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简答题1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简答题1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题库整理问答题1、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答:首先要根据分离对象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若要分离真菌应选用马丁-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若要分离细菌应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若要分离放线菌应选用高氏培养基。

土样采回来后,用常规的十倍稀释分离法进行稀释分离,若分离细菌,一般稀至10-8, 若分离放线菌,一般稀至10-6;若分离真菌,一般稀至10-4。

取最后三个稀释度倒平板获得单个菌落。

将平板上出现的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若不纯,应将培养的单菌落斜面再次进行稀释分离。

倒平板获得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

反复几次直到得到菌体单一的单菌落方可认为是某一微生物的纯培养体.2、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答案: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G+和G-菌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1). 菌龄:12-24小时的纯培养物。

2)革兰氏染色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

3. 培养基的组成。

3、简述防腐的种类及其应用。

答案:防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①低温,利用4①以下的温度保藏食物、菌种等;①缺氧,采用在密封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腐烂;①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食物等进行保藏;①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来保藏食物。

①高酸度;①加防腐剂。

4、根据温度、氧、pH可将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答案:按照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种类型:①嗜冷菌;①中温菌;①嗜热菌。

按照微生物与pH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种类型:①嗜酸菌;①嗜中性菌;①嗜碱菌。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两大类:①好氧菌;①厌氧菌。

并进一步细分为5类:其中好氧菌包括三类①专性好氧菌;①兼性厌氧菌;①微好氧菌;厌氧菌包括两类①耐氧菌;①专性厌氧菌。

5、察氏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30g, 磷酸氢二钾:1.0g, 硝酸钠:2克,硫酸镁0.5g, 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蒸馏水: 1000mL,试述:1) 该培养基的C源, N源各是什么物质。

2) 除C源和N源外的其它物质起什么作用:3) 该培养基为什么不加生长因子?答案:1). 该培养基的C源物质是蔗糖,N源物质是硝酸钠。

2). 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为该培养基提供矿质营养。

蒸馏水提供水分。

3). 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合成自身所需的全部生长因子,故无需添加生长因素,该培养基所培养的微生物为野生型。

6、什么是无氧呼吸?试列表对各种无机盐呼吸和延胡索酸呼吸加以简单比较。

答案: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

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酸化产能反应。

下表是对无机盐呼吸和延胡索酸呼吸的比较。

7、在有氧气的环境中,厌氧菌为何不能生长?答案:氧对厌氧菌的毒害是因为氧变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其体内没有分解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OD,所以根本就无法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成过氧化氢,因此,有氧时,细胞内形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就使其自身受到毒害。

8、什么是瘤胃微生物?它们与反当动物间存在哪些共生关系?答案:牛、羊、鹿、骆驼和长颈鹿等属于反当动物,它们一般都有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4部分组成复杂的反当胃。

其中,在瘤胃中定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称为瘤胃微生物。

纤维素、蛋白质、半纤维素等多聚物可被瘤胃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脂肪酸、维生素以及形成的菌体蛋白(含原生动物)可提供给反当动物。

而反当动物则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和良好的生境。

此外,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也有助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生长繁殖。

9、解释生物地球化学中的碳素循环。

答案:(1)碳在生物圈中的总体循环初级生产者把CO2转化成有机碳。

初级生产的产物为异养消费者利用,并进一步进行循环,部分有机化合物经呼吸作用被转化为CO2。

初级生产者和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残体最终也被分解而转化成CO2。

大部分绿色植物不是被动物消费,而是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CO2又被生产者利用。

(2)生境中的碳循环生境中的碳循环是生物圈总循环的基础,异养的大生物和微生物都参与循环,但微生物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在好氧条件下,大生物和微生物都能分解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多聚物(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但微生物是唯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分解的。

微生物能使非常丰富的生物多聚物得到分解,腐殖质、蜡和许多人造化合物只有微生物才能分解。

碳的循环转化中除了最重要的CO2外,还有CO、烃类物质等。

藻类能产生少量的CO并释放到大气中,而一些异养和自养的微生物能固定CO作为碳源(如氧化碳细菌)。

烃类物质(如甲烷)可由微生物活动产生,也可被甲烷氧化细菌所利用。

10、土壤中有哪些类型的微生物?答案:多数土壤含有丰富而各不相同的原生动物群落,主要是鞭毛虫、变形虫和纤毛虫。

光合微生物包括蓝细菌、绿藻和硅藻。

多数细菌在表层25cm的土壤中,代表性的属包括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农杆菌属。

土壤中的真菌通常以其孢子形式存在,但在酸性土壤中菌丝形态生长活跃。

11、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答案:细菌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菌落特征,原因是细菌属单细胞生物,一个菌落内无数细胞并没有形态、功能上的分化,细胞间充满着毛细管状态的水;而放线菌大多数都有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成熟时又会进一步分化成孢子丝并产生成串的干粉状孢子,它们伸展在空间,菌丝间没有毛细管水存积,于是就使放线菌产生与细菌有明显差异的菌落。

12、真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分别有那些类型答案:无性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3、医务室常备的红药水、紫药水和碘酒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其杀菌机制是什么?答案:紫药水的基本成分是结晶紫,临床上将结晶紫配成浓度为2%~4%的水溶液来用。

它是通过阻断UDP-N-乙酰胞壁酸转变为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

碘酒的基本成分是83%乙醇-7%碘-5%碘化钾、5%碘-10%碘化钾等的混合物。

它作用于蛋白质的巯基,使蛋白质和酶失活。

红药水又称汞溴红,它的基本成分是红汞,将其配成2%的水溶液。

它是重金属类,能使蛋白质变性。

14、变量试验,涂布试验与影印平板试验法之所以都能有力的证明突变是自然发生的,研究者在试验设计上主要抓住了什么关键问题与试验步骤?答案: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速度快;菌落形态的看见性与可辨性;组成与结构相对简单;尤其是病毒的结构与组成更简单;对其核酸与蛋白质的易拆分,标记,提取纯化,对宿主的易感染性与结果易判断性,突变体易于形成易于辨筛等.因此,采用微生物进行上述实验,具有简便省时易于重复实验结果易分析等优点.这是为什么上述三个经典实验都采用微生物做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15、为什么在自然界清洁淡水水体中主要存在一些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请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简单说明。

答案:在自然界清洁淡水水体中,营养缺乏,有机物含量很低,所以能存活的自然是具有能合成自身营养物的生物,因此主要存在一些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蓝细菌和光合细菌等。

少量异养型微生物也能生长,都多属于贫营养型细菌。

16、试述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案:EMP途径是多种微生物所具有的代谢途径,其产能效率虽低,但生理功能极其重要。

在微生物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PH2形式的还原力;①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包括三羧酸循环、H MP途径ED途径等;①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①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17、芽孢的结构如何?2.答案:芽孢的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个部分组成。

(1)孢外壁主要含有脂蛋白,透性差。

(2)芽孢衣主要含有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

(3)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及DPA-Ca,体积较大,渗透压高,含水量大。

(4)核心由芽孢壁、芽孢质膜、芽孢质和核区组成。

芽孢壁含有肽聚糖,可发展成新细胞的壁,芽孢质膜含磷脂、蛋白质,可发展成新细胞的膜,芽孢质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核区含DNA。

18、简述真菌的准性生殖过程,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准性生殖过程:①菌丝联结。

发生于一些形态上无区别、遗传型上有差别的同种不同菌株单倍体体细胞间,频率极低。

①形成异核体。

菌丝联结后,先行质配,两个单倍体细胞核集中于同一细胞中,形成双相的异核体。

①核融合。

两个单倍体核低频率地产生双倍体杂合子核。

①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极少数染色体会发生交换和单倍体化,从而形成具有新性状的单倍体杂合子。

(2)意义:①在半知菌中,准性生殖能替代或弥补半知菌缺少有性生殖以改变遗传性状的缺点,在其进化过程中起更要作用;①准性生殖可以作为微生物育种的手段;异核体具有生长优势,且可以储备隐性突变,使之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的环境。

19、比较裂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答案:凡侵入细胞后,进行营养繁殖,导致细胞裂解称烈性噬菌体。

侵入细胞后,与宿主细胞DNA同步复制,并随着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称温和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在遗传上不同。

温和性噬菌体的基因组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有一个与细菌染色体相附着的位点,并在其某种基因产物如整合酶的作用下,两者在此位点发生一次特异性重组。

另外,温和性噬菌体有能编码合成一种称为阻遏体蛋白的基因C1,这种阻遏体能阻止噬菌体所有有关增殖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其不能进入营养状态。

此外还另有一些基因调节、控制阻遏体的合成,以维持稳定的溶源状态。

如果阻遏体的活性水平减低,不足以维持溶源状态,原噬菌体就可离开染色体进入增殖周期,并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细菌的自发裂解,也就是说,极少数溶源性细菌中的温和噬菌体变成了烈性噬菌体。

这种自发裂解的频率很低,例如大肠杆菌溶源性品系的自发裂解频率为10-2-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