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GICS
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是由标准普尔(S&P)与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于1999年8月联手推出的行业分类系统。
该标准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全球统一的经济板块和行业定义。
作为一个行业分类模型,GICS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它的意义在于不仅为创造易复制的、量体裁衣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使得对全球范围经济板块和行业的研究更具可比性。
标准普尔全球指数家族包含的所有公司都已根据GICS进行行业分类,每一家公司都会被分到一个子行业内,同时自动的归属于相应的行业、行业组和行业板块。
目前有34,000家交易活跃的公司已被分类,若包括交易不活跃的公司,则总数已超过50,000家。
已分类的全球股票市场资产份额超过90%。
GICS为四级分类,包括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4个行业组(Industry Group),67个行业(Industry)和147个子行业(Sub-Industry)。
行业分类基准 ICB
行业分类基准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Benchmark,ICB) 由富时集团及道琼斯指数公司于2005年1月合作推出,该体系基于透明管理规则进行管理,所有ICB数据库中的公司及证券按照管理规则进行四级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基准为交易及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最全面、最有效、最易于使用的行业分类系统。
ICB从投资者的复杂需求出发,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一个统一而全面的行业分类系统,对全球范围内的4万多家公司及4万5千种股票进行分类管理。
该分类体系共分四级,包含10个产业、18个超行业、39个行业及104个从属行业,可以帮助用户在监控宏观行业趋势的同时,也关注小型细分市场,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ICB独立的管理及全球研究团队的支持确保了ICB系统准确的代表性,持续的增长性以及对市场监控的连续性。
2005年,ICB已成为市场首选的行业分类体系,为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认可和使用,其中包括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Euronext及新加坡交易所,占世界市场65%的资本总额。
此外,ICB也深获全球众多金融信息及数据提供商,以及出版机构和媒体的欢迎。
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 CSRC
即标准行业分类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是在1999年出台的《上市公司分
类指引(试行)》的基础上经调整和完善而成的,《指引》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了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经济特征,对制造业中的次类进行了合并调整,即将原制造业中通信、计算机制造业,原邮电通信业中的通信业和电讯业,原社会服务业中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原信息与文化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合并为信息技术业门类;二是将医药制造业改称为医药、生物制品业,并提高为制造业中的次类;三是将制造业中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合并为一个次类;四是取消邮电通信业门类,将其中的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并入新的信息技术业。
《指引》作为指导性规范,主要用于证监会系统及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行业类属相关信息的对外公告,其他市场参与者及研究机构也可根据工作业务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其他分类。
有关人士指出,《指引》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分类标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