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技术212 药物分析技术主编李家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分析技术》编委会主编李家庆副主编孙轶梅陈静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晓洁(湖北省医药学校)孙轶梅(河南省医药学校)张玮芳(上海市医药学校)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李家庆(湖北省医药学校)李婷菲(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陈静(江西省医药学校)彭先芬(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蒋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医药校区)内容简介本教材由模块-项目-任务组成,有三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二药物分析技术专项技能”和“模块三药物分析技术综合技能”。

在“模块二”和“模块三”中,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片来表达真实的工作情景。

“模块三”收载的15个药物案例包含原料药和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膏剂.滴眼液.口服液.眼膏剂.粉针等多个剂型,药典中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尽量得到体现。

增加了结果的评价和判定内容。

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不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将较深的知识放在知识拓展栏目中,知识链接栏目收集了一些有趣的知识,目标检验栏目中的题目尽量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本教材层次分明,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时数的多少来使用本教材。

也可作为生产企业的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编者xx年3月前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需要大量的经过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随着新版药典和新GMP的实施,随之带来的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教材更新迫在眉睫。

值此时机,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几所从事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对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写。

本教材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纲要,紧扣《中国药典》(xx年版)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xx 年版),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强调理论知识“够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能的“适用”。

本教材力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即:能力观课程结构来源于对工作过程的分解;结果观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展开教学。

本教材分成三个模块共二一个项目,模块一是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是“应知”的药物分析基础知识;模块二是药物分析技术专项技能,主要是“应会”的“性状”.“鉴别”和“检查”各个专项技能;模块三是药物分析技术综合技能,是以15个药物的质量标准为案例,以药物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为主线,学习如何对药物进行全检(不含微生物检定)。

每个模块由项目组成,为满足中等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每个项目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主题内容.知识拓展(链接).目标检验和实践任务等栏目组成。

本教材可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品营销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药生产企业培训教材。

本教材的编委有孙轶梅(河南省医药学校).陈静(江西省医药学校).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张玮芳(上海市医药学校).蒋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医药校区).李婷菲(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王晓洁(湖北省医药学校).彭先芬(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家庆(湖北省医药学校)。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袁郭红.湖北省科益药业的陈峰.湖北省益康药厂的郑圣华.张红霞和湖北午时药业的胡安斌等企业专家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力支持,再次一并感谢!也感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感谢各位编委及其单位的领导的大力支持!本教材编写思路是本人和各编委一次全新的探索,经验和学识欠缺,书中不妥之处,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xx年3月目录模块一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项目一药物分析技术概况任务一药物分析技术一.什么是药物分析技术二.药物分析的任务任务二药品检验的依据和程序一.药品检验的依据二.法定药品质量标准三.药品检验的程序项目二药品质量标准任务一药品质量标准一.概述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任务二中国药典一.《中国药典》的沿革二.《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任务三国外药典简介一.《美国药典》二.《英国药典》三.《欧洲药典》四.《日本药局方》模块二药物分析技术专项技能项目三溶液的配制任务一溶液的粗配一. 百分浓度溶液二. ХХХХ试液三. ХХХХ溶液(X → Y)四. 指示液的配制五. 流动相的配制六. 滴定液的配制(近似法)任务二溶液的准确配制一. 滴定液的配制(直接法)二.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三.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四.样品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项目四药物的性状任务一药物的外观性状一.外观与臭.味二.溶解度任务二物理常数一.相对密度二.吸收系数三.比旋度和旋光度项目五药物的鉴别任务一一般鉴别试验一.水杨酸盐鉴别反应二.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三.托烷生物碱类鉴别反应四.无机离子的鉴别反应任务二药物的光谱鉴别法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二.红外分光光度法(IR)任务三药物色谱鉴别法一. 薄层色谱法(TLC)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项目六药物的检查任务一药物的杂质及来源一.药物的纯度二.杂质的来源三.杂质的种类四.杂质的限量检查及有关计算任务二一般杂质的检查一.氯化物检查法二.硫酸盐检查法三.铁盐检查法四.重金属检查法五.砷盐检查法六.酸碱度检查法七.溶液澄清度检查法八.溶液颜色检查法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干燥失重测定法一.易炭化物检查法二.水分测定法三.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任务三特殊杂质的检查一.薄层色谱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任务四制剂通则检查一.片剂的常规检查二.注射剂常规项目检查模块三药物分析技术综合技能项目七阿司匹林的分析任务一性状任务二鉴别一 .鉴别反应二.红外光谱法任务三检查一.溶液的澄清度二.干燥失重三. 易炭化物四.干燥失重五.炽灼残渣六.重金属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操作三.计算项目八对乙酰氨基酚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鉴别反应二.红外分光光度法任务三检查一.酸度二.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三.氯化物四.硫酸盐五.干燥失重六.炽灼残渣七.重金属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主要操作三.含量计算项目九维生素C颗粒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鉴别反应二.薄层色谱法任务三检查一.粒度检查二.干燥失重三.溶化性四.装量差异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计算项目维生素B1片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硫色素反应二.氯化物的鉴别反应任务三检查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主要操作流程三.计算项目一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任务三检查一.溶液澄清度二.相对密度三.pH值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操作三.计算项目二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检验任务一性状任务二鉴别任务三检查一.pH值二.颜色三.磺胺任务四含量测定一. 测定方法二.操作三.计算项目三维生素A软胶囊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任务三检查一.装量差异二.崩解时限任务四含量测定项目四谷氨酸片剂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鉴别反应二.薄层色谱法任务三检查一.溶出度测定法二.主要操作三.计算任务四含量测定二.主要操作三.计算项目五尼可刹米注射液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鉴别反应二.红外光谱鉴别任务三检查一.pH值测定二.有关物质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主要操作项目六地西泮片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荧光现象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任务三检查一.有关物质二.含量均匀度测定三. 溶出度测定任务四含量测定二.主要操作三.计算项目六硫酸阿托品片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托烷生物碱类的鉴别反应二.硫酸盐的鉴别反应任务二检查一.含量均匀度二.崩解时限任务三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主要操作三.计算项目八醋酸泼尼松眼膏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任务三检查一.粒度二.金属性异物三.装量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主要操作三.计算项目九黄体酮注射液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任务三检查一.有关物质二.其他任务四含量测定项目二维生素E软胶囊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鉴别反应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任务三检查一.比旋度二.有关物质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气相色谱仪三.计算示例项目二一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检验任务一性状观测任务二鉴别一 .薄层色谱法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红外分光光度法任务三检查一.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二.有关物质三.水分四.不溶性微粒任务四含量测定一.测定方法二.操作要点三.色谱图及数据四.计算参考文献模块一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项目一药物分析技术概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药物分析技术的定义;熟悉评价药物质量的主要指标;熟悉药物分析技术的主要作用;了解药物分析技术的其他作用;熟悉药物分析的对象;熟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技能目标会计算从一批样品中抽取的样本数;会正确填写检验记录;第一节药物分析技术的作用任务一药物分析技术一.什么是药物分析技术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物质。

药物成为商品后就是药品,药品是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等。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物质,是一种特殊商品。

药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品的两重性(有效性和毒.副作用)(2)药品的专属性(3)药品的时效性(4)药品监督管理有很强的科学性。

药品只有经过药品检验合格,才允许出厂销售和使用。

药品检验技术包括药物分析技术和生物测定技术。

药物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它包括:(1)原料药;(2)制剂;(3)各种制剂的赋形剂和附加剂;(4)原料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品等;(5)药物的降解产物和体内代谢产物。

原料药是药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可通过提取分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或生物发酵或生物工程等方法获得。

药物分析技术是利用药物的物理.化学或其物理化学性质,来检测药物的性状.鉴别药物的化学组成.检查药物的杂质限量和测定药物组分含量的一门方法和技术。

现以《中国药典》xx年版正文中收载的乙琥胺为例加以说明,见表1-1。

表1-1 乙琥胺质量标准中的质量控制项目【性状】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蜡状固体;几乎无臭,味为苦;有阴湿性。

本品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易容。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43~47℃(以液体石蜡为传温液)。

【鉴别】(1)取本品约20mg,加氢氧化钠试液2ml,微微煮沸,其蒸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2)取本品约0.1g,加间苯二酚约0.2g与硫酸2滴,在约140℃加热5分钟,加水5ml,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取此液数滴,滴入5ml水中,即显黄绿色荧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