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的读后感
导语: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以下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建国大业观后感一部恢弘的大作,一场群星的盛宴,一段峥嵘的岁月,一派风云的角逐。
构成了这样一部不凡的作品——《建国大业》——演绎了一场大气磅礴的时代风云!
影片从一开始便交代了历史背景,让我们很清晰的置身于那样的特殊背景之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
8月28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
天空响起机鸣,影片从广阔无边的高空布景中开始了。
看似和谐的欢庆宴会中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摆好了这场政治博弈的棋局。
从对中山装的回答中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一场高层政治家的斗智斗勇,于无声色之中进行着谁主沉浮的较量。
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介石的胜利无可争议,中共实力的悬殊是无须质疑的,然而历史的最终结局却
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烟云往事,去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
因此,影片在这一点上刻意突出了中共双边的不同对照。
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对“答案”的解释也是层层深入。
国民党的气派、屋宇的豪华、政治场所的排场,与中共的清贫、窑洞的破旧、开会也要节省半截蜡烛的简朴,两者形成了显著的对比。
和谈中,国民党进行的是暗地里的频繁出击,而中共则是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和平交流。
请记住1945年的《双十协定》,那是中共对国际、对国民的一次诚恳交待,也是中共为和平民主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
然而,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协议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
当国民党撕碎协议、独自召开“国民党一大”时,便是国民党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错棋,民盟领袖张澜的那句“蒋介石是在玩独角戏”便开始昭示了国民党的孤立处境和玩火自焚的悲剧结局。
1946年7月云南昆明的混乱,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对各地民主进步联盟的取缔以及各地金融混乱,人民苦不堪言的处境最终使国民党的威信扫地,孤立无援。
在“要民主、反内战”的强烈呼声中,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也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这点。
冯玉祥在临行苏联前对蒋介石的告诫:“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国民党败亡之日当在不远!”还有年轻的青年将领蒋经国力图扶大厦将
倾的魄力之举,都可以看出那时国民党的觉醒。
然而,蒋介石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了!”不禁让人扼腕而叹。
影片在结构上环环相扣,遵照历史的顺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场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战役的宏大场景,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势不可挡和人心向背。
在各演员的配备上,亦可谓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
里面的明星各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演员。
他们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风格很好的诠释了那场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
然而在这部看似严肃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饶人兴味的笑点,如王宝强和葛优那个场景,郭德纲和冯巩的诙谐无不让人回味有余。
还有各大主演的实力演绎让这部影片无不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唐国强的领袖风度,张国立的形神兼备,陈坤的英气逼人,许晴的雍容端庄,邬君梅的高贵气质等等无不成为荧幕中的典范,人们心中的经典!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
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
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
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建国大业观后感随着片尾曲的响起,我看完了神往已久的电影《建国大业》,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影片讲述了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剧中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茫茫大雪山,漫漫泥草地,大渡桥边,金沙江畔,他们不畏艰险,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英勇无畏?
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是坚强的革命意志。
想到这里眼泪也情不自禁流了下来,不禁感慨万千:新中国的诞生,正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难道不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1921年党的诞生那天起,伟大的共产党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信仰和希望。
是它让中国这条东方睡龙结束了千年的睡梦,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让世界不敢小视矗立在世界的东方的这条巨龙;是它让
中国由国弱民贫到国强民富,由腐败无能到万众瞩目。
如今,我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仅如此,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见证了中华儿女无坚不摧的脊梁。
而今,共和国已经成立了六十周年,共产党妈妈又迎来了他九十岁的生日,望着头顶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又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历史,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
“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是我不倒的信念,我一定要苦练本领,努力学习。
牢记历史的重任,让五星红旗永在心中飘扬。
在此,我由衷地祝愿共产党妈妈永远年轻,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建国大业观后感学院组织我们学生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国6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让我们有机会重温60年前华夏大地上历史性巨变的那一时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叙述了1946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历史,开篇即是国共重庆和谈,继而爆发内战。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几十万条破枪”,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时间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
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一党独裁、腐败透顶展现无余,而共产党则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面。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当即断言“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的王牌主力全部覆灭。
最让我
难忘的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在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刻,这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国际歌的那一番情景。
而此时的毛泽东醉意朦胧,斜靠在墙上若有所思,共产党军队几十年革命生涯所经历的苦难,通过毛泽东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来:五次反“围剿”,突破封锁线,艰难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此刻历经百战的铮铮硬汉们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着,哭着,笑着,跳着……慷慨激昂的“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的歌声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这,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传统。
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
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