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人物对话写得生动具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它能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体现文章的主旨。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学会描写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人物的对话,也就成为我们写好写人作文的一个基本功。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对话呢?在写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从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对话要写得简练不能繁琐,应少而精。
鲁讯先生曾说:“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
”话说多了没有力量,反而影响文字的表达能力。
同样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大长句子表达,就不如短句的表达效果好。
写人物对话,还要遵循口语化的要求,语言简练,句子短小,通俗易懂。
要敢用省略句,多用短小句,善用鲜活的口语对话越少越好,而是要适当、较为简洁,要选择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言。
如《船长》一文中
就在这时,舰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
“火呢?”
“灭了。
”
“机器怎样?”
“停了。
”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
舰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
”船长说,
“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副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
二、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
翻阅我们学生写的作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形式单一,不管在什么场合,不论是什么人物,一律是××说或××问,写出来的语言干瘪,人物对话不精彩,因此不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谈不上体现文章的主旨。
到底如何描写人物的对话呢?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引导、指点。
(一)、提示语的形式多样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一般要用到提示语。
恰当地变换说话人的位置,能够避免单调乏味的陈述,使语言形式更加丰富、活泼。
同时还可以为文章中的人物服务,为主题服务,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提示语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1、提示语在前面,这是学生们见得最多,说得最多,写得最多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能直白地告诉我们说话的人物,人物关系清楚
明白,提示语后面用冒号。
如《鲁智深行侠桃花庄》中:智深问:“庄上今夜有什么事吧?”太公摇摇头说:“不是你出家人能管的事。
”
从对话中我们一眼能知道人物说的话,人物关系清楚。
2、提示语在中间,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这种形式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如《魅力》一文中:
“我们走吧。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
提示语后面的话语是对前面的进一步阐明,表现了卡佳为了看这场戏迫切的心情。
再如: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
“脸色忧郁”形象地说明了卡佳在为即将卖掉的汤姆叔叔的命运深切地担忧。
对前面的语言作进一步的补充、解释、说明。
3、提示语在后面,引语在前,提示语
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如:《魅力》一文中:
“这孩子有点毛病。
”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道。
“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
”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在第一次幕前休息时,卡佳的内心极其郁郁,因为她知道汤姆叔叔在下一幕时就要被拍卖了,想到这,想到汤姆叔叔即将面临悲惨的命运,她不由得小声哭泣,而她的哭泣却引来了邻座秃顶男人的不满,认为她有毛病,父亲只好在旁边作解释。
4、提示语省略。
即把说话人是谁省略掉。
这种形式使读者能够根据说话的语言环境清楚地知道话是谁说的。
再如《船长》一文中
就在这时,舰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
“火呢?”
“灭了。
”
“机器怎样?”
“停了。
”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
”船长说,
“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副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这是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之间的对话,简洁的语言,果断的语气,使船长英勇、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在提示语中添加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
在了解、掌握提示语的四种不同表现形式之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提示语中适时地增加一些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还能够丰满人物形象,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样描写的人物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但是,在当前小学生作文中,语言描写是比较薄弱的一环。
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人物对话,或者仅仅满足于人物对话书面表达的四种形式:
如:我班学生写的一段人物对话的描写。
今天中午,我不知哪来的兴趣,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当你做饭时的助手吧!”
“啊!不行,不行,烫到你可不是闹着玩的。
自己去玩吧!”妈妈说。
“就这一次,求您了!”我说。
“不行!”妈妈看着我,说“别说了,不行就不行,听话!”
我说:“就一次!”
“好吧!就只有这一次!”
……
在这一段对话描写中,这位学生注意了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插在人物语言的中间、在清楚地知道对话人是谁的前提下直接写对话这四种对话形式,而且运用的还很熟练。
这四种书面表达形式,我们应该掌握,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在刚才那段对话描写中,作者只写“我说”“妈妈说”,而对说话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不作任何描写,这样,就很难把对话写好。
而在实
际生活中,人们每说一句话,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蔽,总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这些动作和神态往往同说话的内容是一致的。
因此,在写对话时对此作一些适当的描写,不但增强了对话的表现力,而且更鲜明地刻画了人物。
怎么办呢?那就应该在写对话时写上可以借助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里、情景描写等提示语的描写,来加强语气,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面貌、性格特征、音容笑貌以及身份等。
我们来看《标点出走记》一文,我们班的学生赵远航在描写对话时,对对话人物和标点的动作、神态、心里等作了较生动的描写:“你怎么又写错了!”作文课上,老师怒气冲冲地把小红的作文摔在讲台桌上,瞪着大眼睛,瞪得小红直发抖。
回到家,小红把书包一扔,坐到床上,气愤地质问标点:“你们为什么老排错?害得我被老师吵。
”
标点们听了很不满,十分生气。
“会是我们的的错吗?还不是你自己写错的!”逗号先生不满地跺着脚朝小红反驳。
“对!对!就是你粗心大意写错的,为什么赖我们?”感叹号队长皱着眉头,指着小红的鼻子问。
“哼!就是你们的错!”小红叫道。
……
最后,气愤的标点决定离开他们的故乡——标点镇。
说干就干,标点们在漆黑的夜晚离开了小红,藏进了深山。
第二天,小红把没有标点的作业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了看小红的作业,说:“小红!读你的作文可以把人憋死……”
小红心想:标点害我出丑,回家后,我回家,有你们的好看。
小红回到家,发现标点镇已空无一人。
小红急忙去寻找标点,好不容易在大山里找到了标点,乞求道:“求求你们了!回来吧!”
“你,不吵我们了吗?”标点们问。
“不了。
”小红挥了挥手。
标点们想:小红答应改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别难为他了。
“好吧!”标点们答应了小红。
一天晚上,标点们回到了标点镇,小红也改掉了粗心的毛病。
作文也越写越好。
在这一段描写中,赵远航通过对话,通过提示语的动作、神态、心里等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我们的面前好像就出现了怒气冲冲的老师,我们的面前好像就出现了气急败坏的小红,我们的面前好像就出现了据理力争的逗号和感叹号。
不仅如此,同样是“说”,作者用了“质问”“反驳”“问”“叫道”“乞求”“答应”等不同的词语,把对话写得有声有色。
因此,在写对话时,除了注意四种对话形式的灵活运用,还要注意提示语的动作、神态、心里、情景描写等的描写,来加强语气,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面貌、性格特征、音容笑貌以及身份等。
这样,我们就会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思想面貌的人,写出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语言:大人有大人的特点,小孩有小孩的特点;教师有教师的特点,学生有学生的特点;正面人物有正面人物的特点,反面人物有反面人物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写好人物对话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