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 李商隐
2.
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 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 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
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 “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
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 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 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 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 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 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 情。

C. 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 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 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 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
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锦瑟》 用典比较多, 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 (选择一两处即可)
答:
4、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4 分
《锦瑟》参考答案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 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
锦瑟无端五十弦, 沧海月明珠有泪, 、选择题
一弦一柱思华年。

蓝田日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 此情可待成追忆,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B. 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C.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D.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杜鹃(子规) 锦瑟(一种管弦乐器) 惘然(迷惘、茫然)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可待(可以) 莫愁(不要愁苦) 华年(青春年华)
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 、“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3 分)
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一、1、 D 剖析: A 项中杜鹃(一种鸟,啼声哀凄); B 项中可待(难道、哪能); C 项中莫愁(古时洛阳女子)
2、 D 剖析:D 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3、 A 剖析:A 项中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

休:完,结束。

4、B剖析:B项中用“望帝啼春”的典故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二、1、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 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表现了这样的情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

这里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的梦境,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3)“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男海鲛人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鲛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3、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

(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 3 分;颔联含义 1 分,心态 2 分。


4、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
渴望。

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

“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

(4分;感情 2 分,举例 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