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思考:比较这两个句子, 说一说表达效果。
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 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衬托(正衬、反衬)
赏析下面几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我与汪伦 的情谊更深
——李白《赠汪伦》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托物言志:作者 借某种具体的事 物表达自己的精 神追求。如“梅 花”代表对“高 洁脱俗”品格的 追求。
欲扬先抑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 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 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 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 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 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 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 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 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LOGO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天星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contents
方法点拨 方法总结 例题精讲
01
方法点拨
对比
•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 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 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 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 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 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 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 一个体面的相貌……”
象征
红色:喜庆,力量,活力 白色:哀悼,纯洁 紫色:高贵 喜鹊:吉祥 乌鸦:厄运 鸽子:和平 鸳鸯:爱情 菊: 隐逸或隐士
折柳: 惜别 长亭: 送别 月亮: 思乡,离愁别绪 大地: 自由,母亲 绿色: 自
什左
赏析下面片段的表达效果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虚实结合。它前 两联写实。“收蓟北、涕泪满衣裳、 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 “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 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 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 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 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 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 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 泻千里啊!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矛盾《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 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 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全诗语言简谱。诗人 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 “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 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了。(鲁迅《故乡》)
答:(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
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
《半个奇遇》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答: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 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 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 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 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答: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 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 养的人的警醒度。
以年纪小反衬器量大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 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 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 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和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 的勇敢
——高尔基《海燕》
渲染、烘托
该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的是旧中国农村的 缩影,也是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反映辛亥革命后十年间 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景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 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 枝。它所有的丫 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 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 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答:示例: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 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以小见大
思考:回顾何其芳的 《一夜的工作》,赏 析表达效果。
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 (2)文章质朴无华。 (3)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 贵的品质。 (4)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 结构图解: 厚厚一叠文件——工作任务重 一句一句看——工作极其认真 工作劳苦——画、思、问 公鸡叫明了——彻夜工作
02
方法总结
答题技巧
对比
将……和……进行 对比,突出强 调……,表达…… 情感。
用甲衬托乙,突出乙 的……特征,表 达……情感。
①文章先写……,再
写……,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了……,表达作
者/文中人物……的情感;
②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增
强文章可读性。
欲扬先抑
衬托
03
例题精讲
《半个奇遇》
1.①塞在候车室;②从失望到看到希望:③意外的欣甚:④(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