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将军摇篮”
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了中 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10 万多英雄儿 女南征北战, 绝大部分献 出了宝贵的 生命。
金寨县红军广场
解放 后,健在 的老红军 还有600 多人,大 都是师以 上的高级 干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金寨 籍老红军被授少将以上军衔 的59人,在全国十大将军县 中排第二位(湖北省黄安县 第一)。还有省、军级干部 近百人,因而金寨县被誉为 “将军摇篮”。
金寨 英雄儿女 是红四方 面军的主 要组成部 分。
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 ——位于七里坪西门外河滩
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 队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革 命根据地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 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 根据地。
红二十八军于 1933年1月初组建, 1933年10月在金寨 县南溪吕家大院重 建,军长徐海东, 政委郭述申,下辖 金寨县南溪吕家大院 第一、二、三路游 红28军大多是红 击师和两个游击队 32、红33师战士 及洪家大山、赤南 子女,年龄大多 在 13 —— 18 岁。 两个战斗营。
从师长到挑夫、从挑夫到将军 林维先中将是金寨县南溪镇 丁家埠人,出身贫苦。1929年9 月,不满18岁的林维先报名参加 了红军。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 多谋善断,屡建奇功,由一名通 迅员逐步成长为红军指挥员。 1934年4月,他在皖西金寨境内 由团政治委员升任为红82师师长。
阻 击 战 专 张家 - 行
天堂寨景区门口雕塑
二、辉煌历史
金寨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支部、 特支,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进行减 租减息斗争。1929年5月6日立夏 节起义成功,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 32师,周维烱任师长。
立 夏 节 起 义 旧 址
接着,古碑冲、 七岭湾、流波、燕 子河、闻家店、白 塔畈等地共产党员 领导的农民起义, 金寨县燕子河镇 也都取得了胜利。 五星县苏维埃旧址 1930年1月,在流波建立了 工农红军第33师。这两支红军和 鄂东徐向前领导的第31师,是鄂 豫皖苏区红军的基础。
金寨县—— “将军摇篮”
金寨县沙河初级中学
本作品为原品
绝无抄袭
一、历史沿革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 苏区很多军政领导机关设在 金家寨(现在梅山水库蓄水 区)。
1932年,金家寨被国民党第6 纵队司令卫立煌部占领,将介石为 表彰其“功劳”,将金家寨命名为 “立煌县”。 1947年秋,刘 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9月2日解放金家寨, 改“立煌县”为 “金寨县”。
基发验中 人射基国 之试地国 一验导防 -的弹尖 张开武端 贻拓(1909年-1999年),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 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 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 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5月22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忠 少 将
张行忠少将是安徽省金寨县 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 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科长、大队长、支队长、冀中第 三随营学校校长、山西18兵团随 营学校校长、西南公安师师长、 川西军区茂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9年,张行忠将军与夫人 许复生看儿子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 发回的战报。
戎马一生的 洪学智将军一直 思念着故乡的山 山水水,思念着 长眠在故土的战 友和亲人们,思 他生前七回故乡, 念着为中国革命 2002 年,已经90高 做出巨大贡献和 龄的洪老将军是最后 牺牲的家乡人民。一次回来。
游 击 大 师 - 林 维 先 中 将
在金寨县红军烈士墓园林维 先将军的墓地,聂荣臻元帅为他 题写的“游击大师”四个大字分 外引人注目。在林维先将军从战 士到师长,从师长到挑夫,再从 挑夫到将军起落跌宕的戎马生涯 中,无不显示出他革命信念的坚 定和对党的忠贞热爱,是党员干 部学习的楷模。
四、大美金寨
画里山城——梅山老城
重走红军路— 踏上建设美好生活新征程
茶谷晨曲
科学种田稻花香
鹅司令
九 天 飞 瀑 —— 天 堂 寨
画中行——金寨马鬃岭
高铁驶入大别山
阳光扶贫谱新篇——白塔畈光伏电站
村头跳起广场舞——金寨县青山镇
听妈妈讲红军的故事—— 老区革命精神代代传
1957年 张贻祥奉命到西北 边疆参加中国国防尖端武器试 验基地建设。在重重困难面前, 张贻祥努力实践“死在戈壁滩, 葬在青山头,誓与戈壁滩共存 亡”“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终身献子孙”的誓言。
金寨县将军名录
上将
洪学智
中 将 皮定均 张贤约 林维先 李 耀 陈先瑞 曾绍山 滕海清 徐立清
少 将 丁世芳 卜万科 于 侠 马琮璜 方子翼 方升普 邓忠仁 邬兰亭 杨克武 肖全夫 肖选进 吴诚忠 作嗣贵 闵鸿友 汪乃贵 汪少川 宋 维 王远芬 李家益 余 明 王凤梧 严家安 佘积德 宋 义 宋承志陈宜贵胡鹏飞 熊 挺
皮定钧中将
1944年8月司令员皮 定钧在河南林县上庄
皮定钧,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 军事家。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太行军区 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豫西抗日独 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率领中原 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突围中原,创下世 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皮定均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4军军长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 衔,并担任福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兰州、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
张行忠 张贻祥 陈 宏 陈 祥 林 彬 林乃清 周发田 周时源 赵遵康 徐其海 陶国清 戚先初 詹大南 詹化雨 漆远渥 康烈功 胡继成 陈伯禄 董宪 宋维木式
战争年代,金寨县奉献 了10万英雄儿女;解放后, 金寨县修建了蓄水40多亿立 方的梅山、响洪甸水库,灌 溉下游兄弟县的800多万亩 良田,而金寨却淹没了10万 亩良田和10万亩经济林。
红色闻家店(金寨燕子河镇境内)
鄂豫皖红军的建立和发展,使将 介石大为震惊,多次派重兵“清剿”, 但都以失败告终。1931年10月,在麻 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红军在金寨 发展很快, 全县10万多 英雄儿女南 征北战。
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 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 第二十五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 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 建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 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陕北政治 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实际 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军事指挥由 徐向前负责。
三、永远铭记
六 星 上 将 — 洪 学 智
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 年11月20日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 鹄村小河口(原属河南商城)人。中国共 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 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 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 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 被人称之为“六星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