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取得新跨越、新突破、新成就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五年,是作用大彰显、地位大提高、影响大提升的五年,在诸多领域有重大创举和重要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
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实现跨越。
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首次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
数字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
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SWDC)、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等先进测绘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明显。
资源三号卫星进入研制阶段。
以无人机航空摄影装备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遥感获取能力建设开始起步。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体测绘人53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
测绘地理信息对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效果日益彰显。
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新疆、西藏等地应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湖北和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正式成立。
成功举办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和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及地图展览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市场整顿。
地理信息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一些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纷纷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到“十一五”末期,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成立国家测绘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浙江省测绘局更名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海南省测绘局更名为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管理职责进一步拓展;山东、海南等地市(县)测绘机构、职责和人员基本落实。
法制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和《基础测绘条例》,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和《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测绘局修订《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等法规。
地方测绘法制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
测绘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能够取得突出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工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对测绘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颁布了多个重要政策文件;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在基础测绘计划管理、重大测绘工程和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得益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测绘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测绘投入力度实现跨越,为测绘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得益于广大干部职工弘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形成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合力,使各项重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也进入了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社会产品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能够作为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生产服务体系,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等方面的水平在全世界领先。
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较过去有显著变化。
发达国家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随之加快转型,监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动态变化,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为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国土空间管理、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提供动态信息服务成为重要内容。
以大众通过网络上传、下载和编辑地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测绘新时代来临,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主要任务,对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其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推动不断产生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适应传统测绘生产服务需要的测绘生产事业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
市场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理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促进产业快速、健康、规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测绘行政管理力度。
与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实现测绘信息化尚需时日,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能力不足,区域测绘发展的协调性不够,测绘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二、拓展发展思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跨越(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宗旨,着眼于“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丰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大力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础测绘水平,全面构建数字中国、实景中国、智能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功能齐全、应用广泛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测绘信息化和建设测绘强国的目标。
构建数字中国。
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推进测绘生产服务信息化,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并不断更新地理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
监测地理国情。
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并提供服务。
转变测绘生产服务方式,进一步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推动测绘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生产向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转变。
发展壮大产业。
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促进地理信息应用社会化,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现代测绘装备制造、网上地图服务以及经营性测绘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建设测绘强国。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创新,形成先进技术创新力、基础资源支撑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人才与标准国际影响力和测绘软实力,全面实现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以及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基本原则坚持按需测绘。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断强化主动服务理念,形成从需求出发安排测绘生产等新的理念和机制。
大力推进测绘信息化建设,形成按需测绘能力。
坚持统一协调。
强化统一监管,注重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形成全国“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
协调好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军事测绘与民用测绘以及公益性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之间的关系。
坚持效用优先。
做好测绘成果转化应用工作,畅通应用渠道,搭建应用平台,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将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坚持科技推动。
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测绘部门以及企业和生产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提高测绘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基本形成完善的测绘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测绘技术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初步形成规范的公共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向在线服务的转变。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机制基本完善。
基本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机制和业务能力。
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本建立满足信息化测绘要求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规政策和人才队伍。
三、强化基础测绘地位,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建设重点围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测绘基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开发利用,为提高测绘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速推进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围绕形成以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和国家高精度大地控制网、新一代国家高程控制网和新一代国家高分辨率重力控制网为主干,构成覆盖全部陆海领土的基准体系,建设并整合全国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资源,形成分布合理、陆海统一的国家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
加快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推广使用。
加强卫星大地控制网、国家高程基准建设,开展重力数据空白区测量工作。
全面完成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任务。
建立陆海统一的国家深度基准体系。
全面改善国家重力基准的图形结构和控制精度,研制新一代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积极推进平面、高程、重力三网结合。
建立健全测量标志保护机制,建设测绘基准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
(二)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能力,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工作。