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之策略

浅议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之策略

浅议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之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高中地理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才能够称得上是地理教学的成功。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堂教学同样讲究先声夺人,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通过对导入内容绘声绘色的讲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控制好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应该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发挥其导入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知识时,摒弃了书本中原有的语言导入,采取了多媒体技术与书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火山喷发与地壳运动的视频。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又能通过震撼的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沧海桑田的景象变换中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地理知识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完成了课堂导入任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互动中,学生和教师的目的是一致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的优化是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和特长。

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摆正师生关系,对学生应无私关怀,和谐共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从而使师生的交流毫无障碍,配合默契。

因为,作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低下身段,在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

”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效,那我,我们还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在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其实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积极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让他们品尝到探索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之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效。

三、加强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适当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既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师者的教导,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书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问答发现学生的知识漏
洞,从而查缺补漏,完善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配讨论小组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个体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

切不可由于教师的原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读图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地图中的标识和其抽象的地理意义。

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或者绘图,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比如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对本市一年内的气温以及降水量进行记录,并分别绘制出气温变化的折线图以及降水量的柱状图。

五、巧用多媒体,加强信息传输
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教学主要依赖具象思维,因此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是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

多媒体技术的画面、音频、视频播放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学习需求,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本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多媒体作为课堂辅助手段是教师的不二选择。

以“长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可能并没有见过长江,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变得简单轻松有趣。

又如,关于“日本”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课本中的重难点,实现高效教学。

总之,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上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吴金燕.浅析高中地理中开展地图阅读教学的策略[J]. 2001.
[2] 索俊伟.高中地理快乐教学法探究[J]. 读书文摘2004.
[3] 李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4]方艳琼.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