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文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在对课文的感情朗读中体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1、看大家精神这么饱满,老师奖励大家一句名:(课件出示)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
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海卡尔2、大家一定发现了,这句话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尊严》。
(板书课题,指导“尊”的写法)二、预习展示1、生字。
(1)指导书写预习时出现错误的生字。
(瘦喉)(2)课堂听写。
(3)两人小组互改,及时改错。
2、读课文。
两人小组分段读课文,随时做好对方的小老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你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考考大家:(出示填空)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的逃难人。
当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款待他们时,他们()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的年轻人坚持用()换取食物。
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4、理解词语。
(1)现在请同学将目光聚集到“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上,用心读读这两个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群怎样的逃难人呢?想象一下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情。
(在想象描述中理解“疲惫不堪”的意思)(2)面对这群饥饿难忍、疲惫不堪的逃难者,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他们是怎样吃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到“狼吞虎咽”这个词,大家想想逃难人是怎么吃的?(通过做动作、语言描述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5、感悟外貌描写的巧妙这些逃难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但是有个年轻人却例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年轻人。
(出示课件)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指名读)这里有两个词是描写人的外貌的,哪两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老师觉得作者描写不具体,于是,老师根据课文的插图把段话改了一下,请看:(出示课件)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有一头金黄色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身上穿一件蓝色的外套和一条军绿色裤子的年轻人。
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你们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小结:看来描写人物外貌并不用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文章的需要,只需突出特点,恰到好处即可。
过渡:同学们,同样是逃难人,同样是饥饿难忍,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年轻的哈默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让我们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
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还有注意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看年轻的哈默给你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2、年轻的哈默给你能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
按照课文中的顺序)第一次对话:重点指导: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第二次对话:1、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在运用,哪个字?(“不”)用了几次?(3次)(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这句话,从这三个“不”字中你读到了什么?(哈默很坚定)2、指导生朗读体会。
(哈默因饥饿而身体虚弱,朗读的语调并不激昂,却要字字透露着坚定)3、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4、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是一种什么心情?(他可能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
)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目光顿时灰暗了)5、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
你注意他的动作了吗?(喉结上下动了动)除了吃饭,平时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很饿时,想大吃一顿时……)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很饿,很想吃这些东西)6、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板书: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7、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哈默此时的感受。
8、忍饥挨饿的逃难生活已经使哈默两色苍白、骨瘦如柴,如果他再吃不到食物,可能会怎样?(饿晕、病倒、死亡)他知道这些吗?(知道)是的,他知道。
他知道此时他最需要的是食物,他知道,如果他再吃不到食物,可能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尊严的力量)是啊,是做人的尊严支撑着他!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
第三次对话:1、从第4段哈默的话中,再次感受到哈默的坚决。
朗读感悟:坚决地读读。
2、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
)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不但得到了食物,还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
)四、咀嚼“尊严”,感受“尊严”1、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狼吞虎咽的哈默,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你知道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他吗?2、两年后,杰克逊大叔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并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出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小结: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4、此时,你觉得什么是尊严?尊严是一种不依赖于他人而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
五、总结写法,抄写积累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到,要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需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细致地刻画,在比较中还懂得了描写人物外貌要根据需要抓住特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接下来让我们找出课文中描写哈默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学生朗读、抄写。
教后反思:1、重点词语处理巧妙,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文体会哈默的尊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对比中懂得外貌描写的方法。
因为平时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凡是写到人物外貌时,无论需不需要,基本都是把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服装、甚至身材统统写下来,还不懂得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只需刻画有个的部位即可。
比如本文,因为文章写哈默的外貌“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是为了表明哈默经过长时间的逃难,已经疲惫不堪,他此时急需要食物,可他却坚持先干活,再吃东西,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哈默的尊严。
至于他的衣服、眼睛、鼻子、嘴巴等与表达中心没有关系,所以一概不写。
3、取舍较恰当。
对于较长的课文,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学本文时,我首先确定了教学重点目标是“在对课文的感情朗读中体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因此,课堂上,我重点抓住了文中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指导学生用心朗读体会,其他内容则就行了省略,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4、朗读较少,教师牵得过多。
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朗读相对较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
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二)教材分析《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
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
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 ])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
(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