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萘装置加热炉衬里施工方案

石油萘装置加热炉衬里施工方案

**********总公司石油奈装置改扩建项目加热炉村里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石化集团****建设公司二O — O年七月二十五日1、工程概述 (2)2、编制依据 (2)3、炉衬结构及工程量 (2)4、施匸程序 (3)5、施工准备 (4)6、施工技术要求与措施 (5)7、烘炉 (7)8、质量保证措施 (8)9、安全技术要求 (11)8、人力资源需求 (11)9、措施用料、施工机具需求 (11)10、施工计划121、工程概述1.1*******总公司石油蔡装置改扩建项LL二段加氢反应进料加热炉为圆筒型加热炉,该工程山******公司总包、******公司监理、********公司设计,我公司(中国石化集团***** 建设公司)负责施工。

1.2该工程辐射室、对流段、烟囱衬里全部为现场施工。

辐射室直径为:3.732m。

高度为:7. 308mo 辐射室衬里厚度为:220mm。

炉顶衬里厚度为:240mm。

弯头箱高度为:3. 524m, 长为:3.216m。

宽为:2.13m。

烟囱高度为:20m.直径为:1.4m。

2、编制依据2.1《石油化工筑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334-2001)。

2.2《石油化工管式炉轻质浇注料衬里工程技术条件》(SH/T3115-2000)。

2.3《一般炼油装置火焰加热炉陶瓷纤维衬里》(SH/T3128-2002)2.4《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SH/T3036-2003)2.5施工图纸(机0906-08-7/ U<0>)及设讣技术要求2.6《炼油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手册》2.7《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305-1999)。

3、炉衬结构及工程量3.1各部位衬里结构辐射室衬里:炉底衬里厚度为:220mm.从炉底板依次为:135mm厚的轻质浇注料(Q-0.9 ),65mm厚的直形砖。

侧墙衬里厚度为:220mm。

从炉壁板到炉膛依次为:一层防腐氤凝涂料、三层23mm厚的陶瓷纤维毯、一层铝箔、160mm厚的陶纤模块、一层耐高温防冲刷涂料。

炉顶衬里厚度为:240mm。

其中陶纤模块的衬里厚度为:180mm。

对流段侧墙衬里为:125mm 厚的轻质浇注料(Q-0.9) •其中折流为(Q-0.9)的轻质浇注料。

管托架的衬里为:100mm 厚的轻质浇注料(Q-0. 9) o弯头箱盖衬里为:40mm厚的轻质浇注料(Q-0.9),侧壁衬里厚度为:50mm厚的轻质浇注料(Q-0.9).烟囱衬里高度为:20m。

其中,天圆地方部分衬里厚度为:125mm.圆筒部分衬里厚度为:100mm.都为轻质浇注料(Q-0. 7)衬里。

3.2工程量:4、施工程序4.2炉衬各部分施工顺序4.2.1辐射段炉墙施工顺序:炉墙内壁除锈、防腐一铺贴陶瓷纤维毯一铺贴铝箔一陶纤模块施工一模块表面耐高温防冲刷涂料4.2. 2对流段施工顺序:炉壁板除锈一浇注料衬里施工4.2. 3烟囱施匸顺序:保温钉焊接一除锈一浇注料衬里施工4.2. 4炉底施工顺序:炉底燃烧器砖安装一炉底浇注料施工一炉底直形砖施工4.2. 5折流施E:锚固钉焊接一模板支设一浇注料施工5、施工准备5.1材料5.1.1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应具有使用于本工程的质量证明文件(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检测报告),文件上应按牌号分别列出各项指标值。

对于浇注料,应有生产厂指定的施工方法说明书。

5.1.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应山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生产厂家共同对照国家及设计标准等有关文件进行检查、验收,并见证取样,进行材料复检,复检要送到有资质的部门去检验。

5.1.3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类材料,应做到“上盖下垫”,防止雨水浸渍。

材料应摆放整齐,严禁混放,材料的储存和发放要专人负责。

5.1. 4材料运输应小心轻放,严禁野蛮装卸。

5.1.5对有时效性的材料(浇注料等),应根据不同结合剂和外加剂的保管要求,采取措施 ,妥加保管,并标明名称、牌号、生产时间,严禁使用过期材料。

5.2运输5.2. 1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减少运输时间,对进场材料应尽可能靠近施工地点堆放。

5.2.2材料地面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机动翻斗车等;炉外垂直运输采用卷扬机,炉内垂直运输釆用人力滑车。

5.3衬里工程施工前,应与安装专业进行工序交接,并对如下项H进行验收:5.3. 1墙板表面平直度用lm直尺检査,不应大于5mm05.3. 2锚固件的焊接质量5.3. 2. 1锚固件的形式和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5.3. 2. 2固定陶纤模块的螺柱相邻中心偏差应为±2mm,且任意两个间距偏差应为±3mm。

5.3. 2. 3锚固件应与炉壳牢固固定并保持垂直,在锚固件焊接前应清除浮锈,焊完后逐个检查焊肉饱满程度,并用0.5血手锤轻击,不得有脱落或焊缝开裂现象。

5.4炉内搭设钢管卡扣式脚手架,每层架高约1.84m,距炉顶约2m,脚手架四周距炉衬200mm o 钢架杆与炉底板间垫木板。

6.施工技术要求与措施6.1炉墙背衬的施工6.1. 1陶纤模块背衬为25血厚层铺陶瓷纤维毯三层共75mm,陶瓷纤维毯同一层可以对缝连接,毯间接缝层间应同向错开,错开量应不小于100mm,三层压缩到60mn)o然后铺一层阻气铝箔。

6.2. 2辐射室侧墙背衬纤维毯与炉顶拐角处纤维毯的铺贴,如下图所示:50图7. 2. 3-3 耐火纤维毯炉墙拐角结构1—耐火纤维;2―锚固件* 3—隔热烂药7. 2. 3-4 耐火纤维毯炉墙拐角结构L—耐火纤维:2—隔热崔匚3—锚固件6.2.3切割陶瓷纤维毯时,应用利刃切割,其切口应整齐,不得任意撕扯。

6.2. 4衬里中陶瓷纤维补偿毯的施工在边缘处应U型折边,保证端部的密封。

6.3陶纤模块的施工6.3. 1陶纤模块衬里安装顺序为:辐射段侧墙,辐射段炉顶。

6.3. 1. 1炉壁板、螺柱安装焊接完毕,除锈、防腐完毕,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方可进行陶纤模块的安装。

6.3. 1. 2陶纤模块安装前应先安装看火门、防爆门成型块。

6.3. 1. 3陶纤模块应可中间向两侧方向逐块安装,也可从两端向中间逐块安装。

将陶纤模块的导向管对准螺杆垂直靠紧后,用套筒扳手将螺母沿导向管送入,旋紧于螺杆上。

陶纤模块应一排一排地安装,陶纤模块排列方式应按设计图纸规定(模块排版图山生产厂家提供),每排模块之间应按厂家设计图纸要求压缩铺放规定厚度陶瓷纤维补偿毯后,再安装下一排陶纤模块。

炉顶铺贴陶瓷纤维补偿毯时,应严格按照材料厂家的设汁图纸要求施工 ,炉顶陶纤模块应先从靠近侧墙的一排开始安装。

6. 3. 1. 4侧墙、炉顶相互衔接的各部位衬里结构应严格按图纸的规定,不得改动。

6. 3. 1. 5炉侧墙陶纤模块最上两排先不安装,必须等炉顶模块安装完后,再安装炉侧墙最上两排陶纤模块。

6. 3. 1. 6拆除脚手架时,不得碰到陶纤模块及表面的耐高温防冲刷涂料。

应保护好已经安装好的陶纤模块衬里表面。

6. 4浇注料的施工6.4.1烟囱、对流段浇注料在预制场施工,炉底浇注料在现场施工。

烟囱、对流段浇注料施工及养护完毕、达到吊装条件后,运到现场吊装。

6.4.2浇注料采用人工涂抹的方式施工,其折流部分需要支设模板施工,其搅拌机械及存料器具应清洁,不得带有其他杂物。

6. 4. 3搅拌浇注料用水应为PH值6. 5〜7. 5洁净水,严禁使用含油、含酸等受污染水6. 4. 4折流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尺寸应准确,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变形。

6.4.5折流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桨;模板与浇注料之间应有隔离措施,以防拆除模板时,模板与浇注料粘结。

6.4.6浇注料与耐火纤维接触时,其接触面应铺防水纸,以防止耐火纤维吸水失去弹性及浇注料失水。

6. 4. 7浇注料应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少量时可人工搅拌。

搅拌时,应先干拌均匀,然后加水湿拌;加水时,应先加规定加水量的2/3,然后再视干湿程度加余水,搅拌3〜5分钟,拌至颜色一致时为止。

外加剂应先在水中溶解后再加入。

6. 4. 8搅拌好的浇注料应在材料厂商说明书规定时间内用完,严禁使用已经初凝和受污染的浇注料。

6. 4. 9轻质耐火隔热浇注料施工时,应釆用人工捣固,不得釆用机械捣固(如:振动棒) ,以防止颗粒分离和增大容重。

6.4. 10浇注料应连续浇注施工,在第一层浇注料凝结前,应将后一层浇注完,如施工间歇时间超过凝结时间,应将接触面留成“踏步茬”形式。

下一次浇注时,应将接触面充分撒水润湿并清理干净。

6.4.11浇注料厚度不大于75 mm时,施工缝可留成直缝。

大于75mm时,施工缝应留成阶梯形。

6. 4. 12伸缩缝应按设计要求留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凡衬里厚度大于75mm时,纵向和横向每间隔800-1200mm应留设宽度为2-3mm,深度为20-30mm的井字形伸缩缝。

6.4.13浇注料表面抹平压实,不得压光,不应重复次数过多,严禁在表面撒水或撒水泥干粉。

6. 4. 14埋入浇注料内的管架、套管及其他金属件(保温钉除外),应按规范要求涂环氧沥 青一层或缠绕耐火纤维制品,璋度约0.3mm 〜1mm,以避免金属材料与浇注料高温下的线变 化率不一致,致使浇注料出现裂缝。

6. 4. 15施工后的浇注料外形应平整、匣度均匀,表面平整度压度偏差土omm,厚度允许偏 差 ±5mm。

6. 4. 16浇注料施工完毕,用手指轻按表面不沾泥浆时,即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至少应延 续24小时,每半小时用水喷淋一次,可根据气候条件适当增减喷淋次数。

衬里养护完毕 ,再经48小时自然干燥后,方可搬动和吊装。

7烘炉7.1筑炉、衬里工程完毕后,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C 以上,并至少自然干燥120小时,方 可进行烘炉。

7. 2烘炉前,应做好下述准备:7. 2. 1管式炉所有工程交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

7. 2. 2烘炉需要的各种管线,消防器材等均应检查合格。

7. 2. 3烘炉需用的热工仪表效验完毕。

7. 3烘炉时,烘炉应缓慢进行,不宜过快,应严格按烘炉曲线进行。

7. 4烘炉后,应对衬里进行全面检査,并做好检查记录。

7. 5烘炉时,炉管内应先通入蒸汽,暖炉1-2天,即可点燃烧器。

烘炉时宜采用气体燃料 o 烘炉过程中,升温应均匀,升温速度应按生产厂商的规定或参照如下烘炉曲线进行:6005004003002001008. 质量保证措施8.1对施工人员组织进行施工前的产前技术培训,使人员熟悉图纸和规范,充分了解工程 的施工特点、材料名称和使用部位及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技术要求,在冬季施工时,应按 冬期施工措施要求严格0 2 3 4 5 时间,d 图6.0.3烘炉曲线 6 7进行控制及实施。

8.2施工前应充分学习熟悉图纸,详细査对筑炉专业与安装专业的工序关系和各部位使用的材料品种、规格;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应汇总后山项LI筑炉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反馈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