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法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mL/g mL/g m3 g/L
混合液回流比
Ri
缺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好氧池池容:厌氧池池容
生物池停留时间 T
各反应池尺寸设计
共2系列每系列A/A/O生物池设计组 数
厌氧区容积 V
有效水深
h
厌氧区面积
A
长 廊宽 共4廊道,每廊长
廊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缺氧区
容积
V
有效水深
h
缺氧区面积
A
长
池宽(分3廊)
有效水深h(宜取4-6)
6
池宽B
12
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
2
池子总长L
486.111111
V =Vn 2
V =Vo 2
总长L
273.455
1Q(Nk-Nke)- 0.12△XV]-0.62b[0.001Q(Nt-Nke-Nne)-0.12△XV]
300000 150 10 8820 35 7
68765.1826
(㎡)
管径:
d (m)
取进水管径:
D (m)
150000
1 1.736111111 1.487147105
1.5
总需氧量O2
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 0.12△XV]-0 O2—— 污水需氧量(kgO2/ d);
Q—— 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 量(m3/d);
9.166666667 8.663003663
Gs
=
N0 0.28EA
87219.744
6.501811108 6.14456874 0.1429
0.166226913
GS——供给曝气池的空气量(m³ /h)
采用微孔曝气
校核气水比
6.978
6 37.5
18000
取
35000
m³
m
cs(θ)
=
473 31.6 +θ
cs(20) cs(23)
θ——20
20
θ——23
23
csm(θ)
= cs 2
( Pb +Qt ) 0.1013 21
Pb = p0 +0.01H
Qt
=
21(1-E A ) 79 +21(1-E
A
)
csm(20) csm(23) Pb
Qt
Qt——空气离开池子时的
含氧百分浓度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0.55~0.65
生物池进水BOD浓度
S。
mg/L
生物池出水BOD浓度
Se
mg/L
污泥浓度(MLSS) X
2.5~4.5
g/L
流量
Q
m3/d
好氧池污泥龄计算:
9.3
V0=
停留时间
t2
校核
Ls
校核实际污泥龄θc。 总污泥龄
θco
=
1000XV0 Q(S0 - Se )Yt
19.32914075
So——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 生化需氧量(mg/L);
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 生化需氧量(mg/L);
△Xv——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 统的微生物量(kg/d);
Nk——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 氏氮浓度(mg/L);
Nke—— 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 氏氮浓度(mg/L);
曝气设备最大供氧量
Nt——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 浓度(mg/L);
EA——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 0.25
H——曝气设备装设深度 (m)
4.5
P。——当地大气压力, MPa
0.0979
剩余污泥量
△X—— 剩余污泥量(kgSS/d); V——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3); X——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 均浓度(gMLSS/L);
125500 3.5
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 kgBOD5),20℃为0.4~0.8; Q—— 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3/d); So——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 量(kg/m3); 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 量(kg/m3); Kd—— 衰减系数(d-1); Xv——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 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 f—— SS的污泥转换率,宜根据试验资 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5~ 0.7gMLSS/gSS; SSo—— 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 (kg/m3); SSe—— 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 (kg/m3)。
设计参数 BOD 污泥负荷L s 污泥浓度(MLSS ) X
污泥龄θ C
污泥产率Y
需氧量O 2 水力停留时间HRT
污泥回流比 R 混合液回流比 R i
总处理效率η 总处理效率η 总处理效率η
范围 0.1~0.2 2.5~4.5
10~20
0.3~0.6
1.1~1.8
7~14 厌氧1~2 缺氧0.5~3 20~100
0.029
150 8820.000
kg/d
Vn
=
0.001Q(Nk-Nte )-0.12ΔΧV XKde(13)
t =Vn •24 Q
19014.635 2.880
符合0.5~3
28.57 150
0.7 0.05 0.12 0.7 3.5 0.3
θco
=
aLs η
1 / y-b
Vo
= Q(So1-Se )θcoYt 1000 X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
计
算
单位
1.4
N / KgMLSS•d
0.05
0.6 0.7 150000 0.25
10
3.5 35 15
VP
=
tp •Q 24
Kde(13) =Kde(20) •1.08(13-20)
SO =200•(1-η1)
ΔΧV
= yYt
Q(S0-Se) 1000
8750
m3
8750
m3
≥200 85~95(BOD 5) 50~75(TP ) 55~80(TN )
本设计 流量 Q
厌氧区容积 Vp
水力停留时间t p
150000 1~2
Vp 厌氧区容积
缺氧区容积 Vn
脱氮速率Kde(20)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流量
Q
初沉池去除
BODη1
生物池进水BOD浓度
S。
146529.1693
N。——曝气设备转移到脱 氧净水中的氧量(kgO2/d)
R。——活性污泥需氧量 68765.18256
csm(20)——20℃时曝气池 中氧的平均饱和浓度 (mg/L)
csw(θ)——废水在运转温度 下的饱和溶解度
c——平均流量时曝气池内
溶解氧浓度(mg/L)
θ——23
23
cs——某温度下饱和溶解度 (mg/L)
m3/d
hKgNBiblioteka 3- - N / KgMLSS•d
m3/d %
mg/L mg/L
g/L mg/L mg/L
缺氧池容积
Vn
停留时间
t1
好氧区容积 V。
反硝化过程(缺氧区)消耗BOD5
生物池进水 BOD5 S01
好氧池BOD5去除率
微生物产率系数
a
活性污泥自身分解系数 b
好氧池污泥负荷
Ls
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y
△X
34726.25
0.7 300000 0.15 0.01 0.05 2.45
0.6
0.125 0.01
kgSS/d
设计两个系列 取值
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17 1 脱氮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 量与总凯氏氮之比宜大于4。 2 除磷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 量与总磷之比宜大于17。 3 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 前两款的要求。
污泥浓度(MLSS)
X
污泥总产率系数
Yt
污泥龄θc。
m3 h
85~95 0.3~0.6
0.1~0.2
2.5~4.5 0.3~0.6
mg/L mg/L
% d-1 kgBOD5/kgMLSS·d
g/L
d
好氧区容积 V。
停留时间
t2
校核
Ls
新计算法:好氧区容积 V。
Vo
=
Q(S0-Se )θcoYt 1000X
18000 5
3600 98
36.73469388 4
9.25 1.85 10.59459459
h
4—6 110
满足
4—6 65.45454545
满足
4—6 98 37
满足 满足 大于
进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进水管设计流量(按最大流量):
m3/d
Qmax
管道流速:υ(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Qmax/υ
Nne—— 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 氮浓度(mg/L);
0.12△Xv—— 排出生物反应 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kg /d);
a—— 碳的氧当量,当含碳 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
b—— 常数,氧化每公斤氨 氮所需氧量(kg02/kgN),取 4.57;
c—— 常数,细菌细胞的氧
当量,取N10.=42(。csw(θ)-Rc0)c×sm1(.200)24θ-20α
生物池出水BOD浓度
Se
排除生物反应池的微生Δ物XV量
0.03~0.06 0.55~0.65
20~30
污泥浓度(MLSS) X
生物池进水总凯式氮
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