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一、碳碳是钢铁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区分钢铁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决定钢号时,往往注意到碳的含量,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碳的存在,才能将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

当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其塑性韧性下降;反之,则硬度和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碳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下列两种:1、化合碳:即碳以化合形态存在。

在钢中主要以铁的碳化物(如Fe3C)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态存在。

在合金钢中常见的碳化物,如: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统称为化合碳。

2、游离碳:铁碳固溶体中的碳、无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统称为游离碳。

高碳钢经退火处理时也会有部分游离碳析出。

在铸铁中的碳,除了极少量固溶于铁素体外,常常以游离形态或化合形态,或二者并存的形态存在。

化合碳与游离碳总和称为总碳量。

在分析游离碳较多的铸铁等试样时,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游离碳一般不和酸起作用,而化合碳能溶于酸中,借此性质可分离游离碳。

碳化铁容易溶解在各种酸中,并容易被空气所氧化,但是碳化铁不溶于冷的和稀的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内,大部分碳化物以黑色或深褐色的沉淀而沉降下来,但是,这种沉淀在氧化剂甚至于在空气中的氧参与下都很易溶解,受到浓硫酸、浓硝酸作用时,碳化铁即被分解而析出不同组分的挥发性碳。

大多数合金元素的碳化物难溶于酸内,为使其完全分解,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1、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钢样用盐酸或硫酸处理,直至金属部分完全溶解,然后小心加入硝酸使碳化物破坏。

2、钢样内如含有稳定的碳化物时,在用硝酸氧化以前,先行蒸发至开始冒硫酸烟(或蒸发硫磷酸至冒硫酸白烟),然后再仔细地滴加浓硝酸。

3、在钢样中含有极稳定的碳化物,用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可将钢样用热盐酸、硝酸或盐—硝混合酸处理后,再用高氯酸处理。

在高氯酸蒸发的温度(约200℃)下加热,这时全部碳化物即会分解。

二、硅硅在钢铁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还可形成硅化物,其形式有MnSi或FeMnSi等;也有少许以硅酸盐以及游离SiO2的形式成为钢铁中非金属夹杂物而存在,在高碳钢中可能有少量SiC形式存在。

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铬、锰和钒。

所以在炼钢过程中,硅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硅能增强钢的抗张力、弹性、耐酸性和耐热性,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

故钢中含硅量一般不小于0.10%,作为一种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耐酸耐热钢及弹簧钢中含硅量较高,而硅钢中含硅量可高达4%以上。

单质硅只能与氢氟酸作用,与其它无机酸不起作用,但能溶解于强碱的溶液中。

钢中大多数的硅化物是能溶于酸的。

但如遇周期表Ⅳ、Ⅴ、Ⅵ副族元素和部分过渡元素的难溶性硅化物时,则只有用硝酸—氢氟酸或硫酸—磷酸混合酸才能分解。

硅对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在溶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硅酸沉淀。

此外,在测定其它元素时,为了消除硅酸的影响,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加氢氟酸成SiF4气体逸出(可以在铂皿、黄金皿、刚玉器皿或聚四氟乙烯器皿中进行);二是脱水后成SiO2沉淀滤去。

三、磷磷在钢中以固溶体和磷化物形态存在。

磷化物形态有Fe3P、Fe2P等,极少量有时呈磷酸盐夹杂物存在。

磷在钢中的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偏析现象,所以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

Fe3P是一种很硬而脆性大的物质,当磷含量高时易形成Fe3P,增加钢的冷脆敏感性、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以及焊接裂纹敏感性。

一般认为在钢中含磷量高于0.1%时,便会发生上述的危害性。

通常的情况下认为磷是钢中有害的元素,但是它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例如:磷和铜联合作用时,能提高钢的抗蚀性;它和锰、硫联合作用时,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例如:我国易切结构钢Y12含磷0.08-0.15%。

钢中绝大部分磷化物是能溶于酸的,但是,用非氧化性酸溶解时会以PH3形态逸出。

在氧化性酸中,大部分生成正磷酸H3PO4,也有一部分生成焦磷酸H4P2O7、偏磷酸HPO3或次磷酸H3PO2状态。

因此在分析磷时,除了一定要用氧化性酸溶样外,还要用强氧化剂氧化,使之全部成H3PO4形态,方可继续测定。

四、硫硫主要以硫化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

在钢中有大量锰存在时,主要形成MnS 和FeS,而很少形成其它硫化物,如:CrS、FeS·Cr2S3、VS、TiS等等。

一般认为硫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

硫在钢中易于偏析,恶化钢的质量。

如以熔点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时,将导致钢的热脆现象。

此外,硫存在于钢内能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

由于硫在钢中易于偏析,因此取样时必须注意代表性。

钢中硫化物一般易溶于酸中,在非氧化性酸中生成硫化氢逸出,在氧化性酸中转化成硫酸盐。

硫化物在高温下(1250-1350℃)通氧燃烧大部分转化为SO2气体,转化为SO2的作用并不完全。

硫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通常表现在气体容量法定碳时,必须考虑要有良好的脱硫剂,否则会使碳的结果偏高。

五、锰锰在钢中除了形成固溶体外,还能形成MnS、Mn3C以及少量的MnSi、FeMnSi、氧化物(如MnO、MnO·SiO2等)和氮化物等。

锰在冶炼钢铁过程中,通常作为脱氧剂及脱硫剂而特意加入。

锰与硫能形成熔点较高的MnS,可防止因FeS而导致的热脆现象,并因此提高了钢的可锻性,锰还能使钢铁的硬度和强度增加。

锰溶于稀酸中,生成二价锰离子,锰化物也都很活泼,容易溶解和氧化。

由于锰的价态较多(有2、3、4、6、7价),这就为测定锰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锰对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锰含量高时,在低酸度介质中遇强氧化剂产生棕色混浊;二是锰含量高时,使溶液中其它元素的氧化难于完全,如高锰钢中磷的氧化就是如此。

遇此情况需考虑适当的氧化方法。

六、铬铬是合金钢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元素之一。

铬能增强钢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增加钢的淬透性及淬火后的抗变形能力,增强钢的弹性、抗磁性、耐蚀性和耐热性。

铬在钢中的形态较复杂,除了部分存在于铁固溶体中以外,还可能形成碳化物(FeCr)3C、Cr3C2、Cr7C3、Cr23C6等)、氮化物(CrN、Cr2N)、硫化物(CrS、FeS·Cr2S3)、氧化物[Cr x O y、(Fe,Mn)O·Cr2O3]与金属铁的化合物(FeCr)和硅化物(Cr3Si等)。

其中以铬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状态较为稳定。

铬能在热的盐酸和浓硫酸中迅速溶解。

如下式:Cr+2HCl=CrCl3+H2↑2Cr+6H2SO4=Cr2(SO4)3+3SO2+6H2O铬在强碱溶液中也能溶解,但与浓硝酸作用时由于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被钝化,以致不能溶解。

一般处于固溶体中的铬易溶于盐酸、稀硫酸或高氯酸中,但残留的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通常用加浓硝酸、或加热至冒硫酸烟或冒高氯酸烟时才能破坏。

有的甚至需在硫酸冒烟时,滴加硝酸才能破坏。

在测定高碳高铬试样中铬时,往往不允许长时间冒高氯酸烟,钢样就必须在王水或盐酸—硝酸混合酸中溶解后,加硫磷混合酸蒸至冒硫酸烟,再滴加浓硝酸,方能使试样溶解完全。

有些铬的碳化物(如Cr23C6、Cr7C3等相)在还原性酸中加热可以逐渐溶解,但在H2O2中却容易钝化。

铬对其它元素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铬离子是有色的(三价为绿色,六价为黄色),在比色时需考虑色泽空白;二是高价铬离子有氧化性,对某些有机显色剂有氧化作用,遇此情况应将其还原到低价。

上述影响亦可用分离的方法将铬去除。

通常较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高氯酸冒烟时加盐酸(或氯化钠)使铬成氯化铬酰CrO2Cl2驱除。

Cr2O7-2+4Cl-+6H+=2CrO2Cl2↑+3H2O七、镍普通钢中的含镍量在0.3%以下,不起合金元素作用。

平均含镍量在0.5%以上的钢就可算镍钢。

镍作为合金元素能使钢具有高级的机械性能,即可使钢具有韧性、防腐抗酸性、高导磁性,并使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增加硬度等。

在许多特殊钢和合金中镍含量更高。

在奥氏体钢中的镍量超过8%,从而增加钢的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耐热钢中含镍量有的超过20%,从而增加钢的耐热性。

含镍25%的钢即具有抗熔融碱的特殊性能,而含镍量36%的高镍钢对热膨胀以及电磁的敏感性很强。

镍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

由于镍在钢中并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大多数含镍钢和合金都溶于酸中。

纯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很缓慢,然而同浓硝酸激烈反应,在浓硝酸中加少量盐酸反应也相当快。

然而浓硝酸对铁有钝化作用,所以在溶解含镍钢时,镍含量低的用硝酸(1+3)或盐酸(1+1);含镍高的用硝酸(1+3);高镍铬钢用王水或盐酸—硝酸混合酸(1+1)或高氯酸。

镍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主要是离子有色对比色有影响。

镍的掩蔽剂除氰化物以外,很少有与之络合能减少镍离子的颜色的掩蔽剂。

因此应考虑采取试样空白或通过分离镍而消除其影响。

八、钛钛是较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和氮、氧、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和硫的亲和力也强于铁和硫的亲和力,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去气剂,是定碳和氮的有效元素,加入适当的钛能改变钢的品质和提高机械性能,能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并对钢的焊接也有利。

钢中的钛除了固溶钛以外,其化合物极其复杂,能形成TiC、TiN、TiS、TiO、TiO2等等。

金属钛能溶于热浓盐酸中,2Ti+6HCl=2TiCl3+3H2↑,更易溶解于HF+HCl(H2SO4)中,这时除浓酸与金属的作用外,还利用F-与Ti4+的络合作用,促进钛分解:Ti+6HF=TiF-26+2H++2H2↑钛可溶于盐酸、浓硫酸、王水和氢氟酸中,但钛的碳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化学惰性较大。

钢中钛除固溶钛外,还有化合钛,它们对酸的溶解性质有差异。

因此就引起了分析方法有总钛量,化合钛和金属钛测定的区别。

(也有称为所谓“酸溶钛”和“酸不溶钛”的区别)钛在化学分析的影响有如下两点:一是四价钛在低酸度溶液中很易水解形成白色偏钛酸沉淀或胶体,后者难溶于酸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溶液的一定酸度以防止水解,或采用加络合剂的方法掩蔽钛。

二是三价钛离子呈紫色,不稳定,易被空气和氧化剂氧化成四价。

九、钒钒是钢铁中很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就我国钢铁体系来讲,Mo、W、V、Ti、Nb和Xt等合金元素是我国合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中含有钒使钢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提高钢的抗张强度和屈服点,尤其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提高工具钢的使用寿命。

钒和硫、氮、氧都有强的亲和力,在炼钢时,可用作细化晶粒的脱氧剂。

钒在钢中除了固溶钒外,还可形成VC、V2C、VN、FeV2O4、V2O3、VO和V2O5等,其中VC往往形成缺碳的V4C3。

因此钢中钒的碳化物常是V4C3和V2C 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