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真正做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需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为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古香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树魂立根,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积极开拓德育基地和实施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

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

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深化改革学生评价模式,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境界,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管理和德育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行动目标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形成科学的、纵横有序的德育建设网络,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科研为动力,将日常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和规律,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三、具体目标1、德育组织网络化。

五年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社会各方参与,家庭积极介入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风气。

2、德育管理人本化。

管理以章律人的同时,注意以情感人。

关注师生的发展,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做到和顺管理。

3、德育队伍专业化。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表形象,塑造一支为人师表、有较高文明修养、能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提倡每位教师要有“三高”:师德水准高、业务素质高、工作效率高。

不断提升个人魅力和学校品牌。

自2011年起,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100%的德育专职干部和德育课教师接受专业培训。

培养一大批学校的德育骨干。

4、德育手段创新化。

做好做实上级布置的各项专项教育和主题活动及本校各项德育活动,并力求创新,争创实效。

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校的网上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5、德育科研校本化。

立足学校实际选题定位,通过科研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德育科研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促进德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把德育研讨会经常化,制度化,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6、德育效果最佳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推动学校“爱心教育”;确保校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并将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

四、行动措施:(一)明确目标,落实管理,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1、确立培养目标:以主体性发展为抓手,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良好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莘莘学子。

2、加强学习研究:健全以《中小学德育规程》为核心的面向素质教育的德育管理常规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习,提高管理实效;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抓好班主任、教研组长队伍培训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我校的德育运行机制与德育管理常规,并以此来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行为;利用德育管理网络,发挥德育中心组及班主任队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少先队的主体作用;以学校发展为本,重视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学生行规教育现状;确立激励机制,继续抓好“先进班集体”创建等工作;(二)突出重点,拓宽途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1、落实并抓实学科主渠道教育。

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德育主渠道教育,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力求实效。

重点抓好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教育,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以“爱文明、爱求知、爱生活、爱健美”为根本的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积极探索形象化教育策略,努力做到说理和实践体验有机结合,行规养成与心理辅导紧密结合。

2、构筑与完善全方位的德育途径。

以《纲要》为依据,构建与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自育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德育途径方法体系:(1)构建与完善课外设岗育人的渠道。

在校园内给每位学生设置岗位,由学生担任督导员等岗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赋予每一位学生责任和权利,使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自己教育自己,各种优良品德得到培养、弘扬。

(2)构建与完善家庭设题育人的渠道。

在家庭中开展创建“书香满家园”、“亲自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亲子互动中懂得感恩,学会孝顺家人、尊敬长辈。

3、构建与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采用个性化的评语;每学年举行二次“品德之星”评选活动。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的良好成长环境。

4、突出体验教育特色。

(1)在学校中体验成功。

以少先队活动为组织途径,在“小公民”道德教育中立足于一个“小”字,把大道理化成小活动,把大道德化成小行为,于细微处见精神,提高教育成效。

(2)在家庭中体验亲情。

以家长学校为纽带,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采取家校联系卡的形式及时进行反馈,使学校教育有效延伸到家庭,把家庭体验教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为学校实施家庭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3)在大自然中体验创新。

利用春游、秋游等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4)在社会中体验爱心。

以少先队为组织途径,把学生放进社会大课堂中接受体验教育。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全方位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标、校风、学风、教风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2)依靠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精心布置每处场景,认真设计每堵墙面,让墙壁、门窗随处可见文化内容,做到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体现着教育。

3)滴水穿石,润物无声,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培植优良校园文化创设必备的情景条件,隆重的仪式,热烈的鼓号,整齐的检阅,庄严的宣誓,动人的演说总会使师生激动不已。

五、实施步骤:1、总结多年来德育工作经验,挖掘视点,分析不足,明确方向,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

2、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以“爱文明、爱求知、爱生活、爱健美”为核心的学生行规养成教育,学生具有初步的“爱文明”的礼仪风范。

3、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团结创新、高效、尽职、尽心、尽情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团结合作、再上台阶。

4、学生行规在“爱文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朝“爱求知、爱生活、爱健美”方向发展,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诚信礼仪的意识及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5、坚持德育课题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养成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目标细化,内容具体化、序列化,开展“做文明生、创规范班”活动,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

6、培养学生“爱文明、爱求知、爱生活、爱健美”的习惯良好。

7、加强师德教育,坚持“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以信,导之以行,见之以范”的德育工作方法。

8、孕育一批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优秀德育教师队伍。

六、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

搞好家校互联工作,采取教师走出去,家长请进来的互联模式,用好学生评估手册,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求班主任做到每年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不少于三分之一,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七、改革评价制度,品尝成功喜悦继续实施“我能行,我真棒——特色学生评比方案”,丰富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在活动中,我们将更注重过程、注重活动、注重评比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教育作用。

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班级“成长的足迹”公布、学校学生才艺展示月三方面来考评。

八、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学科德育是传统且有效的德育途径,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教改力度,继续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

定期对班会课、晨会课、学科渗透情况组织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

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用好校本课程。

九、德育机制建设措施1、将教师德育工作列为教师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的重要标准,促进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

2、完善班主任聘用、培养、考核奖励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逐步建立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和班级工作情况监控评估制度,对学生发展和班主任工作作出科学评价。

我校的德育工作将始终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狠抓德育常规工作,特别注重观念更新,不断创新德育方式,争取通过五年的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2011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