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在
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218-01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能力特点差异,“小学语文”课
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开掘都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如果按照同样的要求、同样的进度进行教学,就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
引入“分层教学”的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由于内容偏
简单而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本
文在分层教学理论基础上,阐述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
使认知能力和
个性特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次教学理论概述
1.分层教学的概念。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本文将分层教学定义为一种个
性化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在小学班级授课的前提下,结合个体的心理特征、学习
能力、认识状况等几个方面的区别对学生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各个层次的学
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2.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分层教学的
实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1)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意识
地利用这些差异。
在尊重这些差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语文思想与方法的领悟,
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将学习能力和个性程度相近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把握水平
相近的个体的认知规律。
一方面有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教
师教学方法的丰富。
(3)个体的语文能力存在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其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着本
质的差别,所以,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各种层次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二、分层次教学策略探讨
1.划分教学层次
如何划分教学层次是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
结合笔者所在的小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划分分三个教学层次。
(1)层次A:基础层。
基础层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的思
维训练,使之能够掌握常用的语文思想,在此基础上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为
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层次B:基本层。
基本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以语文语言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努力成长
为具有较扎实语文基础的学生。
(3)层次C:优势层。
优势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素质,拓展学生的综
合能力。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造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发展
自身的爱好和特长。
2.划分学生层次。
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个性评测等方式,结合学生对
语文的爱好与具体专业,学生进入相应层次进行培养,从而以适合的教育模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材内容的设置方面,应在突出语文的基础地位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基本内容讲授的同时,结合学生层次与具体专业,进行分层教学。
4.具体方法与策略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应该紧密结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设置较低的起点,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
在设计相应习题时,结合学生的的
实际以小跨度、多步骤的方式使之达到语文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对层次交稿的学
生则可以引导其提升进度,通过适合的学习梯度,在学生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培
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
由此,对于层次A:基础层的学生,备课时将重点置于基本方法与基本能力;对于层次B:基本层的学生,备课时
将重点置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对于层次C:优势层的学生,备课时将重点置
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策略。
可以在实际讲授中,将一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项目之中的基本问题和拓展问题分别分配给
层次不同的学生,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学习的机会。
在作业的设计上,可
以把基础题、能力题、灵活题分别配置给基础层、基本层、优势层的学生,分别
起到查漏补缺、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作用。
(3)合理评价。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首先应该引入纵向发展评价模式。
摒弃传统评价中过于注重学生之间横向比较的方式,转而在正视学生个体特征的前
提下,一方面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是否取得了
突破性的技能和水平提升,从而激励学生维持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外还应在学业成绩考察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等,真
正实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科学测试。
在测试方面,结合具体的层次划分,可以将考试题目分为难度不同的层次,例如可以分为基本题目、解决问题的题目以及创新能力的题目等,建立层次不同的测试体系,采取灵活的测试形式,真正测评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在阐述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以《小
学语文》课程为例,论述了为适应学生中所存在的个别差异而构建的新型教学模
式和实践,本文的目标为层次互不相同的学生构建更加适应其个性特点和知识需
求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2](美)R.M,加涅等.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