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蕉和香蕉皮的加工利用_闫文杰

香蕉和香蕉皮的加工利用_闫文杰

香蕉果肉质地柔软,清香爽口,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

据分析,在100g香蕉果肉中含有62g的水分、20g的碳水化合物、1.2g的蛋白质、0.6g的脂肪、472mg的钾、35mg的磷、10mg的钙、6mg的维生素C、0.8mg的铁、0.25mg的胡萝卜素、以及0.02mg的维生素B1,还含有微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5、钠、锌等人体所需物质[1]。

香蕉皮,占果实重量的30%左右。

香蕉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胶、低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膳食纤维,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和脂肪,另外,钙、镁、铁、锌等的含量也比较多[2]。

香蕉和香蕉皮营养丰富,含有抑癌、抗癌等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研究开发香蕉和香蕉皮的系列产品,对香蕉和香蕉皮的深加工有重要意义。

1香蕉的加工利用1.1香蕉汁1.1.1 工艺流程果肉饮料:原料→剥皮(去除丝络)→切片浸泡→灭酶→冷却→打浆→调配→均质→杀菌→灌装→成品澄清饮料:原料→剥皮(去除丝络)→切片浸泡→灭酶→冷却→打浆→过滤→离心→调配→杀菌→灌装→成品1.1.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用九成成熟度以上的香蕉,果实需饱满,果肉较软,有浓厚甜味和芳香味的新鲜香蕉为原料,不能选用有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或腐烂的香蕉。

(2)剥皮:剥皮时剔除果肉表面丝络,香蕉内心*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061D0502200297) 作者简介:闫文杰(1979~),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香蕉和香蕉皮的加工利用*闫文杰1,李鸿玉1,艾秋实1,冯海静2(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2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9)摘要:香蕉和香蕉皮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本文介绍了香蕉和香蕉皮的开发与利用,这对提高香蕉的附加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香蕉;香蕉皮;加工利用的小黑籽可用不锈钢尖刀剔除。

(3)切片浸泡:把处理好的香蕉切成0.3~0.5cm的小片,迅速放入0.5%的柠檬酸护色液中,将护色器皿密封,防止褐变。

(4)灭酶:将香蕉从护色液中迅速沥出,用100℃的蒸汽对护色后的香蕉灭酶2~3min。

(5)打浆:此操作需迅速完成,打浆过程中加入0.1%的抗坏血酸,防止褐变。

(6)离心:对于澄清果汁,在3500r/min下离心20min,将渣汁分离。

(7)调配:加入0.02%的结冷胶来稳定体系;加0.02%的香蕉香精进行调香。

(8)灌装:香蕉汁杀菌同时,罐装容器也同时杀菌,趁热灌装。

1.2香蕉粉1.2.1工艺流程原料→去皮→打浆→亚硫酸钠溶液浸渍→过滤、离心→干燥→粉碎→成品1.2.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用七成半成熟度的鲜香蕉,果实需饱满,果肉较软,有浓厚甜味和芳香味的新鲜香蕉为原料,可获得11%~15%的香蕉粉得率。

(2)打浆:加入0.1%维生素C或菠萝汁,防止褐变。

(3)亚硫酸钠溶液浸渍:将打浆完的香蕉置入pH4.0的亚硫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泡,使SO2浸入香蕉中,防止果肉褐变。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No.12,20082008年第12期(4)干燥、粉碎:用65℃热风将离心完的香蕉干燥14h后,根据产品颗粒大小用不同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香蕉粉[3]。

1.3香蕉酒1.3.1工艺流程原料→称量→去皮→热烫→打浆→冷却→酶解→发酵→过滤→澄清→调配→成品1.3.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择接近成熟的香蕉。

(2)热烫:将去皮后的香蕉迅速置入100℃的沸水中,根据香蕉大小热烫5~10min。

(3)冷却:将打浆后的浆液冷却至中心温度为50℃。

(4)酶解:加入0.3%的果胶酶,酶解3h。

(5)发酵:加入香蕉果肉重量0.2%的酒曲,在20~32℃发酵5d。

(6)调配: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口感加入相应糖量[4]。

1.4香蕉酱1.4.1工艺流程原料→去皮→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打浆→调配→浓缩→杀菌→灌装→冷却→成品1.4.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择成熟的香蕉,没有成熟的进行催熟处理,过熟的香蕉拣出不用。

(2)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将香蕉果肉按5∶1的比例迅速放入1.25%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浸泡3min,防止果肉发生褐变。

(3)打浆:将香蕉果肉同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打浆。

(4)调配:将打浆后的溶液抽到浓缩罐中,在常压下搅拌加热至90℃后,加入35%~50%的白糖、1.5%的柠檬酸、0.3%的山梨酸钾、2.5%的琼脂。

(5)浓缩:采用真空浓缩,当可溶性固形物达到40%左右时,浓缩到达终点。

(6)杀菌:将杀菌温度控制在110℃,杀菌时间不超过1min。

(7)灌装:在80~90℃进行无菌罐装[5]。

1.5香蕉片1.5.1工艺流程原料→去皮→切片→熏硫→烘干→回软→包装→成品1.5.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用充分成熟、果肉较软的新鲜香蕉为原料。

(2)切片:将去皮后的香蕉切成0.5~1.0cm厚的薄片。

(3)熏硫:将香蕉薄片按一定间隔放入熏硫箱内,硫磺用量为0.2%,时间控制在20~50min。

(4)烘干:熏硫后的香蕉薄片放入70℃的烘箱内,烘至水分含量低于18%即可。

(5)回软:将干燥后的香蕉薄片取出回软[6]。

1.6香蕉罐头1.6.1工艺流程原料→预煮→冷却→剥皮→除丝络→护色→装罐→冷却→擦罐→包装→成品1.6.2工艺技术要点(1)原料:选用果实饱满,果皮青色的香蕉,剔除有病虫害及机械损伤或腐烂的香蕉。

(2)预煮:将原料放入沸水中预煮3~5min。

(3)冷却:将香蕉捞出,用0.08%的明矾水溶液迅速冷却至常温。

(4)护色:将去皮、除丝络的果肉,放入50×10-6焦亚硫酸钠、0.5%食盐、0.07%柠檬酸、0.3%明矾溶液中,浸泡3~5min。

(5)装罐:将果肉放入罐内,果肉不得超出瓶身,并注入护色液。

灌糖液前,先将护色液倒挣,注入20%白糖、0.08%柠檬酸、0.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糖液。

用500g瓶装,每瓶称量香蕉300g、糖水205g,总重505g[7]。

1.7香蕉酸奶1.7.1工艺流程乳粉、糖→溶解→混入香蕉汁→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罐装→发酵→冷却→成品1.7.2工艺技术要点(1)制备香蕉汁:香蕉条在900w、95℃条件下经微波处理30s,加入0.5%(以果肉计)的柠檬酸和维生素C(2∶1)混合打浆,将浆液过滤后得到香蕉汁。

(2)混和:将香蕉汁与复原乳混合,配方为:全脂乳用量11%、香蕉果肉用量10%、白糖用量5%,并加入0.15%的黄原胶和0.15%的CMC的复合稳定剂。

(3)杀菌:将混合液均质后在95℃下杀菌5min后,冷却至45℃。

(4)接种:将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按4%用量接种于冷却后的混合液。

(5)罐装、发酵:将接种好的混合液罐装,然后在42℃条件下发酵4.5h[8]。

中国食物与营养322香蕉皮的加工利用2.1饲料添加剂2.1.1工艺流程香蕉皮→切碎→晒干→粉碎→成品2.1.2工艺技术要点(1)香蕉皮:选用没有腐烂变质的香蕉皮作原料。

(2)切碎:用切割机将香蕉皮切碎。

(3)晒干:用太阳光将碎片自然晒干。

2.2果胶的提取2.2.1工艺流程香蕉皮→清洗→护色→灭酶→打浆粉碎→洗涤→酸萃取→过滤→脱色→盐析→脱盐→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粉碎→成品2.2.2工艺技术要点(1)护色:把清洗好的香蕉皮放入含0.4%的亚硫酸氢钠、0.3%的柠檬酸、0.4%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15min。

(2)灭酶:用100℃的蒸汽将香蕉皮灭酶2~3min。

(3)洗涤:将粉碎后的皮渣浸泡于5倍的水中,20min后进行过滤,再用40℃左右的温水洗涤2~3次,将香蕉皮中的部分可溶性糖及色素类物质去掉。

(4)酸萃取:按5g/ml的液料比加入水,再加入0.3%的六偏磷酸钠,充分溶解后再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1.5,在95℃水溶中水解2.0h。

(5)脱色:将活性炭按2.0g/100ml加入萃取液中,在70℃条件下保温20min,离心得果胶液。

(6)盐析:每100ml脱色处理的果胶液中加入7ml饱和硫酸铝溶液,用浓氨水调节pH值至4.5左右,在70℃条件下保温45min后沉淀。

(7)脱盐:将果胶盐沉淀以1∶40的比例置于脱盐液(组成为60%乙醇+3%盐酸+37%水,V/V)中,均匀搅拌30min后过滤。

(8)洗涤:用70%乙醇或弱碱性乙醇洗涤脱盐后的果胶,至pH2.8左右。

(9)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于4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9]。

2.3多功能膳食纤维添加剂2.3.1工艺流程香蕉皮→热水洗净→离心甩干→微波干燥→粗粉碎→细粉碎→过筛→成品2.3.2工艺技术要点(1)选择新鲜、外表没有褐变的香蕉皮。

(2)将香蕉皮置入90~100℃的热水中冲洗5min。

(3)将甩干的香蕉皮置入微波炉内干燥3~4min。

(4)将粉碎后的粉末用20目的标准筛过筛,通过筛的粉末即为成品[10]。

2.4多酚的提取2.4.1工艺流程香蕉皮→清洗→护色→灭酶→打浆粉碎→提取→过滤→提取液→去溶剂→成品2.4.2工艺技术要点(1)护色:把清洗好的香蕉皮放入含0.4%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浸泡15min。

(2)灭酶:用100℃的蒸汽将香蕉皮灭酶2~3min。

(3)提取:在粉碎的香蕉皮中加入8倍其重量的40%丙酮溶液后,在55℃条件下浸提60min[11]。

◇参考文献[1]李远志,段翰英,祝曙华.香蕉深加工的新技术.现代科技,2002,1:49-50.[2]Zhang PY,etal.L-arabinose release from arabinoxylanand arabinogalactan under protential gastric acidities.Cereal Chemistry,2003,80(3):252.[3]腾建文,吴苏才,韦保耀.不同品种香蕉对香蕉粉加工的影响.食品科技,2007,2:88-90.[4]徐云升,宋维春,陈军.常温发酵法生产香蕉酒工艺的研究.琼州大学学报,2006,2:18-20.[5]肖阳,曹雁平,薛卫星,等.低糖香蕉酱的研制.食品工业科技,2000,2:56-57.[6]冯青.香蕉人工干制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6,7:64-65.[7]王薇.香蕉制品的研究与开发.食品与药品,2006,6:62-65.[8]赵秋艳,宋莲军,朱玲.香蕉酸乳的开发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10:115-116.[9]鲍金勇.香蕉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果蔬深加工,2006,1:39-42.[10]徐云升,宋维春.香蕉皮制备多功能膳食纤维添加剂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11:144-145.[11]贾冬英,李尧,姚开,等.香蕉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6:52-55.闫文杰等:香蕉和香蕉皮的加工利用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