及城市体系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及城乡联系的发生、监管职能分层结构的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形成过程,都是人为安排的结果。

错,改“人为安排”为“市场选择”。

,7,块状经济深层次含义是:经济变量在空间维度连续。

错,改“连续”为“不连续”。

P14, 8,创新中心的创新活动是不连续性的过程。

错,改“不连续”为“连续”。

11,库兹涅茨划分法是区域产业结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错,将“库兹涅茨”改为“克拉克”。

12,城市系统的最优层次数是分工水平或生产者数量成反比,而与城市规模和贸易效率成正比。

错,将“反”改为“正”,将“正”改为“反”。

P26617,新增长理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把资本作为增长的关键。

对,p140.18,新增长理论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才是最优的。

对。

19,局部溢出模型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知识溢出表现为聚集力。

错,改“聚集力”为“分散力”,p151.20,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认为,要按照相同比率进行投资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