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管理制度
一.建设要求
区位要求:交通便利,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规模要求: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
开地条件和生态要求;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土壤PH值4.5-5.5.茶树栽种品种应为国家和省级无性系良种。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基地附近及上风口以及河道上游无明显和潜在的污染源,且土层深厚、养分较高,排水良好,起伏较小的坡地和能适应于机械作业需要的地域。
二、茶园规划
建设新茶园前,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对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度出具体的发展和实施方案。
1.道路规划。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
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道路网。
干道。
干道是全国的交通要道,贯穿园内各作业单位,并与附近的交通公路等道路相衔接。
道路宽2-3m,能供汽车来往行驶。
支道。
宽1-2m,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
步道。
宽0.5-1m,作为下地作业和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
2.水利规划。
做好园区内排水沟、灌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排水沟
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
界处;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排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
水。
隔离沟。
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隔离雨
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
纵沟。
顺坡设置,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
横沟。
与茶行平行设置,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
使蓄积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水排入纵沟。
3.生态环境规划
茶园建设还需做好生态环境的规划。
重点做好茶园防护林带、
遮阴树(经济林)、风景树木、果树、花卉等规划设计,以形成
生态立体茶园,便于调节茶园综合生态链,增强幼年茶园抗病
害能力,提高茶园综合效益。
同时茶园还可规划套种如花生、
豆浆等农作物。
三、茶园建设
整理基地。
我区田间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9月份作物收割完毕后就应该开始准备茶园开垦工作。
山坡茶园在9月后及时砍掉杂灌开始准备茶园的建设。
坡地茶园建设:首先清理地面的树木。
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恳,开垦深度应在50cm以上。
除尽树根、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应在30cm 以上。
田地茶叶建设注意以下几点:
清沟排水。
挖防洪沟、排水沟,将田间的水分充分排除。
清理杂物。
待农田排水完毕,清理农田的杂树、荆棘。
乱石等,但是田内或者周边有大中型树木必须保留。
四:茶苗栽种
茶苗一般在惊蛰至春分之间栽种,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
茶苗行距今1.5CM,株距今33CM,丛距33CM,使之整齐美观。
栽植要求:即时.沾浆.定植.浇水.封土.定剪.复膜。
1.即时:茶苗要即起即栽,尽量缩短茶苗存放时间,差事少茶苗
体内水份损失,特别是外地调运茶苗,到后要及时卸车,苗根
向下平摆洒水,不要堆压,及时栽植。
2.沾浆:搅拌好泥浆,泥浆浓度以把茶苗根部沾上泥浆,又能使
侧根舒展为标准。
3.定植:要按行株距标准进行定植,定植时茶苗要大小分开栽植,
每穴2-3株,田改茶一般基深10CM,达到根系舒展.栽直.栽实。
4.浇水封土:浇透定根水。
浇水后土壤下沉,再用细土封满,压
实。
5.定剪:离地15CM以上部分剪除,减少上部水份蒸发,有利于根
部生长及侧技萌生,提高成活率。
6.履膜:用黑色地膜履盖,宽度60CM,两边对盖,中间留1-2CM,
盖好压实。
履膜的用途是保墒,保暖,盖草,防止土壤冲刷,黑膜要在8月中旬之间方可取掉。
五:茶苗栽后管理
1.浇水管理:新栽茶苗对茶田水份要求特别严格,旱时需及时浇
水,特别是栽后两个月内和伏天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遇
阴天应及时排水,茶树最怕渍害。
2.间作除草:在距茶苗15-20CM处可间作高杆作物(如玉米,高
粱),增加茶农收益,对茶苗起遮荫作用。
发生杂草时要浅锄除
草,切忌不要伤及茶苗根部。
3.修剪与防虫防病。
茶苗在立秋前长到25CM以上时,可进行定型
修剪,剪去25CM以上部分,以利于增粗发新枝,注意防治病虫
害。
4.适时补栽:补栽时间是晚秋与早春,注意补植同品种.同龄茶树,
在缺苗处挖好穴,将苗带土块移植。
六.茶园供水管理
1.判断:在长期的实践中,“看天”即在高温季节连续7-10天不
下雨,就要着手给茶园喷水;“看树”就是茶树遇到高温后,若在晴天早晨茶树叶片上无露水,中午阳光照耀下失去光泽,生理指标表现为:茶树表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体内水分亏损。
2.要求:灌溉水后湿润土层深度为0.4M,土壤含量水率为25.2%,
通过公式计算每667平方M要求灌水14-15吨左右。
七.茶园土壤管理
1.浅锄时间:一般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在2-5CM,春茶前浅锄
在3月份进行,春茶后浅锄在5月份下旬或6月上旬进行,夏
茶在7月进行。
2.浅锄除草:每年进行3-4次浅锄,深度在5-10CM左右。
结合施
肥进行深锄,深度在20-30CM左右。
八.除草
茶园要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茶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茶园除草可分为春草.夏草.秋草。
不可使用除草剂,只能浅锄除草。
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锄,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锄,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推迟夏草生长。
九.茶园施肥
1.目的:保证生产的茶叶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时有利于环境内外保护和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
2.准则:禁施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
用医院落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
3.方法:必须做到“净.早.深.足.好”
4.追肥:追肥施用的位置,幼龄茶园应离树冠外沿10CM处开沟,
成龄茶园可沿树冠垂直开沟,丛栽茶园采取环施。
移动性小或挥发性强的肥料应深施,其深度10CM左右。
易流失而不易挥发的肥料沟深3-5CM,施后及时盖土。
十.茶园防害防虫
1.茶园内不允许使用化学药品及农药品防虫灭虫,必须使用诱虫灯
和粘虫板
2.标准:50亩须有一个诱虫灯,1亩须有20个粘虫板
十一.巡查
1.茶园须有固定管理人员,采茶季节每天必须巡查茶苗生长状况,
并及时通知生产科及时采摘
2.非采茶季节,每3-5天需巡查茶园,并按规定计划安排相关锄
草.浇水.施肥工作
3.雨季时,应及时巡查茶园,清理被雨水冲毁的梯田田埂.田沟和
生产管理道路
4.平时巡查时注意防火,禁止牲畜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