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拓展延伸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例1 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0 g水加热后变成了10 g水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32 g S与32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 g SO2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C、H、 O三种元素,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A错误;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氧气参与了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错误。

,答案 B,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与读法如下:,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H2↑+O2↑为例),例2 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解析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A、B、D三项所述信息;而反应速率在化学方程式中是无法表示出来的,故不能获得C项信息。

,答案 C,题型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例1 (xx山东临沂平邑期末)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B、NO2C、NOD、HNO3,解析反应前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N原子6、H原子8、O原子4,反应后已经知道的各原子个数为:H原子8、O原子4,因此可推知反应后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 原子,即X为N2,故选A。

,答案 A,点拨此类题的解题依据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例2 (xx青海西宁中考)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5-1-1(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图5-1-1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题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表题,解析丙为NO,也属于氧化物,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错误;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C错误;丙为NO,其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D正确。

,答案 D,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应3Mg+N2 Mg3N2,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变式训练,答案 C,例3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 +2HCl2KCl+H2O+CO2↑,又知CO2气体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为了探究草木灰与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某学生借用了下列试剂与仪器(如图5-1-2所示)。

,题型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图5-1-2 (1)在实验装置D中,为保证两次称量所得质量相等,甲处应放置的实验装置是 (填序号)。

(2)实验步骤:第一步天平调零;第二步称量反应前装置的质量;第三步 ;,第四步称量反应后装置的质量;第五步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3)若选取了B装置,则反应前左盘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后左盘的质量,理由是 ;若选取了C装置,则反应前左盘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后左盘的质量,理由是。

解析草木灰与盐酸反应后有气体生成,A装置是密闭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装置也是密闭装置,但是生成的气体使气球膨胀,在空气中会产生向上的浮力;C装置是敞口装置,生成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答案 (1)A (2)A 挤压胶头滴管,使稀盐酸与草木灰反应 A (3)大于产生的CO2会使气球膨胀,气球所受向上的浮力增大,对天平托盘的压力减小大于 C中产生的CO2气体逸出,使总质量减小,点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2 g氢气在16 g氧气中燃烧,生成18 g水B、将2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 mLC、镁条燃烧后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D、蜡烛燃烧后变轻了,答案 B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大的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的原因是蜡烛中的碳元素转化成了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成了水蒸气,排放到空气中。

,2、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Ca(HCO3)2X↓+H2O+ CO2↑,则X是 ( )A、CaOB、Ca(OH)2C、CaCO3D、Na2CO3,答案 C 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1个Ca原子、6个O原子、2个H原子、2个C原子;生成物中已有2个H原子、3个O原子和1个C原子,还差1 个Ca原子、3个O原子、1个C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aCO3。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

它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化肥、制纯碱等。

近年来,人们还利用氨来治理环境污染。

(1)氨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2)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CO2 和N2等物质,从而消除它对环境的污染。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H3 +5CH3OH+12O23N2+5CO2+19X,其中X物质的化学式是。

,答案(1)1∶3 (2)H2O,解析 (1)NH3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3;(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故推得X的化学式为H2O。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答案 (1)A、C (2)11,解析反应后C物质不存在了,说明C物质是反应物,已经完全反应;A物质剩余4 g,说明也是反应物,有6 g A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后B物质为15 g,说明是生成物,在反应中有5 g B物质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物质的质量为6 g+10 g-5 g=11 g。

,4、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放于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只剩余A、B两种物质,测得其质量分别是4 g A、15 g B,同时发现一种新物质D。

(1)此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 (2)在此反应中生成D的质量是g。

,1、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答案 C 化学方程式中的“+”应读作“和”,A不正确;微观方面表示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 个水分子,B不正确,C正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各物质的粒子个数而不是质量,D不正确。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1)该反应的类型是。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 g。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为(20+12+2+2)g-(2+2)g=32 g;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 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A+B D,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1)化合反应 (2)催化剂 (3)32,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图5-1-1,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 D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两种元素;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或3∶1); 两种反应物均由一种元素组成,故都属于单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 而生成物只有一种,故属于化合反应。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未测值为0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答案 A 凡是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中反应物质量减少量等于生成物质量增加量,Y、Z都增加且增加量为11 g+9 g=20 g,而 Q减少量为25 g-9 g=16 g,故X应减少且其变化量为20 g-16 g=4 g,反应后X的质量为0。

该反应可表示为Q+X Y+Z,所以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

若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应为氧化反应。

,3、现将8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8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22 g C 和18 g D。

若现有16 g B与足量的A 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为 g。

,答案20,解析8 g A与足量的B反应生成22 g C和18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 g+18 g-8 g=32 g,即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4。

因此与16 g B 反应的A的质量为4 g,也就是说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总和为20 g, 所以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也应为20 g。

,1、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32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答案 D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该物质的质量为44 g+18 g-32 g=30 g,44 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 =12 g,18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 g× =2 g,12 g+2 g=14 g<30 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g∶2 g∶16 g=6∶1∶8;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