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教计划书

家教计划书

数学一对一辅导计划书
课时:30小时任课老师:黎老师
本计划书由某某教育课外辅导中心与任课老师一同制定,旨在针对某某同学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他本人的学习方案,以使其学习成绩在短期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学生目前学习状况分析:
优点:
1、学生较为听话,重视学习,叛逆心理并不明显,吸收能力较好,大部分时间能跟着老师思路走;
2、学生有时候反应很快,思维较为活跃,值得肯定;
3、学生在列式加减乘除、统计、位置与方向几个部分的学习还算可以;
4、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5、学生上课时精力较好,午睡后一般没有打瞌睡的情况,也不会一直闹着要休息,学习态度较为端正。

缺点:
1、知识整体掌握较为薄弱,基础不是很好,做题经验不足导致做题反应慢、容易出错;
2、学生上课时容易走神,尤其在讲学生不熟悉的题目时更容易分心想其他无关事情,导致知识吸收较慢,同时做题时经常做其他事情,做题效率低,单位时间内可做题量少,考试时就会出现做不完及没有时间检查的情况;
3、学生做题时不够细心,本来会做的加减乘除计算题在正确的解题过程下出错的概率依然很大,在草稿纸上计算时排版不整齐、无顺序导致写答案时无头绪,易出错,同一张草稿纸上同一地方重叠计算导致结果看不清楚更易出错;
4、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忽视题目要求,做题时不看清楚题目要求或题目所给条件,反而自己猜测题意导致答不对题而出错;
5、学生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环节较为薄弱,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找不出解题思路,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不会思考而会直接选择逃避;
6、学生在乘法口诀中相对应的除法、年月日、面积、有余数的除法、单位换算等问题较为薄弱;
7、学生的学习坐姿需要调整,有些不当生活习惯也应逐步更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按计划逐一进行解决,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较为薄弱的地方多下功夫、规范做题步骤及演算方法、加强做完题目后期检查、提高做题效率,同时也希望家长予以协助和监督。

以下即是这15天共30课时的详细上课计划:
第1-4课时(已完成):和学生一起完成两套综合复习题,以了解学生知识薄弱处,合理安排以后的课程计划。

第5-8课时:统计与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6、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7、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8、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9、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2、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做题检查发现本专题内各详细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不会做的地方反复讲解练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9-12课时:面积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

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

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
先进行知识点串讲,然后通过做题检查发现本专题内各详细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不会做的地方反复讲解练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13-1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所学,但学生掌握情况很不理想,下册中用的又较多,因此再专门进行一次本章知识复习。

以使学生学会熟练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现实问题中的现实意义,以使后期的学习更加顺利。

教学方法:
先进行知识点串讲,然后通过做题练习,对不会做、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讲解练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15-16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教学方法:
通过做题检查发现本专题内各详细知识点掌握情况,结合三年级上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对这两大块内容中不会做的地方反复讲解练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17-18课时:数与计算
本课时不进行课本上相关的专题复习,而是直接进行数与计算的练习,对三年级两册中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等问题进行反复练习,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逻辑的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在草稿纸上正确布局,细心耐心演算,在计算出结果后进行估计演算和精确演算等。

教学方法:
反复做题练习,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反复讲解,对不细心出错的地方认真分析出错原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19-20课时: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方法:
先进行知识点串讲,然后通过做题检查发现本专题内各详细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不会做的地方反复讲解练习,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21-2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2、难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关键: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每一步算式解决于什么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做题检查发现本专题内各种类型应用实例问题的掌握情况,对不会做的实例反复讲解练习,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配合老师所留作业、口算题卡、期末冲刺100分等材料进行知识巩固。

第25-30课时:
这三天开始进行总复习,配合期末冲刺100分期末考试与全真模拟试卷,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复习,同时练习做题效率的提升,试卷做完之后的自我检查。

争取每天做完一套试卷并进行试卷讲解、错误分析,以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有较大提升。

以上为这三十个课时的拟定课程计划,具体课程讲解情况将根据实际情况或家长要求进行微小调整。

2013年6月20日
某某教育课外辅导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