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浅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第一次交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的并肩作战,通过5次大的战役,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对此,笔者将会从“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三个方面粗浅地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关键词】抗美援朝;胜利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和朝鲜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相媲美。

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但是,历经2年9个月的持续斗争,中朝人民打退了联合国军的侵略,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此次战争的胜利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一件事占尽这三要素,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其之大了。

战争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占尽这三要素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下面,笔者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天时”“天时”这部分重在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

战争爆发的时局形势对交战双方都有重大的影响。

战争的时局不仅涉及到交战本国国内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到当时的国际形势。

战争时局在很大程度上,为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国内国际的基础。

一个好的战争时局,能够集合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力优势,为战争的进行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相反,如果战争时局不利或者不恰当,那么会极大地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战争时局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的。

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重点位于欧洲,而不是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社会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在二战中崛起,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由此,世界格局朝两极化不断发展。

美国为了扶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付苏联,推行“杜鲁门主义”,将其世界战略重点放在了欧洲。

这就决定了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一开始就不可能倾其所有力量到朝鲜战场。

因为美国深知,力量的分散只会使得两头的攻势都会相对减弱,最后两头都无所收获。

这种国际局势所造成的美国的心理预期使得它不会全力投入朝鲜战场。

这从它以联合国军的名义,联合16个国家的军队集体侵略朝鲜的做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奋力与其一战,一个有所保留,一个全力以赴,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其次,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从领导中央到全国人民都保持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斗志。

抗美援朝爆发之前,新中国在经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后得以建立。

中国这片历经五千年沧桑的神州大地,在近代遭受了战争的反复摧残。

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苦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革命斗争的强大意志和精神。

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竟遭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封锁和战争,这是当时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深恶痛绝的。

对此,为了新生的家园,中国人民必然会倾其所有,与外来侵略势力决一死战的。

这是在中国近代反复的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的激励下的必然结果。

美国以为在新中国建国不久发动侵略战争把新生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佳的时机,但是它万万没想到,这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最佳时机。

因为中国人民不会再让辛辛苦苦建立的美好家园经受战火的无情摧残的。

中国人民必定会全力一战!二、“地利”“地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主要体现于作战地点的选择。

在战争中,作战地点关系到军队派遣、战术布置、后勤补给、援助跟进等各方面的重要要素,对于战争的结果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优良的作战地点,能够极大地方便军队的调集,能够很好的布置战略战术,能够快速地补给后勤物资,能够有利于援助力量的及时跟进。

而如果作战地点不利,那么会极大地制约战争的开展,对最后的结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抗美援朝中,中朝军民是占尽了地利的因素。

首先,从中国方面来说,中国东北与朝鲜接壤,极其便于战争的开展。

中国军队抗美援朝,只需越过鸭绿江,便可与朝鲜人民军合为一处,进行抗美战争。

不必长途跋涉,免去远途行军之苦,从而保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充沛战斗力。

而此种便利又极大的方便了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战争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朝鲜方面来看,本土作战更是占尽地理优势。

对于地形地势的熟悉,极大的方便了对入侵者的战争,有利于战术的安排与资源的补给。

再次,从美国方面来看,跨洲作战,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及其之高。

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军队的调遣和登陆,而且还涉及到物资的补给。

如此长距离作战,是经不起长久战争的消耗的。

侵略朝鲜的战争如果演变为一场持久战,那么这就将会成为美军致命的弱点。

而事实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从苏联方面来看,尽管苏联没有直接表明参加朝鲜战争,但是它作为一支增援力量,对中朝军民的抗美战争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对这场战争的武器支持。

而在地理上,苏联又距离朝鲜较近,极大的方便了军事支援的跟进。

由此看来,中国可以说是近似本土作战,而美国则是跨洋跨洲作战。

在“地利”上,中国占尽优势,而美国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人和”“人和”在这三要素中可谓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了。

在战争中,“人和”要素主要体现在一些列与人相关的因素,具体包括军队因素、人才因素以及外力因素等。

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之所以能够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打败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就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可以说,正是我们的“人和”将美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送进了失败的深渊,正是我们的“人和”才使我们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下面,笔者将就“人和”因素做具体的分析。

第一,就军队因素上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要远远超过所谓的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广大中国青年志愿参加所组成的军队,因而参军是其自己意愿,战斗热情高涨。

同时,中央军委对军队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工作,具体包括战争动员、心理战和宣传工作等内容1,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凝聚力和作战水平,使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更加团结,更加具有向心力和战斗力。

此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更是令美国大兵瞠目结舌。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称为“英雄铁军”的六十三军。

“第五次战役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涟川、铁原之间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内,以4个师的兵力阻击了美军及南朝鲜军4个机械化师12个昼夜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扭转了战场态势,被彭德怀赞誉为‘真正的铁军’”2。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支铁一样的军队,才使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以朝鲜的地形地势为依托,灵活机动地开展了运动战和阵地战战术3,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水平,在整体上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而相比较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则是由16国的士兵组合而成,人员构成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战斗力。

而且,联合国军几度易帅,导致前后的军事策略不具有延续性,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第二,就人才因素上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备力量就更加雄厚壮大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战争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与邓华。

这四个人的积极活动,给抗美援朝战争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首先,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央军委主席,对朝鲜战场的全局起着决策性和指导性的关键作用。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主席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指出美帝国主义有“一长三短”,并强调要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紧紧依靠人民。

4正是毛泽东主席的全局性指导和决策,才造就了抗美援朝的良好态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指明了方向。

其次,周恩来总理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补给和外交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恩来总理自战争爆发以前就非常重视军队的后勤保证工作,“从抗美援朝战争准备时起,周恩来始终密切注意着前方的事态,多次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调整或增设后勤机构,以此推动整个后勤工作跟上战争的步伐”5。

此外,周恩来总理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通过外交途径,‘不断揭穿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霸占亚洲的全部阴谋计划’”,同时“以联合国宪章为武器,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对美国侵略者展开强大的外交攻势”。

6这就极大的唤醒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对实地战争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再次,彭德怀元帅作为前线总指挥,临危受命,冷静地分析战争局势,做出正确的战争部署,前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迫使美国走向谈判桌,为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最后,“邓华作为第一副司令员,从志愿军入朝前的准备,到战争初期的五次战役;从开启停战谈判的序幕,到战略防御阶段的重大决策,都贡献了独到的军事和政治智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战争后期,他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长达两年之久,直接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和对敌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

”8这四位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各类人才的一个代表。

正是这些优秀人物的积极参与,才使得我们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三,就外力因素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得到了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人民方面,中国人民除了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努力。

一是,中国人民踊跃向银行存款,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的存单支票上, 加盖有‘捐献飞机大炮, 打败美国强盗’的宣传口号印戳, 分别贴有10元或20元的印花税票。

”9二是,一些艺术家和实业家倾其家财为国家捐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这其中包括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山东知名民族工商实业家苗海南、宁波实业家王宽诚等爱国人士10。

虽然这些行动对于一场战争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这表明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抵御侵略的坚强决心。

这正表明,抗美援朝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举国之力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

此外,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有18万人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11,这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伟大牺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也是一场人民的战争。

在朝鲜人民方面,积极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相互协作,统一行动。

而在苏联人民方面,他们为抗美援朝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空军方面,对牵制和反打击美国空军的轰炸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