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技术浅析
5.有源矩阵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 无源矩阵驱动难以实现大面积显示。行数增加,为获得必要的亮度,需要提高电流密 度,这样就使发光效率相应降低而功耗增加。此外,大面积驱动要求大电流量,IT0电
极和有机层的发热增加,使得器件的稳定性降低,难以实现高亮度的显示。有源矩阵
的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因此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 6.工艺成本的比较:
9
2 第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
OLED驱动技术
2.1 OLED驱动技术简介
注入到显示器件中每个显示像素的电流可以单独控制,不同的显示像素在驱 动信号的作用下,在显示屏上合成出各种字符、数字、图形以及图像。有机 电致发光显示驱动器的功能就是提供这种电流信号。 驱动电路 各种电流 信号 显示像素 图像
无源驱动技术 (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12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上图为单色、N行、M列 OLED显示屏驱动电路,是按行扫描原理。 列驱动电路高电平+行扫描电路的扫描驱动元件饱和导通输出低电平=发光 如此循环扫描,依次显示每一行的内容,也就产生了一帧的图像
13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高亮度和高分辨率。有源矩阵驱动不受扫描电极的限制,易于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给彩色化带来了困难。有源驱动由于可以对亮度的红色和蓝色像素独立进行灰度调节
驱动,这更有利于OLED色彩化的实现。
22
2.3 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
15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串扰”现象的产生与解决
“串扰”:根据OLED发光原理,只要组成它们结构的任何一功能膜是直接连
在一起的,在两个发光像素之间就有可能形成相互“串扰”的现象,即一个 像素发光,另一个像素也可能发出微弱的光,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有机功能
正向电压>发光阈值电压,像素发光显示 正向电压<发光阈值电压,像素不显示 对发光像素,发光强度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属于电流型元件(弊端) 某一有机电致发光像素(选择点) 呈现的显示效果,由施加在它所在行电极上 和列电极上的选择合成电压来实现
14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管,而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电荷存储电容,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整个系统集成在
同一玻璃基板上。 2.驱动方式不同:
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这种驱动方式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有源驱动
方式属于静态驱动方式,有源矩阵OLED具有存储效应,可进行100%的负载驱动,这 种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可以对像素独立进行选择性调节。
2.3 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上图为简化的AM-OLED驱动显示阵列 有源驱动技术多采用行扫描的方式去点亮屏幕
20
2.3 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
1.有源驱动技术与无源驱动技术的结构不同: 无源驱动矩阵像素由阴极和阳极单纯基板构成,阳极和阴极的交叉部分可以发光,驱 动用IC需要进行外装。有源驱动的每个像素配备具有开关功能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
有源驱动技术 (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11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PM-OLED工艺简单,但受限于驱动方式,尺寸通常无法突破 5 in。目前市场 上以无源驱动 OLED 为主,主要应用于小型便携设备中,如 PDA 以及游戏机 等,发挥轻、薄、低功耗的优势。 由于有机发光薄膜的厚度在纳米量级,发光面积尺寸一般大于100um,因此器 件具有很明显的电容特性,为提高显示器件的刷新频率,对不发光的像素对 应的电容进行快速放电,目前很多驱动电路采用正向恒流反向恒压的驱动模 式。
24
3. OLED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4.制程技术 对于小分子材料的OLED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其制作工艺成本比较低。高分子材料由于 可以溶于液体之中, 所以采用涂布法或喷墨式制造,可以适合制作大尺寸的面板。 在 研究中主研究OLED印刷、喷墨打印技术,解决高分子成膜大规模生产工艺,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 5. 软屏技术 研究软屏技术主要是研究OLED软屏材料和软屏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发光材料附着力和 基板的气密差及软屏有源驱动困难等问题,实现柔软大屏幕显示。
汽院 2017 级硕士
OLED技术
汇报人:陈坤 于佳鑫
目 录
1 OLED发光原理及其应用
2 OLED驱动技术
3 OLED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4 对OLED的个人见解
2
1 第一部分
OLED发光原理及其应用
1.1 OLED发光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属载流子双注入型 发光器件,其发光机理为 :在外界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由阴极和阳极注 入到有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并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生成激子,激子辐射跃 迁回到基态并发光,光从透明阳极和衬底发出。
6
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
2.OLED 显示器
透明OLED(TOLED)
7
柔性OLED(FILM OLED)
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
2.OLED 显示器
OLED显示原理: 光的颜色取决于发射层有机物分子的类型。生产商会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几种有机 薄膜,这样就能构成彩色显示器。当然控住驱动每个像素的电子驱动电路尤为重要。
21
2.3 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
3.有源矩阵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无源矩阵非选择时显示很快消失,为了使显示屏达到一定的亮度,随着列数的增加, 每列的亮度必须增加,必须相应的提高驱动电流密度。由此可见,无源阵列难以实现 4.有源驱动易于实现彩色化: 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难以对低亮度的红色和蓝色独立进行调控,这
薄膜厚度均匀性和薄膜的横向绝缘性差造成的。
解决办法:解决的方法也是让所有未选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上施加反向电 压,即反向截止法。
16
2.2 无源驱动技术(Passive Matrix Driving, PM-OLED)
无源OLED固定扫描驱动的实现:
主要是应用现有的IC来进行驱动的。目前有两类驱动芯片可以使用,台湾普
无源矩阵必须用进行外接驱动电路,使得器件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但无源驱动由简
单的矩阵构成,基板制造工艺简单;有源矩阵的驱动电路藏于显示屏内,更易于实现 集成度和小型化,但有源驱动低温多晶硅TFT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所以二者成本不 相上下。
23
3. OLED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1.封装技术 由于OLED中的有机功能层对水、氧气都很敏感,它渗入的水或氧气会发生反应, 从而 形成不发光的黑点,另外空穴传输材料在室温下会结晶,并且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 升高而加快,致使在较高温度( 55℃ )下,有机发光器件的寿命会缩短,所以封装这一 环节是很关键的一步。 2. 材料技术 OLED的材料主要有空穴传输层材料, 电子传输层材料,和发光材料。这些材料不同程 度的影响整个器件的热稳定性、耗能及发光效率。 3.驱动技术 由于无源驱动原理上的限制, 目前采用无源驱动的显示屏尺寸以及分辨率已经达到了 极限,OLED显示技术若想进一步发展,只能求助于有源驱动技术。然而其制作上却较 复杂、开发难度很大,技术主要掌握在夏普与东芝手中。
4
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
1.OLED 照明
OLED与LED的区别于联系: 目前,业界对于对于OLED与LED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争论。 01.OLED发光的方式类似于LED,属于注入式电致发光器件 02. OLED和LED都是通过半导体发光,区别在于LED采用的是无机半导体,OLED则采 用有机半导体
5
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
1.OLED 照明
OLED照明的优势: 01.LED由于其无机材料的制造工艺的限制,只能以点光源的形式应用。OLED以成本 低的玻璃做基板,可以用真空镀膜技术制造,是先天的面光源技术 02. OLED照明易实现薄型化、柔性化,制备在柔性的基板上可制成弯曲的光源 03.发出柔和的光线,人肉眼直视OLED光源,不会产生目眩之感 04.适用于颜色品质要求较高的场合(显色品质高)
“交叉效应”现象的产生与解决
“交叉效应”:当某一点的电场电压处于阈值电压附近时,屏上将出现不应
有的半显示状态,使显示对比度下降,此现象叫做“交叉效应”。
解决办法:解决的方法是让所有未选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上施加反向电压,
即反向截止法。根据OLED发光原理,反向截止强行使可能形成发光的弱场漂 移、扩散电流都不可能在像素中通过,从而有效地消除了“交叉效应”增加 了显示对比度,提高了画面质量 。
18
2.3 有源驱动技术(Active Matrix Driving, AM-OLED)
T1为寻址TFT,T2为驱动TFT。 当扫描线开启式,外部电压信号(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经过T1储存在储存电容Cs中, 此电压信号控制T2导通的电流(来气源级驱动电路)大小,此电流决定OLED 的灰度 等级。
19
8
1.2 OLED两大主要应用
2.OLED 显示器
OLED显示器优势: 01.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