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1. 20世纪上半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 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 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 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 皮鲁的“增长极理论”满分:3 分A2. 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 瓦伦纽斯B. 奇泽姆C. 罗蒙诺索夫D. 葛茨满分:3 分D3. 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A. 杜能B. 高次C. 韦伯D. 哈特向满分:3 分A4. 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 结构性效益B. 资源利用程度C. 关联度D. 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满分:3 分A5. 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区域。
A. 纯自然资源型B.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 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 资源缺乏型满分:3 分D6.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满分:3 分A7. ()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 城市B. 卫星城镇C. 乡村D. 经济开发区满分:3 分A8. “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 格林哈特B. 哈特向C. 艾萨德D. 韦伯满分:3 分D9. 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 产业结构B. 收入分配结构C. 技术结构D. 职业结构满分:3 分A10. ( )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 扩张效应B. 回程效应C. 涓滴效应D. 极化效应满分:3 分D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V1.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满分:3 分BCD2. 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A. 产业聚集B. 生产服务C. 基础设施D. 人文环境满分:3 分ABCD3. 区域开放度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一般选用()等指标对其进行衡量。
A. 进出口总额B. GDPC. 外贸依存度D. 外资总投资比重满分:3 分CD4. 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A. 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B. 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C.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D. 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满分:3 分ABD5. 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A. 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B. 引导、改变消费需求C. 引发、促进制度创新D. 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满分:3 分ABCD6. 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A. 高科技劳动力B. 商业信息C. 市场份额D. 技术因素满分:3 分ABCD7.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满分:3 分ACD8. 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A. 地理可进入性B. 经济可进入性C. 制度可进入性D. 社会可进入性满分:3 分ABCD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满分:3 分BCD10.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不发达国家只能发展()等产业。
A. 农业B. 原材料C. 制成品D. 尖端技术满分:3 分AB11. 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选择区域的潜导产业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A. 世界进步的大趋势B. 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C. 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D. 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满分:3 分ABCD12.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 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 全国国土D.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满分:3 分ACD13.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 水平合作B. 国际经济合作C. 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满分:3 分AC14.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阶段。
A. 创新B. 发展C. 成熟D. 衰老满分:3 分ABCD15.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 独资C. 证券D. 合资满分:3 分BD三、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25 分。
)V1.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2.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3. 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4. 市场的秩序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完成。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5.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而经济社会资源的组合状况则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增长的潜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6. 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7. 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8. 跳跃式扩散是指集聚地区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无规律扩散。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9. 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0. 只有公司总部才能决定公司预算中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分配。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1.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2.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同阶段的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3. 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一个简要地衡量指标就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4. 电力,汽油,核聚变燃料,沼气、余热等属于二次能源。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15. 卡尔多在使用相对效率工资来分析发达区域产出率的变化时,认为,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则产出增长率越高。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16. 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17.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产业类型。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18. 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19. 普雷特的行为矩阵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20. 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式空间结构又是点轴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21. 梯度推移学说认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梯度是指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22. 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23.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B25. 处于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