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政大、中修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城镇道路工程质量,促进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辖区内的改扩建、翻建的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工程的质量验收。
大、中修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工厂厂区、生活小区、社区等内部道路工程施工可参照本规程使用。
1.0.3 城镇道路工程中采用的工程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
1.0.4 本规程应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配套使用。
1.0.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0.1道路工程的材料与施工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3.1节、第3.2节的规定执行。
2.0.2道路工程质量验收及其验收程序和道路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的规定执行。
2.0.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拟采用的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可按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2.0.4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项目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2 一般项目中的实测(允许偏差)项目抽样检验的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等控制资料。
2.0.5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执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
2.1 一般规定2.1.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检查验收。
2.1.2 施工测量所使用仪器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1.2条的规定执行。
2.1.3施工测量检验应具备以下资料:1 测量仪器、量具检定合格证书。
2 水准点、导线坐标点的交接记录和复核记录。
3 施工测量记录和复核记录。
4 路基加密放样点的计算审核记录。
2.2 测量主控项目2.2.1 水准点、导线点的交接记录及复测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2.1条的规定执行。
2.2.2 水准点闭合差:±12L mm,式中:L为水准点间的水平距离,单位:K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
2.2.3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快速路和主干路为±16n(秒),一般道路为±24n (秒)。
式中n为测站数。
快速路和主干路坐标闭合差:≤1/10000,一般道路坐标闭合差:≤1/5000。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
2.2.4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2.2.4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一般项目2.2.5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一般项目的检查,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2.2~4.2.4条的规定执行3 道路各结构分项规定3.1路基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路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地面大致整平,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堑、边坡开挖方法应根据地势、环境状况、路堑尺寸及土壤种类确定。
2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
3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地层中夹有易塌方土壤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
4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建(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且宜在管理单位监护下进行。
5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
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距离注:弃土、暂存土均不得妨碍各类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与维护,且避开建筑物、围墙、架空线等。
严禁占压、损坏、掩埋各种检查井、消火栓等设施。
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和冻土层、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
2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6.3.9-1规定。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3.1一般规定3.1.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的检查验收。
3.1.2 路基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清表。
3.1.3 路基用土应符合设计要求。
3.1.4 路基压实度应分层检测,确保达到设计的压实度要求。
3.1.5 路基工程检验应具备下列资料:1 压实度试验报告。
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施工记录。
3.2 路基土方主控项目3.2.1 路基土方压实度必须符合下表要求表3.2.1 路基土方压实度(重型、轻型击实标准)注:1 正常情况下路基土方施工,均应符合本表所列重型击实标准,特殊情况下需经设计单位批准方可采用轻型击实标准。
2 表中所列的压实度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求得的最大干质量密度为100%。
3 道路的类型,根据设计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规定确定;分期扩建的道路按永久规划确定。
4 采用核子密度仪时需进行对比试验。
一般项目3.2.2 填土应区分不同土质,选用适宜的机具压实。
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
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压实记录。
3.2.3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等杂质。
房渣土应严格控制使用,遇特殊情况需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后方可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2.4 路基土方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2.4 路基土方允许偏差表注: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
3.3 路床主控项目3.3.1 路床的压实度、中线高程、弯沉值应符合表5.4.1的规定。
表5.4.1 路床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注: 1 弯沉值的检验频率为每一双车道每20m测1点,多车道道路应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2 弯沉值单位:1/100mm。
一般项目3.3.2 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3.3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3.4 路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3.4 路床允许偏差表注:宽度中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
3.4 软土地基处理主控项目3.4.1 强夯土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夯点的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击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4.2 砂垫层: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2的规定。
表3.4.2 砂垫层允许偏差表3.4.3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砂的质量、规格、砂袋织物质量和塑料排水板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井(板)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其允许偏差下表的规定。
表3.4.3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允许偏差表3.4.4 碎石桩:碎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分批加入碎石,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4.4 碎石桩(砂桩)允许偏差表3.4.5 砂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的含水量应根据成桩方法合理确定,应确保桩体连续、密实。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4的规定。
3.4.6 粉喷桩: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粉喷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不得中断喷粉,确保喷粉桩长度,桩身上部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桩身质量。
其允许偏差应符下表的规定。
表3.4.6 粉喷桩允许偏差表3.4.7 土工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铺设方法、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锚固长度抽查2%。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直尺量。
一般项目3.4.8 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3.4.9 真空预压的砂砾厚度和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3.4.10 抛石挤淤的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风化片石。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5 路基排水主控项目3.5.1 排水沟所使用的原材料及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100m抽查1点。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水准仪测量、直尺量。
3.5.2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抽查2%。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
3.5.3 截水沟所使用的原材料及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100m抽查1点。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水准仪测量、直尺量。
一般项目3.5.4 排(截)水沟的边坡应坚固、稳定、表面平整;浆砌片石砌缝应错开、嵌缝饱满、勾缝平顺不脱落,缝宽均匀一致,沉降缝应通顺。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5.5 路基排水沟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5.5 路基排水沟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3.5.6 盲沟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型材料分层填筑。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5.7 盲沟允许偏差的规定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5.7 盲沟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3.6 回填主控项目3.6.1 小范围回填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5.3.3条的规定执行。
一般项目3.6.2 构筑物回填与路基搭接应采用开蹬作法,开蹬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
3.7 基层石灰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
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