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桥梁作为生产运输的基础设施,随着机车轴重的增加和速动的提高,对其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新
的要求,想要提高铁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就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对施工进行指导,其中桩基
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对提高施工的进程和保证施工的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工艺
引言:
铁路工程发展日益发达,随着动车、高铁的投入运行,大大加快了运输的效率,为生产
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铁路桥梁的主要结构,而混凝土结构自身重量大,
这就要求铁路桥梁的施工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重视桥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使桥梁桩基础
的质量和承重力要达到预期效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情况分析
为使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能够顺利开展,在施工前期首先要对施工环境、铁路桥梁桩基
础的位置确定、桩基础的护筒准备以及桩基础的钻孔泥浆等施工情况进行分析。
1.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环境的分析
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环境主要是指桩基础的施工现场,在桩基础施工进行之前要对施
工现场的土壤情况、水质情况等进行仔细的调研和核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施工计划。
若桩基础施工现场的土壤为软土,首先就要进行夯实硬化工作;若施工现场土地较为干早则
需要及时的将施工现场表面及土壤中的障碍物清扫干净,必要时采取一定的硬化处理;若水
文情况为浅水则要采用引桥法,为深水则要采用主桥法,做好相应的平台平整工作,保证钢
管柱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位置分析
下一步准备工作是要在场地上进行桩位测定,即借助木桩对桩位的中心和标高明确标识,在进行护桩的埋设。
在护桩埋设时,要注意保持桩顶与地面高度一致,并用砂浆进行固定处理,在深水环境中,要借助钢护筒进行固定,保证桩的牢固性。
3.铁路桥梁桩基础钢护筒的施工准备分析
护筒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桩基础的稳定性。
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护筒多采用钢护筒,根
据施工要求的不同钢护筒的厚度和高度也不同,一般在护筒的底部和顶部都会采取加厚措施,护筒的高度都大于两米。
对于施工现场为早地的土质情况,需用粘土在钢护筒底部周围进行
夯实。
此外,在埋设护筒时,护筒和桩位的中心位置要高度一致,减少偏差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确保护筒之间的正确衔接。
4.铁路桥梁桩基础的钻孔泥浆准备分析
在进行桩基基础施工之前,需要准备充足良好的造浆粘土或者是膨润土,并且适当的布
置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建设好各种施工池,保证泥浆的合理倾倒,为整个施工创造良好的环
境和便利的条件。
二、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1.钻孔及质量控制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艺在钻孔的前期阶段,应该将泥浆泵和转盘进行预启动,在泥浆
的输入数量达到标准要求以后再进行钻进工作,迅速的完成接卸钻杆工作,避免停钻时间过
长而导致孔底出现沉淀积累。
在正式的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测钻具的长度及钻杆是否出现
弯曲现象。
在钻孔工作完成后,还应该对孔深和孔径进行深度检查,并确保其垂直度,在检
查完毕后将水泥投入孔中,使用钻锥进行冲击从而使泥浆、钻渣及水泥等充分混合,形成混
合物,使用掏渣筒进行掏渣,然后在孔底注入适量的稀泥浆进行换浆,直到孔底的沉渣厚度
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钢筋笼的安放,完成清孔后展开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溶洞环境下进行钻进施工时,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法。
对于淤泥或
软弱粘性土等充填物时,要提前向孔内投入片石、粘土混合物,还要对固壁进行适当的冲砸;对于卵石层、砂层还应该适当的提高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
在泥浆漏失现象不再出现时,
才可以转入正常钻进施工。
如果遇到多层溶洞,先对溶洞大小和是否为串珠状溶洞进行判定,如为串珠状溶洞,且漏水,则直接采用钢护筒通过,其施工方法见“过串珠状溶洞施工”,如
不存在这种情况,则采取向溶洞内直接充填片石和粘土,泥浆护壁通过。
如果遇到半充填的
溶洞或特大型溶洞,并且溶洞上方还存在较厚沙层时,先向孔内回灌浓泥浆,同时抛填块石
和粘土球,采用小冲程冲砸固壁,直至漏浆现象消失。
2.清孔
灌注桩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清孔作业可以有效使泥浆的比重达到灌
注要求。
清孔共需要两次,首先应在钻孔的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第一次清孔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相对来说,第一次清孔工作的工作强度较大,需要清除大量的沉
渣和泥块。
而第二次清孔则是为了降低冲力而采用粗截面导管的形式进而完成钢筋笼和导管
的布置后进行的。
第二次清孔主要是为了清理因以上工序孔中产生的泥块沉渣。
在两次清孔
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钻孔的情况,避免出现坍孔的现象,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在制作钢筋笼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利用螺旋或者焊接环形箍筋,确保钢筋笼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在运输或吊装的过程中钢筋笼出现变形等问题,出现安全隐患。
另外,应该在特定的位置对箍筋进行加固,将预制的混凝土小圆盘套在加强的箍盘上,对钢筋外设
一层保护层,避免撞孔壁的情况出现,还可以对钢筋笼的保护层增加额外的控制,进一步提
高钢筋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在钢筋笼被吊起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垂直扶正,在钢管的方
向上将钢筋笼下放。
在成孔后就安放钢筋笼,避免出现过量的孔底回淤。
当钢筋笼发生上浮
现象时,要马上停止浇筑,并计算已浇混凝土标高和导管埋深,对于可以拆除的导管,必须
拆除后进行浇筑,上浮现象可能消除,当钢筋笼已经上浮了,应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
凝土标高,在导管提升的最大限度内,快速提升,缓慢下放,反复几次,上升的钢筋笼才会
复原到原来的位置。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及时检测和记录导管埋深和混凝土浇筑标高。
切不可因浮笼问题而把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4.灌注混凝土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确保砂和碎石等混合材料的级配良好,以便于加强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混合料的最大尺寸和结构物的尺寸应尽量保持匹配,使钢筋的间距及混凝土的浇筑等环节得
到严格的控制。
而在杂物的含量方面也要保证集料可以符合相应的要求,通常需要清除掉杂
物中的不良杂质。
与此同时,在焊接导管时要使用要求厚度的钢板,以便使其作为灌注混凝
土的基本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桩径及桩长等实际情况确定其具体直径,在进行正式
灌注之前,保证混凝土的浇灌质量,并且根据初盘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来确定灌注的时间。
首
斗灌注必须加隔水塞,未加隔水塞不得灌注,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要能够确保导管埋深超过1.5 m,因此要求储料斗、漏斗及输送泵中的混凝土量足够充分。
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应有足
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5 m以上。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铁路与桥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桩基是桥梁和铁路的基础,桩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桥梁铁路的承载能力,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使施工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深入探究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在铁路实际建设中的应用要点对于提高铁路建设施工质量,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世东.铁路桥梁大跨度组合桥式结构的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5.
[2]黎梓良.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施工[J].广东科技,2008.
[3]李浩勇.宜万铁路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处理的体会[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