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水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分析

丽水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分析

2011年第06期(总第256期)吉 林 农 业JILIN AGRICULTURENO.06,2011(CumulativetyNO.256)1 公园绿地的概念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

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

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

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环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其生态需要,而且要满足美观及舒适性方面的要求。

这样对于植物配置的研究也就日益深入,早期的公园绿地中所运用的树种的品种及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所采用的手法也相对简单。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种树”,对于公园休闲绿地植物配置造景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2 丽水市概况2.1 地理区位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城区面积14.6km2,地理位置119°54′E,28°27′N。

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

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

属长三角经济圈南端。

2.2 地形与气候丽水市中心城区是一个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周边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性差异和垂直差异。

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h,无霜期180-280d,年均降水1400-2275mm[1]。

2.3 土壤环境与植被区系丽水市山的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

红壤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下,约占44%,黄壤分布在红壤之上,约占40%。

丽水地区自然森林植被由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组成,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具有较明显的亚热带植被特征[1]。

3 调查方法与内容3.1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查阅了丽水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历史资料。

首先,根据丽水市园林植物种类,将该地区的植物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花卉5类。

对这5类植物分别调查其种类、数量,并对主要公园绿地中主要的乔木和灌木、藤本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最后汇总得出丽水主要公园绿地植物的组成情况;同时,对市区主要公园绿地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3.2 调查对象和内容2010年3-6月,选取丽水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江滨公园滨江景观带等城市公园绿地。

调查内容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生态类型生长及适应状态,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F=Nb/Nt,Nb为研究区域植物物种数,Nt为市域范围内植物物种数[2]) 对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景观时序等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园林植物应用特点。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总结,为丽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4 结果与分析4.1 应用树种构成及丰富度根据调查和数据资料得出,丽水地区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3]。

相应的丽水市区现有应用的园林植物有72科179属293种,物种丽水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分析高凤娟(浙江省丽水学院园林系,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文章调查了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和应用现状,阐述了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空间结构、景观时序等应用特点,总结出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在选择和应用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议。

关键词:丽水;公园绿地;植物应用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33-4丰富度约为0.45。

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植物有293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种类有14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50多种,主要有香樟、桂花、四季桂、广玉兰、银杏、樱花、合欢、无患子、孝顺竹、棕搁、雪松,乐昌含笑、杜英[4]等。

灌木和小乔木有40多种,主要有白花杜鹃、金边黄杨、南天竹、含笑、红花栏木、山茶花、紫薇、八角金盘、海桐、瓜子黄杨、小蜡、珊瑚树、红枫、红叶李、月季、火棘、大叶黄杨、桅子、金叶女贞、茶梅[4]等。

藤本植物有10余种,主要有紫藤、爬山虎、凌霄、络石、扶芳藤、常春藤[4]等。

草本植物有20多种,主要有麦冬、细叶结缕草、美人蕉、紫茉莉、紫竹梅、剑麻、葱兰、芭蕉、梭鱼草、莺尾、白三叶、狗牙根[4]等。

4.2 不同类型植物的应用特点4.2.1 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应用特点据调查统计,丽水市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

在植物种类中,乔木类中落叶树种数量约占45%,常绿树种约占55%,落叶树种平均树龄24a,常绿树种平均树龄15a[5]。

在常绿和落叶的配植上,以常绿为主,落叶树种种类较少,植物景观四季变化上不够明显。

4.2.2 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园林植物的乔灌草配植的合理比例对形成优良的园林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乔木是绿地的骨架,在发挥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灌木的花、叶、形对形成城市园林绿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及丰富植物层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在色彩、质感上对改善地面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从绿化种类的配置上看,乔木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公园和街道行道树的布置上,灌木类主要应用于居民区的住宅楼房之间。

草坪和花卉则主要分布在道路街头绿化和城市公园内。

说明丽水市区公共绿地比较注重乔木类植物和草本花卉的应用,对灌木类树种的选择较少。

相应的在居住区绿地当中,一些花叶具美的花灌木如桂花、紫荆、垂丝海棠、石榴、六月雪、栀子、木芙蓉等较受欢迎。

4.2.3 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的应用特点丽水市所处的亚热带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规格非常丰富。

但真正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运用的本地植物种类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对乡土植物的重视不够,在城市改造和规划中应重视对其合理的保留和保护。

主要的乡土树种有浙江樟、刨花楠、白玉兰、深山含笑、合欢等。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引进外地树种越来越多,表现较好的有广玉兰、无患子、朴树、雪松、罗汉松等植物,主要运用于行道树和公园,在丰富了当地植物群落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

4.3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状况丽水市主要城市公园绿地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以及万象山公园和江滨公园等。

丽阳门公园是以丽阳门城墙遗址为依托修建的小型公园绿地。

万象山公园位于城西南瓯江北岸,绿化植物呈随机型自然分布。

处州公园位于丽水城区中北部,其北面为行政中心,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江景观带全长19.1km,是在瓯江防洪堤绿化带的基础上建成的,也是具有一定城市形象景观、体现城市发展面貌的新型绿地。

下面对主要对处州公园和江滨公园景观带的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

4.3.1 处州公园绿地植物应用处州公园是2006年建成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里的园林植物经过精心维护和管理,已形成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园林植物景观。

下面分别从公园植物的空间结构、景观时序、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垂直绿化和地被植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在植物选择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如香樟、朴树、榉树等为骨干树种,配合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乔木如银杏、合欢、黄山栾树、榔榆、雪松、罗汉松、龙柏等作为植物群落上层植被,中层选择落叶小乔木以及常绿灌木如樱花、碧桃、金丝柳、隶棠、桂花、枸骨、紫薇、木芙蓉等植物,下层主要以常绿小灌木或铺地植物如杜鹃、金叶女贞、南天竹、小蜡、紫叶小檗、铺地柏、八角金盘等,同时运用草本和地被植物配植成花境、花缘、花带以及湿地花丛、草坪等形式,形成丰富的地被植物景观。

主要植物有云南黄罄、金钟花、粉团蔷薇、六月雪、鸢尾、萱草、麦冬、香蒲、玉簪、百慕大等。

植物群落构成:植物群落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较简单的群落结构的如: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例如桂花+洒金桃叶珊瑚、香樟+杜鹃,孝顺竹+麦冬、红枫+小叶蚊母;较复杂的结构如落叶大乔木+常绿乔木或花灌木+草本地被、落叶乔木+灌木绿篱+藤蔓植物+草本地被等结构。

例如雪松+红枫+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蚊母+八角金盘,雪松+红叶李+石榴+海桐+小叶蚊母+结缕草没有量就没有美,根据形式美原则,尊重植物自然特性选择本地树种,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形成绿量大的空间,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同时公园注重选择大量的灌木植物配置成绿篱、绿带,遮蔽构筑物,作为绿地中下层结构的重要部分。

景观时序:处州公园植物能够体现较为丰富的季相变化。

在体现四季变化上公园的南部和北部植物选择各有侧重,南部多为春夏开花植物种类,如白玉兰、紫叶李、樱花、海棠、合欢、紫薇、石榴等植物,配以金钟花、鸢尾、玉簪、金丝桃、六月雪等开花繁茂的植物形成姹紫嫣红的春夏景观。

而北部则选择落羽杉、银杏、红枫、无患子、乌桕等秋季色叶树种,配合桂花、梅花、紫竹、木芙蓉、南天竹等秋冬观花果类的树种,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

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处州公园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草本花卉和耐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有三色堇、矮牵牛、四季海棠、常夏石竹、鸢尾、花叶玉簪等植物,较耐荫观叶植物如石菖蒲、龟背竹、万年青、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银叶菊等,以及地被如阔叶麦冬、吉祥草、酢将草、鸢尾、大吴风草等植物,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和景观功能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