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忘记写作业怎么办转

孩子忘记写作业怎么办转

孩子忘记写作业怎么办(转)-张蓓学习计划系统,每日分享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上学后,孩子需要学会安排时间。

知道什么是重要的、着急的事情,需要先去做。

如何保证重要的、着急的事情做完,对一年级孩子是一个考验。

下课10分钟用多长时间去卫生间,喝水、交作业、记作业、准备学习用具、放松地玩等事情又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事情多,孩子就会容易遗忘掉重要的事情,如没有把老师留的作业抄下来,或者忘了把下节课的用具准备好,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一二年级正是孩子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容易被好玩的、新鲜的事情吸引走注意力,所以,常常会忘记眼前应该做的事情。

再者说,他们自控能力差,总想偷懒,即使知道应该做什么,也不会马上去做,过后事情也就忘记了。

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妈妈不能贴身监督,就只能让孩子自己学会了。

请妈妈注意孩子从小承担责任上学后才会记住做作业有些妈妈总认为孩子小,做不好事情,孩子做完了作业妈妈也不放心,还要检查返工。

即使妈妈要交给孩子任务,也不愿意让孩子尝试难一点的,又怕孩子为难、心疼孩子而降低做事情的难度,经常创造条件让孩子顺利完成任务。

孩子从来没有为难过,什么都不用记在心里,上学后面临诸多事物,应付不了,也不习惯记在大脑里,自然会忘掉很多事情。

得到帮助太多,没人帮助就会忘记作业孩子犯了错误,内心会纠结着痛苦和恐惧,孩子为了避免自己再次痛苦,会主动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错误。

家长的帮助太快、太多,孩子焦躁的心会很快平静下来而不再惧怕,对错误的认识不深刻,自然就没有纠正的愿望,并且得出负面经验——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妈妈都会帮助我,不用着急。

处理不当会让孩子继续忘事孩子忘记事情和我们大人忘记事情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找一个方法让他不要忘记,再多提醒几次让孩子记住就可以了。

然而,家长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第一次忘记写作业的情况,发现了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算了事,直到孩子忘记作业惊动了老师,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妈妈们知道后采取的方法多是批评、威胁、监督。

孩子感觉压力重重,但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只好继续遗忘。

还有的孩子发展到成心“忘记”作业,因为他们灰心了。

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从偶然不做作业发展成为必然不做作业。

强化训练记忆联想训练如果有这样一个诙谐的遐想:一根又短又粗的圆木,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安上了四个奔驰牌子的轮子,你坐在上面,疯狂地在北京长安街上飞奔。

看了上面文字的人,脑海里肯定会有一个生动的画面,不觉得会暗自发笑,认为不可思议。

如果有机会去长安街,或者说到有关长安街的事情,你就可以想到又短又粗的圆木、奔驰牌子的轮子、飞奔的感觉……和孩子做这样的遐想游戏,可以放飞孩子的心情,让孩子的思维灵动起来,同时还训练了孩子的联想记忆和创造记忆。

这个游戏会使提醒机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打完孩子,不知如何是好为了“教训”孩子,我无意中打了他一下,不仅孩子受到惊吓,也让我不知所措。

请立刻向孩子道歉。

我观察了一下周边的人,发现有些父母会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打小孩,似乎打小孩已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的孩子也习惯了被父母“修理”,所以被父母惩罚也满不在乎。

越打越不听话,越不听话就越打孩子,形成了恶性循环,我想说的是,父母绝对不能养成打孩子的习惯。

没骂过人的人,无论碰到多冤枉、多郁闷的事都不会骂粗口,即使是与别人激烈争吵,也不会。

因为压根不知道有哪些粗话,即使知道也因为从来没说过,很难破口大骂。

和骂人一样,打孩子也是不做为妙。

不要想着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方式将孩子引向正轨。

如果失手打了孩子,一定要勇于承认,并向孩子道歉。

孩子看到这样的父母,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会请求你的原谅。

当然,毕竟是小孩,你不能指望他一次性改掉所有毛病,也不能指望他再也不犯错。

但无论如何,当孩子犯错时,都请父母们笑脸相迎,温柔、和缓地指出他的过错。

假以时日,您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极少犯错、堂堂正正的人。

习惯性地打孩子怎么办?因为我3岁的孩子太不听话,我在盛怒之下打过他一次。

之后只要他做错了事,我就会不自觉地动手。

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还是会去体罚孩子。

事后,我都会深深地自责,也很后悔。

怎样才能不再打孩子呢?孩子真的犯了该打的错误吗?虽然是亲生骨肉,但动不动就顶嘴、说谎、蛮不讲理的孩子并不总是那么惹人疼爱。

看着又哭又闹、永不疲倦的孩子,妈妈们常常会感到筋疲力尽,更何况是处于“讨厌的3岁”这一阶段的孩子。

想整天用微笑和称赞去感化他,对任何一位妈妈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妈妈,你年龄比孩子大,个子又比孩子高,不就应该绞尽脑汁去教育好孩子吗?妈妈们动手打孩子是因为怕孩子误入歧途。

当发现大声责骂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时候,妈妈们往往会想到动用成人的力量,去教训孩子。

其实责骂也好,体罚也好都不会有什么好效果,顶多能解决表面问题,并不能治本。

妈妈们应该先想清楚是不是非打不可,然后再作决定。

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有自己的想法,与母亲“对着干”的事将会越来越多。

有位妈妈三番五次地问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始终没有得到孩子的答复,她就直接动手教训了孩子一通。

不回应妈妈真的是该打的事情吗?如果问过几次都没有回应,妈妈就应该先去看看孩子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还是作业太难,或者是心情不好……观察这些细节不正是妈妈的职责吗?搞清楚原因之后,就应该嘱咐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妈妈问了你,你都应该答应一声。

那位妈妈说,听了我的建议,突然开了窍,意识到“不回应妈妈真不是一件该打的事!”很多妈妈都会后悔当初太急躁、太生气打了孩子,事后想想并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请妈妈们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该打?”“是不是真的要打?”妈妈们要知道孩子们犯错只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了并不会继续这样。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更加听话,更加有注意力,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一位小学生的妈妈问我:“怎样才能不揍小孩就能教育好他?”天啊,不仅仅是“打”的程度,居然说“揍”。

很显然这是一位习惯了打孩子的家长。

我问她:“因为什么要打孩子?”“因为小孩在饭店太闹了。

”“这种事该打么?打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了么?”“当然不是。

之后闹得更厉害,所以又打了一顿。

”用打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是啊,在饭店吵闹的孩子,虽然是不讲规矩,但也不至于被打。

带小孩去饭店,大人们不要只顾自己聊天,也要关心一下孩子,说一些他们也听得懂的趣事,比如,上次旅行的经历、关于美食的故事、好看的电视剧情节等等。

我们的饭桌这么有趣,孩子怎么会想跑去玩别的,跑去大吵大闹呢?男孩子不打不成器吗?我老公从来不打女儿,但对儿子却从不手软,还说男孩子不打不成器。

说是打,实际上也就是稍微用力地拍。

不过我还是很担心爸爸的一双大手给孩子内心留下阴影。

经常被打,孩子会变得懦弱。

儿子一定要让他顶天立地,同时也要培养他的忍耐力和韧劲,不过认为这些品质要通过棍棒才能培养,纯属无稽之谈。

有过当兵经历的爸爸们应该都曾体会过失去尊严的惨痛经历,都会知道体罚会让一个人变得多么懦弱、多么卑微。

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原则。

没有棍棒,也能让孩子变得坚强。

通过运动可以让他产生胜负欲,通过搭积木可以提高他的忍耐力,通过飞行棋可以培养他永不放弃的韧性,游戏同样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优秀品质。

在全球化的时代,还认为“男女有别”,所以要采取不同教育方式的想法,无疑是迂腐的。

养儿子也好,养女儿也罢,实际上都是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

爸爸的一双大手的的确确会让孩子感到威胁,更加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形成惯于看人脸色的消极行为。

较早之前,我曾和一位有名的富豪共进晚餐,他虽已年过半百,但看到掉在餐桌上的饭粒还是立刻捡起来吞掉,并且不安地说:“小时候因为这些事,被父亲打得太厉害了,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呢。

”孩子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的存在,有很多不足。

好言相劝也一样能把孩子教育好,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道。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也要学会忍耐、勇气、希望,并去发现一个更宽容的自己,这不正是养孩子的乐趣所在吗?很多父母对我说,会动手打孩子不仅是因为孩子的缺点,更重要的是怕他们因为这些缺点在社会上抬不起头。

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打孩子时自己那可怕的样子?那时的你就像个恶魔,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让原本温馨的家变得冰冷。

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小孩子要被大人打?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大人富有,没有大人有力,没有大人聪明。

聪明、有力的大人打碎昂贵的鱼缸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幼小、无力的孩子打碎小小的饭碗反而要被教训。

冷静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仅仅是因为财富。

有钱的大人可以“逍遥法外”,没钱的孩子只能“认罪伏法”。

多么荒谬啊!多想一些用“爱”养育孩子的妙招吧!孩子很快就会长大成人、为了前程四处奔波,所以和他们分享爱的时间很短暂。

只是很多妈妈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觉得如此辛苦。

听一下我这过来人的幸福经历,用心去体会,你的育儿过程也将会变得甜蜜。

“头脑要冷静,内心要火热”是我献给所有妈妈们的经验。

张蓓学习计划系统,是系统提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在方法,计划内容,学习方案上进行整合和分配,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