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2)1.2编制依据 (3)1.3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4)1.4 评价因子 (7)1.5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8)1.6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11)1.7项目特点 (14)1.8 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14)2 建设项目概况 (16)2.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6)2.2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16)2.3项目工程组成及生产设备 (18)2.4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19)2.5公用工程 (25)2.6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26)2.7工程环保投资 (26)2.8项目工程平面布置 (26)2.9 厂区周边情况简述 (27)3 工程分析 (28)3.1工艺流程及污染环节 (28)3.2本项目物料平衡 (33)3.3 项目水平衡 (35)3.4 污染源分布及其排放情况 (36)3.5污染物排放汇总 (40)4.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42)4.1 自然环境概况 (42)4.2 社会环境现状 (43)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46)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3)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66)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6)6.2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68)6.3废气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70)6.4 噪声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71)6.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72)6.6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72)6.7环境风险对策及安全措施 (73)7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 (74)7.1清洁生产的概念 (74)7.2清洁生产的意义 (74)7.3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75)7.4 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77)7.5 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值 (80)7.6 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 (82)7.7 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86)7.8 清洁生产建议 (86)8 环境风险评价 (88)8.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88)8.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88)8.3 风险识别内容 (89)8.4 风险可接受水平分析 (92)8.5 风险管理 (93)8.6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03)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04)9.1总量控制的目的 (104)9.2总量控制的原则 (104)9.3 环保主管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 (104)9.4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可达性分析 (104)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6)10.1环保工程投资分析 (106)10.2环境效益分析 (106)10.3社会效益分析 (107)10.4经济效益评价 (107)10.5环保综合效益分析 (107)11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09)11.1 环境管理 (109)11.2环境监测 (111)11.3 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113)12 公众参与 (115)12.1 公众参与的意义 (115)12.2 公众参与的目的 (115)12.3公众参与 (115)12.4调查结果统计 (122)12.5公参调查四性符合性分析 (128)12.6公众调查结论 (128)13 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31)13.1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131)13.2 与国家土地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31)13.3 与×府厅发[2008]58号文的相容性分析 (131)13.4 与环发[2012]77、98号文相符性相容性分析 (132)13.5 选址合理性分析 (132)13.6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33)13.7 小结 (134)14评价结论及建议 (135)14.1项目建设概况 (135)14.2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135)14.3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35)14.4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135)14.5环境保护措施结论 (137)14.6总量控制 (138)14.7清洁生产 (138)14.8环境风险评价 (138)14.9项目可行性分析 (138)14.10公众参与 (139)14.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9)14.12总结论 (139)14.13建议 (140)附图附图1 地理位置及监测布点图附图2平面布置图附图3园区总体规划图附图4 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5 工业园污水管网图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标准函附件3发改委备案文件附件4营业执照附件5关于《××××工业园(二期)概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附件6 关于同意××县工业园化工产业区安全发展规划的批复附件7监测报告附件8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9 审批登记表前言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建筑的大量兴建和住宅装饰热的兴起,极大地带动了建筑涂料的需求量。
1999年,全国涂料产量约195万吨、建筑涂料产量约为130万吨,居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建筑涂料生产国。
传统的油性涂料由于使用苯、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水性涂料,使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具有环保概念,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油性涂料,成为国内城市建设、家庭装修中墙面装饰的主力品种。
鉴于水性涂料良好的发展前景,××县××涂料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在××县工业开发区药化产业园建设年产1000吨水性涂料项目,其中水性内外墙乳胶漆300吨,真石漆300吨,内外墙普通腻子粉400吨。
该项目已在××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备案(永发改字[2015]7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县××涂料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委托××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该项目属于先建后评,补办环评手续。
我所接受委托后,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并收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敬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审查。
整个评价工作得到了吉安市环保局、××县环保局、××县环境监测站和××县××涂料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1总则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1)通过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查清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
(2)通过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摸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主要内容,分析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环节、污染类型、排污方式及污染程度,预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制定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
(3)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和论证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
(4)明确拟建项目所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并且对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拟建工程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使本评价达到为管理部门决策、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1.1.2指导思想(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和本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目标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
(2)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3)坚持环评工作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不断提高环评工作的实用性。
(4)评价工作将在利用本区各种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类比调查和分析,力求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中要体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则。
(5)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可靠,污染防治及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9.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03.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07.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03.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28;(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06.01;(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第28号);(14)《××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0.09;(15)《××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01.01;(1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第21号令),2013.02;(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51号,2006.9.);(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环境保护部,2012年7月;(1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第31号,1996.8.3);(2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1)《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环发[1999]107号,1999.4.2);(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3)《××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评字[2014]145号,××省环境保护厅,2014.7.1;(24)《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环督字[2007]189号);(25)《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府厅发[2008]58号);(26)《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24号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